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韩国爱尔兰以色列三国科技园研究
网友【老编】 2006-12-04 21:23:19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本栏目曾在2006年8月20日《世界八大园区扫描》中简要介绍过这三个国家的园区,但那只是简单的数据统计。本期发表的一组报道,是对这三个地理位置、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差异都很大的国家,在发展园区方面各自的战略与所取得成就的总结。

中国的科技园区对美国硅谷最为了解,也曾经对以色列的发展进行过关注。通过这组深入研究的报道,希望对我们的邻居韩国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并获得积极的借鉴。

韩国大德:以服务类企业为主

位于韩国中部的忠清南道大田附近,占地27.8平方公里。大德科技园区于1973年开始兴建,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韩国最大产、学、研综合园区,汇聚着韩国高等科技学院等4所高等学府、70多家政府和民间科研机构、2000余家高技术企业、几万研发人才、全国一流的研发设施与创业创新环境。2001年,园区从业人员1.6万人左右。

现状与前景

形成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支撑的格局

大德科技园区的建立是韩国政府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标是把该特区建设成为韩国乃至亚洲最优秀的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化和培育新产业的基地,成为推动韩国经济成长的加速器。大德科技园区重视基础研究等创新研发活动,其主导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上游,企业以创新和研发活动为主,作为大德谷的研发核心区,大德科技园区是韩国最大的产学研基地和产业圈。

高科技产业以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为主,多个领域并重,均衡发展。其中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的企业数各占18%,化学工程占14%,材料科学占11%,能源占10%,航空机械占9%。

大德科技园区加上大田第3、第4工业区和科学博览会公园、儒城地区、屯山新都市区等周边地区,以及以上两个加工制造产业圈,组成更大范围的大德谷。大德谷作为科研,生产三角点,真正起到推动韩国经济成长加速器的作用。

大德科技园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崛起。逐渐形成了以生产半导体、汽车副件为主的忠清南道天安、牙山精密机械制造圈和以传统制造业为强点的忠清北道清原、清州产业圈。

韩国国家均衡发展委员会委员长宣布设立“大德研发特区特别委员会”,并计划到2009年,将吸引800多家企业和15家外国研发中心和研发类企业投资。到2009年,园区入住企业年销售额将高达26000万亿韩元,形成信息技术(IT)、生物科技(BT)、纳米科技(NT)、放射线科技(RT)等4个产业聚集带,在建立各产业聚集带的基础上建立产业聚集带产学研间的网上虚拟研究室,形成科技公园。

企业发展

企业数目多,增长快,到2005年达到2000多家

以研发服务类企业为主

从初期阶段的1995年不到40个企业,增加到1997年120个,1999年300个。到了2001年上半年猛增到700个之多,2005年,园区企业数量突破2000个。(见图二)

企业以研究开发服务类企业为主,现在情报通信、生命科学、原子能、机械、化学、宇宙航空等尖端技术各个方面活跃的优秀人才已经直接投入到了制造业的领域,实现把研究室内开发完成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产业化,商品化的目的。

以2002年大德825个企业为例,按类别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数目最多的类型是研究开发服务企业,2002年有371家,占总数的45%;其次是环境类企业,有140家,占总数的17%;精密化学、生命及医疗、情报通信和其他类企业数目相对差距不大,大体上各自占企业总数的10%左右。

技术创新

支持基础科学领域研究,推动前沿科技领域研发

形成了以企业为开发主体,政府承担基础、先导、公益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开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韩国提出“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以后,独立研发能力逐渐增强,研发投入经费大量增加,但是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却占很小的比重,如1996年国家研发投入经费为138亿美元,其中基础研究投入仅占3.4%。为了摆脱这种以引进和模仿为主的产业技术模式,韩国政府近几年来加强了基础研究,并增加了资金投入。1998年,在危机的情况下,政府对各研究机构拨款比上年减少20%,但是对资助基础研究的经费却增加了25%,1999年继续加强基础科研,投入1696亿韩元,比上年增加7.4%。韩国逐年增加“基础科学基金”等专项基金额,更新大学的科研设施。

