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MOVA公司发表了可以精确扫描人面部表情动作的最新技术“Contour”。这一技术可以在数字电影制作和电脑游戏开发上发挥作用,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逼真。
“Contour”技术也于近日被位于波士顿的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绘图专业委员会隆重展示。该委员会表示,2007年将开始在电影界推广普及使用该技术。
对于好莱坞的制片人和技术工程师们来说,这种新技术来得非常及时。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使用电脑合成技术,以制作出更加吸引观众的动作和故事情节。然而,现有的技术既昂贵,又不能百分之百地满足需要。
以前的动作捕捉技术是通过在被捕捉对象的身体各个部位安置多个标记来捕捉,而“Contour”是通过在脸上或身体上均匀涂抹荧光粉,最后将捕捉到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而获得最终的成像效果。
“这使得制片人可以捕捉到几乎每一寸肌肤上的表情变化。”MOVA公司负责人史蒂夫·佩尔曼说,“以这种技术获得的影像几乎和真人一模一样,连面部肌肉的细微表现都能完全再现,而且使用该技术的成本以及时间都要比之前的技术大大降低。”
佩尔曼以前是苹果电脑公司的工程师,离开苹果电脑以后,他创办了一家叫做WebTV的网站,后来这个网站被Microsoft公司收购了。
如今,佩尔曼正在全力将他发明的“Contour”成像系统推向市场。
动作捕捉之类的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许多数字电影中。最新的例子就是去年由汤姆·汉克斯配音的《极地特快》。
在那部电影里,和蔼的列车长需要穿好几套不同的衣服,而且要做许多动作。制作公司使用传统的动作捕捉技术,首先根据要求让汤姆·汉克斯做出一些动作,并在他的身上安装有数百个传感器,电脑跟踪这些传感器的位置变化,然后用电脑进行合成。除了成本太高以外,这种技术不能保证提供足够多关于人物面部表情的画面。
而佩尔曼的新技术在细节上做得更出色。传统的技术最多可以在人物面部布置200多个点,以采集表情变化,而“Contour”成像系统则可以将人脸分解成20万个点。因此,形成的图像极为逼真。
目前,在传统的数字电影制作方法中,人物形象需要完全或者大部分通过电脑设计而成,因此花费巨大。
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一些数字电影制作技术来说,佩尔曼的“Contour”成像系统无疑是一次飞跃。
“Contour”成像系统要求演员们在脸上和衣服上都涂抹上一层肉眼看不见的荧光粉。在一个普通摄影棚里,几部普通的摄像机实时拍摄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通过每秒90~120次的明灭照明,几部摄像机将利用荧光粉发出的光以及这些荧光粉在人脸上发热后产生的热量,捕捉到普通技术根本无法发现和记录的脸部表情和动作变化。
捕捉到的画面被传送到计算机里,利用一些电脑软件,直接与一些场景合成到一起,就可以制作出逼真的3D图像了。好莱坞著名特效制作公司数字领地公司的副总裁埃德·乌尔瑞说:“这种方法让电脑合成出来的人更加真实,以至于我们可以在电影里出现更多人物表情的特写镜头,而所需花费更小。”
曾经执导了电影《搏击俱乐部》和《战栗空间》的好莱坞著名导演大卫·芬奇,已经决定在明年开拍的新作《本杰明·巴顿的怪事》中采用“Contour”技术。这部科幻题材新影片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本杰明·巴顿越活越年轻的神奇故事。好莱坞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饰演男主角。
大卫·芬奇称,“Contour”可以比现有技术捕捉到更多的面部表情,从而有利于利用电脑合成技术,制作出更加让人惊叹的虚拟演员。
佩尔曼表示,“Contour”还受到了游戏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