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票市场本月因对通货膨胀和其他经济因素的担忧而遭受冲击,而台湾投资者同时还在应对另一个打压股价的因素:给员工的分红配股。
台湾政府正在考虑修改政策,要求公司将分红配股列为费用。这将对多家企业产生显著影响,如无线设备制造商宏达国际(High Tech Computer Corp.)和华宝通讯(Compal Communications Inc.)、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茂迪股份(Motech Industries Inc.)、芯片设计公
司联发科技(MediaTek Inc.)及电子设备巨头鸿海精密(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这些公司都向员工发放红股奖励,这些红股的市值相当于公司收益的一大部分。
政策修订还在进行当中,距离最终确定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一些分析师表示,由于可能大幅降低公司收益,一些公司的股价已受到负面影响。
不过,分析师和基金经理表示,如果分红问题引发股价大幅下跌,那么也可能创造一些逢低买进的机会。
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驻台北基金经理蔡丽卿表示,对政策修改的担心可能促使某些公司的股价在未来几天进一步下挫。她说,市场有可能会“反应过度”,因为台湾科技企业今年下半年应该会有强劲表现,这将“确保科技类股不会受到过大的伤害。”
长期以来,台湾企业尤其是科技公司向员工支付的报酬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红股形式发放的。这不同于美国和其他地区的股票期权,因为台湾公司是将股票无偿配发给员工,而且通常对何时可出售也不作规定。由于台湾会计规则不要求公司将红股计入费用,因此这种做法有助于台湾科技企业降低成本。此外,员工是按股票面值缴税,而每股股票面值只有新台币10元(合0.31美元)──对于交易价格数倍于面值的股票也是如此。
在台湾,发放红股完全是合法行为,不过投资者对这种作法多有抱怨,称它扭曲了收益报表数字,并稀释了外部股东持有的股票价值。
台湾经济部(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本月召集会议,与行业人士讨论红股费用化的相关问题。同时,台湾立法机构也在考虑制定措施,终止红股不列为费用的作法。
立法机构周一初审通过了一项提案,要求员工按照股价市值的80%课税。在台湾,提案成为法律需经过三次审查。
即使这项提案最终立法,税收措施本身对公司收益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分析师表示,政府还可能选择一种折衷措施以减少对企业的影响。不过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台湾研究部门主管程淑芬(Sophia Cheng)表示,最近的举措表明政府对于推行员工红股费用化“重视起来了”。
程淑芬在本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预计,对于许多台湾科技企业而言,要求它们将红股全部按市值计入费用会大大降低其收益。如果这项措施明年实行,某些公司的净收益可能因此下降一半。程淑芬表示,虽然有些投资者已经在交易中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但还有些投资者──尤其是台湾市场为数众多的散户投资者──还没有完全考虑到这方面的变化。她说,“我们认为市场对此的反应还不充分。”
尽管分析师和投资者表示,对红股费用化的担心已经开始影响台湾股市,但最近股市低迷还受到了利率上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同样也对全球股市造成了打击。从今年1月1日至5月份第一周,台湾基准指数上涨了14%,不过此后累计下挫了8.2%。
美林公司的程淑芬强调说,总体上她并不看跌台湾股市。她认为,即使将红股费用化考虑在内,台湾股市平均12倍的市盈率仍然比较合理。她认为红股费用化可能限制基准指数的上涨空间。
宏达国际可能会因员工红股费用化而遭受沉重打击,不过如果股价跌幅过大,该股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有可能大大增加。宏达国际主要生产被称为“智能手机”的高端无线通讯设备,它类似于小型的个人电脑,其中配置了Microsoft的视窗操作系统。
宏达国际股价本月曾创下新台币1,180元的新高──相当于2004年8月时股价的10倍。公司市值在高点时超过130亿美元。该股周四收于新台币990元,比高点下降了16%,不过今年迄今为止该股仍有33%左右的涨幅。
据Thomson Financial对分析师的调查,基于2006年的收益预期,宏达国际市盈率约为16倍。程淑芬预计,将红股计入费用后,该公司收益将减少三分之一,这将大大提高其市盈率。
不过,宏达国际业务增长十分迅猛。公司上个月公布,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多,收入增长了83%。分析师预计,该公司本财年的收益有望增长一倍以上。
Chiu Piling and Jason Dean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供稿并保留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