大德科技园区主要研发项目都属于科技前沿领域,主要涵盖信息、生物技术、基础科学、资源、能源和公共福利等。其中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下一代半导体技术和宽带数字网络技术,而生物技术领域主要研发新的生物技术材料、生物医药和农药。

园区积极推动科学研究中心(SRC)、工程研究中心(ERC)和区域研究中心(RRC)的建设。目前,园区内已经建成包括汉城国立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在内的27个科学研究中心,包括KAIST卫星研究中心在内的36个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包括忠南国立大学软件研究中心在内的38个区域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韩国的重大科技开发项目都由政府确定。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竞争的不断加剧,韩国政府开始通过“产学研协同技术开发”,着重提高企业技术研究开发的水平和效率。在研发投入上,韩国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的转变。政府与企业的投入比重,1970年77∶23,1980年降为52∶48,到2003年,则为25∶75。

政府设立“创业基金”,对迁入大德的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予以扶持,并提供搬迁补贴、设施补贴、招工补贴、人员培训补贴等。设立科学技术振兴基金、产业基础基金、产业技术开发基金、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等,用于对特定部门的技术开发活动进行支援。

人力资源

高等院校为园区提供大量优秀人才,大学院校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

就业人员以各类研究人员为主

大德科技园区利用靠近韩国科学英才摇篮之美称的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和忠南大学、韩国情报通信大院等高等院校的有利条件,从这些高等院校中大量引入各研究所和风险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KAIST是韩国国内以高技术研究为主导的一所大学,设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人文等4个学部和15个教学系,还拥有自然科学研究所、科技英才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以及包括人造卫星研究中心在内的62个研究中心。KAIST每年的科研和教学经费高达1.6亿美元,其中2/3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筹集经费。1997年,KAIST成立新技术创业支援团,支持了200多家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积极鼓励教授和学生创办风险企业。2001年园区16000余名科研人员中,有12800余名毕业于KAIST。

园区现在容纳约20000多名科研人员。其中4853名韩国理工类博士学位取得者在园区的各个研究所工作,这约占韩国理工类博士学位获得者总数的10%左右;其余的硕士有15000多名。高素质人才梯队使大德科技园名副其实地担负起代表着韩国科研现代水平地位。

随着大企业纷纷宣布允许特许经营,并新增设了专门负责特许经营的职务CPO,企业对特许经营的关心不断增加,为适应这种需求,大学开设了专门讲授特许经营的课程。韩国特许厅宣布从2006年第一学期起在韩国科学技术院、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等全国16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新增设与特许经营相关的课程。

园区内就业人员以各类研究人员为主,其余相应支持机构人员占很小的比重。2001年园区内15899名就业人员中,有各类研究人员14541名,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的91.5%。

各类研究人员又以政府研究人员最多,2001年政府研究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40.7%,占研究人员总数的44.5%。其次是企业研究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6.2%,占研究人员总数的39.5%。

中介组织

政府设立中小企业综合支持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支持服务,促进其经营活性化,提供中小企业情报、咨询、创业支持、资金支持、技术开发支持、地方商品展示贩售、支持企业集团化等。

专业中介机构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从技术、人事以及企业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的优质的咨询服务。为园区内企业对建厂许可的取得、税收和关税的减免程序等专门领域给予咨询服务。此外,专业中介机构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各种许可申请的代办服务并对投资者在韩国居住的生活条件方面提出的咨询进行解说服务。

地方政府通过大韩投资服务中心的先进管理系统向投资活动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大德地方政府通过大韩投资服务中心的先进管理系统向投资活动提供一条龙式服务。所谓一条龙式服务就是对投资活动从初期投资商谈,到取得许可,乃至投资事后管理的整个投资过程进行管理的服务。在外国投资者明确投资意向时,服务中心将派出一名负责人帮助投资者完成整个投资过程。企业成立以后,服务中心也会派一名专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上的一切困难。

大德科技园区内入住的研究所和大学等均下设中小企业孵化器,以尖端领域为中心,使风险投资创业和保育事业得到发展。2004年6月,统计大德17个机关下设孵化器所有孵化企业显示,在孵企业数目多,每家机关平均有8家在孵企业,在孵企业平均雇员为8人,处于成长阶段。

