在美国移民类别中,EB-1C(跨国公司高管或经理移民)曾经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它不像投资移民那样需要大额资金投入,也不像技术移民那样要求极高的学历和专业背景。
理论上,只要在国内有企业、担任高管职位,就有机会通过EB-1C拿到美国绿卡。
但近几年,选择EB-1C移民的人,似乎少了很多。为什么?
今天就用简单、专业的方式,帮大家理一理思路。
PART 01
EB-1C的基本申请条件
首先,申请EB-1C,必须符合以下基础条件:
1. 国内公司要求:申请人所在的国内公司需要成立至少3年以上,有稳定的业务运营。
2. 营业额要求:国内公司的年营业额一般要在100万美元以上,虽然官方没有硬性金额要求,但实际审核中,体量偏小的公司获批率非常有限。
3. 员工规模要求:企业需有10名以上全职正式员工(不包括兼职或临时工)。
4. 职位要求:申请人必须是国内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通常要求至少连续任职一年以上。如果申请人也是公司的股东,且持股比例适中(一般不宜过低或过高),会更有利于申请。
简单来说,EB-1C的对象是——在中国拥有稳定企业、且在企业中担任高层管理职位的人。
PART 02
去美国怎么落地?开公司?并购?加盟?
满足了国内的条件,还不够。
在美国本土,也需要有对应的运营实体,并且符合移民局的标准。
通常有几种常见路径:
1. 新设公司(开设分公司)用国内母公司的名义在美国成立新公司。这个新公司要真正投入运营,不能只是注册个空壳。
2. 并购美国企业直接收购一家美国已有的公司,这样可以快速获得成熟的营业额、员工团队等资源。
3. 加盟现成品牌通过加盟成熟连锁品牌(如餐饮、零售等),利用总部提供的支持体系快速启动业务。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达到实际经营、真实雇佣美国员工、真实盈利的标准。
美国移民局通常会重点考察这些数据:
美国公司是否雇佣了至少10名全职员工;
年营业额是否在150万美元以上;
公司是否有实际办公场所,业务是否真实开展;
申请人是否实际履行高管或经理职责。
注意!美国移民局对新设公司尤其严格审查,通常会要求提交至少一年的运营记录,因此,大多数人需要先办理L-1A工作签证,再通过一年左右的经营,转到EB-1C移民申请。
PART 03
为什么现在选择EB-1C的人少了?
了解了流程,再来看看现实问题。
1. 国内企业达标的不多
EB-1C其实门槛并不低。不是所有公司都能轻松达到3年以上运营历史+百万美元以上营业额+10名正式员工这三大条件。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国内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来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都有所放缓,达标的企业主自然也变少了。
2. 美国对“新设公司”审核更严格
过去,EB-1C被一些申请人误用,成立空壳公司敷衍运营。但近年美国移民局加大了审核力度,对新成立公司尤其严格,比如:
要求真实办公地点、税务记录、财务报表;
要求提供客户合同、实际交易流水、雇佣合同等。
想靠纸面材料蒙混过关,几乎不可能。这也让部分原本想“走捷径”的申请人打了退堂鼓。
3. 投资与风险成本增加
无论是开新公司还是收购现成公司,实际投入的资金都不小。除了开支启动成本,还要承担美国的运营风险,比如:
高昂的人力成本;
复杂的税务法规;
市场竞争激烈。
对于不少申请人来说,算下来投入和风险都偏高,因此转向其他移民途径,如EB-5投资移民、NIW国家利益豁免等。
4. 审批时间和不确定性提升
尽管EB-1类移民属于优先类别(Priority Workers),审批时间相对快一些,但因为审核严格、补件率高,整体周期也在拉长。有些案件需要反复补充证明材料,审批一拖再拖,导致申请人对这一途径的信心有所下降。
PART 04
总结:谁适合继续考虑EB-1C?
尽管申请人数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EB-1C失去了吸引力。
实际上,对于以下类型的申请人,EB-1C仍然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途径:
国内已有中大型企业、且希望在美国拓展业务版图的企业家;
具备成熟经营管理经验,希望亲自到美国管理公司的高管;
对美国创业环境有充分了解,并有实际业务规划的人。
一句话总结:
如果是真实经营,认真发展美国业务,EB-1C依然是一条相对稳定且性价比不错的移民通道。
出处:头条号 @卓越出国移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