基础设施

大德科技园区距离首尔(汉城)150公里,坐高速火车,50分钟以内就可以到达。园区距离经北高速公路新滩津IC1000米,距离湖南高速公路大德硅谷IC有500米的路程。从园区到清州国际机场只需30分钟,到仁川国际机场只需2小时30分钟,到唐津港(西海岸)只需60分钟。园区作为高速公路和铁道的分岔点,与各地的连接也非常紧密,是连接首都地区和岭、湖南地区的交通要地。

在园区内建设了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各2条公路干线;还建设了南北方向3条、东西方向3条的辅助干线,以及集散道路和区域道路。大德在2007年10月份将开通磁悬浮列车,列车连接科学馆和EXPO科学公园,使区内交通更加便利。

政府支持及管理体系

战略指导,宏观管理与调控

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资金支持

提供信息并协助成果推广

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组织严密,分工明确

1973年韩国政府为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先后投资30兆韩元开始兴建大德科技园区;1992年大德科技园区基本建成,至此政府和各类民间组织共投资6.1万亿韩元;1993 年大德科技园区管理法制定;2000 年时任总统金大中视察大德研究区,看到周边如雨后春笋般的风险企业,将其连同临近区域一起命名为大德谷;2005年《大德研究开发特区法》制定,这里又被命名为大德研究开发特区。

韩国历届政府十分注重高科技的开发,在税收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政策优惠。主要有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新技术推广所需资产投资税金减免或折旧制度,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税金减免制度,实验研究用样品和新技术开发产品免征特别消费税制度,技术转让收入法人税减免制度。

设立“创业基金”,对迁入大德的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予以扶持,并提供搬迁补贴、设施补贴、招工补贴、人员培训补贴等。设立科学技术振兴基金、产业基础基金、产业技术开发基金、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等,用于对特定部门的技术开发活动进行支援。

政府设有研究开发信息中心,对各专业信息中心进行综合调整和技术支援,并向企业提供国内外科研动向、各产业技术发展状况、最新技术成果和专利信息;政府还建有技术开发洽谈中心和新技术成果实用化支援机构,协助企业实现新技术成果商品化。

大德谷组织结构设3个办公署1个办公室14个部,有60个主管。由地方委员会统一掌管,并设委员会书记办公室。

爱尔兰:让软件成为支柱

爱尔兰西濒大西洋,东北与英国的北爱尔兰接壤,东隔爱尔兰海与英国相望,是一个面积只有70282平方公里,人口仅400多万的小岛国。2000年,爱尔兰人均GDP2.4万美元。2004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205亿美元,软件企业900家,从业人员2.4万,出口量已超过美国、印度,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产业发展

以软件产业为特色,成为世界第一大软件出口国和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以往爱尔兰被称作“欧洲乡村”、发达国家中的“第三世界”。在20世纪60年代,爱尔兰劳动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高达36%,从事工业生产的仅为25%。到80年代,经济仍远远滞后于西欧发达国家,失业率高达17%。然而,自1994年以来,爱尔兰GDP一直保持着9%左右的高增长率,2000年更达到10.5%,位居欧洲各国之首。

爱尔兰的软件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1958 年后为了吸引外国资本进入爱尔兰市场,政府施行了“经济扩张计划”,这项政策为跨国软件公司进入爱尔兰创造了先决条件;80年代早期:爱尔兰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在爱尔兰进行软件产业的开发;80年代中期:国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对本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扶持上,包括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90年代以后:1993年政府决定将软件产品而非软件服务列为爱尔兰软件产业的核心。同时,也把激励软件出口作为解决爱尔兰本土市场规模较小的对策。政府通过强调产品的出口导向,使本国软件业的发展途径更具持续性和沿着价值链上升。

目前,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爱尔兰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4年爱尔兰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占爱尔兰国民总收入(GNI)的11.14%;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大软件集聚地。爱尔兰的经济竞争力也由1996年的世界排名第22位升到2000年的第7位,超过了德国、瑞典和冰岛。按人均收入排列,爱尔兰已超过英国。

90年代,爱尔兰加大了软件出口力度,软件产品中80%用于出口。软件出口额从1991年的20亿欧元上升到2004年的160亿欧元。早在2000年,爱尔兰就已超越了美国和印度成为软件出口第一大国。爱尔兰软件出口的主要地区是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目前在欧洲市场上,43%的计算机、60%的配套软件都是在爱尔兰生产的。由此,爱尔兰赢得了“凯尔特(Celtic)虎”、“欧洲软件之都”、“新的硅谷”、“软件王国”、“有活力的高技术国家”、“欧洲高科技中心”等美誉。(见图二)

由于本国人口少、传统产业规模有限、市场需求也有限,爱尔兰较早地把软件产业发展的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使自己的研究开发牢固地建立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之上。特别是,根据本国软件人力资源不同的特点,发展中间件产品,接受外包代工订单,主攻非品牌软件出口。根据欧洲市场20多种不同语言的实际需要,爱尔兰将自已定位为美国软件公司产品欧洲化版本的加工基地,成为美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和集散地;强调面向国际化的软件产品的系统化服务,提供从手册、包装到CD-ROM的制作等全方位的服务。

企业活力

外国企业是爱尔兰软件产业的主力军,本土企业规模小

爱尔兰软件企业每年新增企业数不多

2004年底,拥有软件企业900余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2004年,爱尔兰软件企业平均雇员数为26人。

爱尔兰吸引了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进驻,成为Motorola 、IBM、INTER等公司欧盟总部所在地,全球十大软件公司有七个在爱尔兰办厂,他们带动了爱尔兰本土企业的成长,如AePONA、EWARE、Network365、Telecom、Trintech、Xiam等。爱尔兰本土软件企业750多家,占总数的84%,但创造出的软件出口额只占6.3%。可见,爱尔兰本土企业规模比较小,而外国企业虽然数量少,却是爱尔兰软件产业的主力军。

爱尔兰软件业国内公司的平均员工规模为16人、平均年产值为140万美元,而跨国公司分别为84人和5500万美元。1997到1999年间,国内公司和跨国公司在规模上都有了增长。但是在这个产业,特别是本国公司中小公司的数量仍然是比较大的。1999年本国公司中有大约30%员工不足10人,而只有4%的公司员工规模达到200人。这就是为什么本国公司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在产值上又大大落后跨国公司的一个原因。

1993~2004年间,爱尔兰净增软件企业483家,2000年以后净增了130家左右。每年新增的企业数和其他园区相比偏少。

技术创新

本土公司研发投入增长迅速,但仍以外国公司研发投入为主

建立国家科技园,促进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

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和推动技术创新

过去爱尔兰对研发投入不足,但近年来这种现象大为改观。爱尔兰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由1988年的0.44%提高到1997年的1.11%,2003年已经达到了1.5%。1997年爱尔兰本国的软件业研发投入从460万爱尔兰英镑激增到3455万爱尔兰英镑,是外国公司研发投入增加速度的2倍多。外国公司人均研发费用从1991年的1394爱尔兰英镑增长到1997年的2939爱尔兰英镑,增加了一倍。由于爱尔兰外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整个国家投入的2/3,它们的投入对整体研发投入的增加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爱尔兰软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以及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紧密结合。政府向科技开发部门注入大量资金,大力扶植大学校园公司。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建在爱尔兰西部的列墨瑞克大学和国家科技园,它们在运行上和组织结构上都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紧密联系,是企业与教育和科研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的纽带,并为高技术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中介和孵化服务。

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比较成功的。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科研人员自己开公司,二是企业与学校建立联系,企业给研究机构投资,从而享受他们的成果。爱尔兰法律规定,以国家科研投入形成的软件知识产权,在技术转移时国家持有的产权不得超过15%,即大学与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持有85%以上的知识产权。

在2000~2006七年国家发展计划中,研究、技术与创新投资是爱尔兰国家发展计划中的优先项目,旨在加强研发与创新,计划总额高达19.5亿爱尔兰英镑(24.77亿欧元)。2000年3月,政府建立了5.6亿爱尔兰英镑(7.1亿欧元)的“技术前瞻基金”,旨在加强信息通讯技术与生化领域的高水准的研发工作,促进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为了鼓励科研创新,爱尔兰专门设立了科学基金会。

人力资源

爱尔兰软件业从业人员达2.4万,国外人才和本土人才各占半壁江山

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是欧洲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

爱尔兰软件业汇聚了大批优秀人才,2001年,软件业就业人数为31500,达到了顶峰,此后人数每年减少,但2004年,就业人数又出现了增长。爱尔兰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外软件人才,同时也大力培养本土人才。近几年来,国外软件员工和本国软件员工各占一半。

爱尔兰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外软件人才,同时也大力培养本土人才。近几年来,国外人才稍多于本土人才。

爱尔兰非常重视教育,教育支出占公共支出的14%左右,在欧洲位居前列。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体系中,爱尔兰政府将技术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为培养学生的技术素质,爱尔兰政府在各个学校配置多媒体个人电脑,为每个老师和学生提供因特网接口,投入3500万美元的基金建设欧洲媒体实验室等。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爱尔兰被评为欧洲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

爱尔兰政府积极吸引海外高素质人才到爱尔兰工作,鼓励留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学习和工作过的爱尔兰青年回国创业;鼓励外国软件公司到爱尔兰从事研究开发。同时,放宽移民政策,大量吸引外籍技术和知识劳动力到国内就业,给他们提供各种比较优惠的条件。据统计,爱尔兰每年大约有2.5万人回国,这些回国人员带回了最新的技术和资金,为爱尔兰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风险投资

爱尔兰风险投资发展比较晚,规模总体比较小,大部分集中在软件业

由国家成立风险基金管理机构同其他私人机构或个人合伙投资中小企业

风险投资规模近年来有所下降。爱尔兰风险投资在2002年度下滑50%,只有2.53亿美元。而2000年和2001年分别为6.0和5.15亿美元。投资项目也从100个下降到63个。2003年爱尔兰风险投资略有增长,达到2.8亿美元。

1996年前,爱尔兰的风险投资还很少。1995年,在政府工业发展实施计划构架下成立了“EU种子和风险资金计划”,种子和风险资金基金由爱尔兰企业局(Enterprise Ireland)管理,目标就是建立风险资金为爱尔兰早期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资本金。爱尔兰企业局还实施了一项新的政策,通过其投资服务理事会,采用合伙制的办法与私人机构、公司和风险投资家建立了一些新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中小企业。1996年5月,第一家与爱尔兰企业局合伙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成立。截至2000年底,其中的15家已经投资运营,已投资6.668千万爱尔兰英镑,分别投资到214家中小企业中,其中新建企业、早期企业和发展期的企业分别为98、91和93家。

中介组织

爱尔兰工业发展局和爱尔兰企业局是促进软件业发展的主要中介机构

爱尔兰工业发展局(IDA Ireland),它是独立的准政府性引资促进机构,专门负责引进外资业务,鼓励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扩展,促进地区工业的协调发展。IDA通过在全球的多家办事机构着力宣传本国的良好投资环境,致力于寻求国际上可转移的能够在爱尔兰有效运营并获利丰厚的优势项目,并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政策导引、有关财政扶持及咨询意见。通过IDA的努力,爱尔兰已成为准备实施全球战略进入欧洲市场的外国公司的理想投资地区。2001年,IDA正式更名为爱尔兰投资发展署。

爱尔兰企业局(Enterprise Ireland),主要任务就是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企业持续提高竞争力,大力推动企业的销售和出口增长,扩大就业。同时它也是爱尔兰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

基础设施

爱尔兰的公众交通系统发达程度一般,主要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

爱尔兰绿化状况好,被称为“绿色岛国”

爱尔兰的铁路通及除西北地区外的全境;高速公路发展极为缓慢;国内无水运;空运发展一般,都柏林直航爱尔兰国内各机场。

由于发达程度不够,爱尔兰铁路系统档次与欧洲其它发达国家相差甚远:除都柏林市运重轨线外,爱尔兰无任何电气化铁路,爱尔兰亦无高速列车。爱尔兰长途汽车系统较铁路系统完善,票价总是比火车低,但慢许多,对学生打折。由于爱尔兰没有任何成线高速公路,长途汽车的速度无法让人满意。爱尔兰国家太小,飞机旅行不被推荐。除Dublin外,爱尔兰共有民用机场7个,分别在Shannon、Cork、Galway、Kerry、Knock、Sligo和Donegal,皆与Dublin通航。另外,旅游岛屿Aran Is.与Galway通航。

爱尔兰素有“绿岛”、“翡翠岛国”之称,林业受到政府的重视。爱尔兰平均每年营造林地1万公顷,植树17万亩,平均每人每年植树12棵。目前,全国森林面积已达600多万亩,约占全国面积的5.8%。爱尔兰是世界按人口平均绿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了保护树木,实施绿化,爱尔兰成立了爱尔兰树木协会。1934~1938年曾由教育部会同土地部安排学校进行植树节活动,1939年中断,1950年由爱尔兰树木协会发起恢复植树节活动,定每年3月17日为植树节。

为促进经济发展,爱尔兰对基础设施进行了集中改善。爱尔兰将向欧盟争取的上百亿美元发展基金集中用于大规模改善交通设施,以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对通信、水、电等行业,采取逐步私有化和引入竞争机制的做法,提高其服务水平。为迅速赶上国际通信先进水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迅速提高了国内和国际通信的连接能力,已成为继加拿大、美国、英国之后的第四大宽带网络通信国家。

文化

以人为本和平等自由是爱尔兰企业最重要的文化

“以人为本”是爱尔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爱尔兰的企业信奉尊重员工、相信员工、理解员工,充分释放员工的潜力和激情的理念,让员工真正将企业视为“家”来挚爱、来创建。爱尔兰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各软件公司都是变控制管理为信任管理,这种信任管理是最基本的“以人为本”。另外,企业还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空间,各种福利,包括帮助解决员工配偶和子女的就业等问题。

美国很多硅谷企业的到来,也将硅谷平等自由的企业文化带到了爱尔兰。比如爱尔兰的企业不为主管设立专用停车场、专用小餐厅、个人办公室,而所有员工都有自己的小储物柜。还有员工上班时穿着随意,不受拘束等等。在爱尔兰大多软件公司,从高层主管到零售店内的普通员工,见面时都直呼其名,省去了欧洲传统的规矩礼仪。这种平等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福利。

政府支持

通过税率优惠和政府补贴鼓励外来投资

爱尔兰历届政府都鼓励外来投资,把吸引外资到爱尔兰投资开办企业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实行税率优惠和政府补贴,并对投资者的利益予以保护。

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1998年7月31日前在当地注册的制造业公司,在2010年前最高只征收10%公司所得税,2011年提高至12.5%;对1998年7月31日前在当地注册的国际服务企业(如金融、批发、咨询),在2005年前最高只征收公司所得税10%,2006年提高至12.5%;对工厂、建筑和设备给予折旧补贴,不扣赋税;在爱尔兰获得专利并开发的产品免征所得税;公司利润可以自由汇出爱尔兰;在自由贸易区内注册的公司进口物品(包括主要设备)免征增值税;从非欧盟国家进口的用于储存、处理和加工的物品免征关税;出口到非欧盟国家的物品免征关税;对进入自由贸易区的物品处理没有时间限制。

津贴鼓励包括:对资本投资包括地基、建筑和设备给予补贴;对获准的研究和发展计划给予津贴;对劳力培训和管理给予津贴;对租用的办公房屋给予降低租金的补贴;给予就业补贴。

以色列:人力资源为根本

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50万、资源匮乏的以色列,人均GDP达1.718万美元。通过大力支持信息产业,以色列已经成为世界科技产业的重要发展中心。2004年,以色列IT产业销售收入158亿美元,IT企业1500家,从业人员5.7万。

产业发展

IT和电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

2004年以色列IT和电信业销售收入占国民总收入(GNI)的13.45%。在IT和电信业中,软件占26%,电信占21%,电子占14%。在纳斯达克由70家企业上市,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以色列IT公司已经向全球的电信服务商、电信设备经销商和数据通信设备提供商提供了解决方案。以色列还是一个公认的软件设计和开发中心,超过300家软件公司在开发和提供防火墙、电话、远程教育、WEP/IP解决和应用等方面有着骄人的成绩。

以色列的公司在世界电信业有着较重要的位置,许多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公司已被看成是技术领先和市场领先的公司。以色列的电信公司致力于交换、发送、接入网络、计算机电话集成、因特网接入和电话、光纤、XDSL、无线通信、网络管理以及视频和图象处理等工作。目前全球通信设备的15%来自以色列,5%的全球数据通信市场为以色列所拥有。

作为市场狭窄的国家,以色列政府和企业都以出口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以色列IT行业141.5亿美元的销售额中,出口额为117.5亿美元。1990年以色列的软件出口额达9000万美元,2000年的海外销售额惊人地跃升至26亿美元,即便是在25%的平均年增幅无法维持的2001年,软件的出口业仍超过了30亿美元。

人力资源

以色列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劳动力中24%拥有大学学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荷兰

以色列用于教育的投资1997年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1%,用于科技研发的投入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6%,这些比率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这使以色列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劳动力中24%拥有大学学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荷兰。

以色列在IT行业取得如此的成就主要是由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一方面,以色列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平,如以色列工学院、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二是由于以色列国防军(IDF)的义务兵役制,给许多年轻人提供了基本的技术经验,并且在IDF的许多技术兵种中都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许多以色列的企业家都是在IDF的研发机构中得到培养和锻炼而成长起来的。三是前苏联解体后有超过100万的移民来到以色列,其中有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大学以上的学历。另外军工行业的许多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也逐渐转向民用电信和数据通信公司。

风险投资

拥有的风险投资总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和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2004年,以色列风险投资总额14.7亿美元,2002~2004年累计3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以色列现有登记的风险资本基金和投资公司101家,运营资金共354亿美元,其中风险资本基金就有46家,经营资金为668亿美元。2002年,共有352家公司成功融到资金。据以色列风险投资协会(IVC)统计,2002年以色列67%的风险资金是后续投资,初始创业企业投资大幅下滑,而且只有2%投给了种子期的创业公司。

政府通过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为创新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提供支持,包括设立风险投资的母基金,推出以创投为核心的孵化器计划。通过税收优惠鼓励风险投资,如对于超过1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企业不征收公司税和股息税。

1991年,政府投资1亿美元建立风险资本基金,以“舍弃己方利益,与外方共担风险”的原则,吸引外国投资者联合投资。同时用开放市场、调节税、减让税等措施吸引对高科技企业初始阶段的投资。主要的国际银行、国内的风险投资公司和股票市场几乎都参与了对以色列高科技企业的投资。

2001年,拨付给民用研究和开发的国家开支超过了48亿美元(与2000年的数目差不多),比1991年拨款的数目翻了一倍。以风险投资基金形式提供的经济投资已占到以色列国民生产总值的大约3%(美国比例为0.3%)。

政府支持及中介组织

以色列政府通过鼓励R&D投入、吸引科技移民、设立孵化器等方式对技术研发进行支持

鼓励R&D投入。颁布《工业研究与开发鼓励法》,对政府批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提供所需资金的30%~66%的财政支持,待企业成功后,通过专利权税收回。

以色列政府拥有很多支持科技发展的项目,包括孵化器、对初创企业的资助、推动基本研发的合作计划等。1973年设立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就是负责支持和鼓励科技研发的。仅1999年,就有1000多项研发项目获得了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资助。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在2000年可支配的预算达4.4亿美元,而当年以色列513家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就高达31亿美元。

以色列政府组建了国家管理机构——以色列小企业局,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等中介组织,从组织、经费和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小企业局是半官方、非营利的自治机构,现在每年经费是1000万美元,由政府提供,其中教育培训费用占500万美元。小企业局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为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营造有利环境进行。如推动制订和实施政府关于鼓励小企业的政策,制订和实施各种支持小企业的办法等。

另外以色列政府大力支持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以色列与美国和欧盟这世界两大贸易实体都有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双边研发基金资助研究和开发工作,以及强大的风险资本(VC)在本行业的投资,都与以色列信息产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有着很大关系。一些知名的国际公司如Acer,Cisco,IBM,Intel,Microsoft,Motorola,Samsung,Siemens等纷纷与以色列开展密切的合作。

政府还通过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对新兴公司在创建和起始阶段所从事的研究开发给予资助。现在工贸部首席科学家每年预算是4亿美元。1991~1998年间共挑选了4261个研究开发项目给予支持。同期,以色列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从1992 年的 49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01亿美元。

吸引科技移民。制定“移民研究资助计划”、“地区研究与开发中心吸收计划”、“技术学士进修计划”、“奖学金计划”等5个吸收计划,成立了全国长期吸收科技移民计划委员会,吸引世界优秀科技人员。

设立孵化器。实施科技孵化器计划,先后建立了24个孵化器为小企业提供支持。

在中介方面,以色列成立小企业局,并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等中介组织,从组织、经费和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营造有利环境,推动制订和实施政府关于鼓励小企业的政策,制订和实施各种支持小企业的办法等。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4 21:23:19  回复

回复/评论:韩国爱尔兰以色列三国科技园研究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川普总统:在未来几周内开始发放“金卡签证”
  2. 重庆妹子“盯美国男人不放”,前后嫁给美国医生和美国律师!
  3. 美国留学的政策大变?众多名校陷入财政危机,扩招中国学生?
  4. 台湾政府:一场误会呀
  5. 美国“H1B签证”新一轮抽签在3月份开启,新变化真不少!
  6. 关于“跨国婚姻”婚姻绿卡,给配偶申请绿卡的各种细节问题!
  7. 这小伙年仅25岁,已经是百亿美金公司的创始CEO了!
  8. 盘点美国最繁华的城市 top10
  9. Google决定终止开源Android啦?
  10. DeepSeek已经让成人玩具“率先受益”
  11. 滞留太空的NASA宇航员即将返回地球
  12. 王毅定调了中国统一,马英九发出了战争预警!
  13. 百万民众“上街游行”抗议川普政府的百天?
  14. 中国“不陪川普玩”了… 从此不理会美方闹剧!
  15. 北美留学生注意,美国和加拿大即将共享所有移民和签证讯息!
  16. 男性精液质量和预期寿命“真有关系”
  17. 华尔街“教父”空降北京,李嘉诚的“228亿美元交易”突遭截胡
  18. 全面盘点:加州大学的9大分校
  19. SpaceX在13小时内3连发,全力拯救被困宇航员!
  20. 关税战持续了96小时… 突然大反攻?
  21. 川普总统竟然帮马斯克“带娃儿加带货”,特斯拉市值保得住了?
  22. 2025年,必须认识的一个英文单词 ~ tariff
  23. 美国“大规模”取消国际留学生的签证
  24. 这位美国年轻人在中国玩儿一圈,浪费掉美国政府的16亿美金?
  25. 风向有变?🇨🇳中央召开民企座谈会,寓意深刻!
  26. 美国房产的保值要点,但却被九成华人买家忽视了!
  27. 成也“马老板”,败也“马部长”?关于伊隆·马斯克的现状
  28. 全球研究机构top10盘点:中国9家,美国1家
  29. 美国小伙儿在武当山修行十余年,终于获得“中国绿卡”了!
  30. 中美关税战的最佳写实作品~乌合麒麟发布《就不跪》
  31. 时至2025年3月中旬,地球上最顶尖的五大芯片品牌,均由华人掌舵!
  32. 川普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意外后果
  33. 李嘉诚在全球的港口“几乎清仓”,套现190亿美元!
  34. 泽连斯基和川普、万斯在白宫当众吵架,饭都没吃着!
  35. 童工可以合法夜班了?
  36. 遭遇无故吊销学签,藤校的中国留学生起诉且赢了🇺🇸国土安全部!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3.15.190.49, 2025-04-22 13:52:43

Processed in 1.26566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