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记者/丁乙乙(发自上海)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富士施乐最近一段时间的流年不利,也许恰好证明了这句话
编者按:
从2005年就丑闻连连的日本富士施乐公司在2006年不但没有开个好头,形势反而更恶化。2005年10月21日爆出的“走私门”尤未解决,新的“贿赂门”再次闪电般将其击倒。这不禁让人奇怪,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富士施乐本应受到尊敬,但在中国,在短时间内,它却丑闻频出!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富士施乐最近的丑行让业界真正见识了这家日本公司的真面目。
“富士施乐贿赂门事件是我向媒体爆的料。”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光近日向《IT时代周刊》坦承,“但我完全是被逼的!”
自2005年4月28日被富士施乐中止服务之后,杨伟光已有三个门市部被迫停业,83名员工下岗,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
“我是富士施乐在中国最大的客户,前后一共购买了18台机器。公司90%以上的机器都是富士施乐的产品。”
然而,双方一直以来的良好合作关系被2005年9月间的一张法院传票宣告终止——富士施乐状告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拖欠款项近330万元。
该案开庭之后,有关富士施乐涉嫌走私的新闻不断见诸各大媒体,最近又有富士施乐涉嫌贿赂的视频在网上流行。杨伟光表示,这些都是他用来保护自己的手段。
“富士施乐用卑鄙手段把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弄瘫痪了,我总不能不反抗吧!”杨伟光说。
财务管理混乱
“其实,今天这一切在我当时购买海德堡的机器时就注定了。”杨伟光向本刊记者表示。
2003年9月,杨伟光购买了一台海德堡公司的数码打印设备。海德堡公司是一家英国数码打印设备公司,也是富士施乐的强劲竞争对手。作为富士施乐长期以来的重要客户,杨伟光的这种行为无疑令其很不满。为了避免与富士施乐因此产生不快,杨当时专门写了一份《关于海德堡与富士施乐机器之比较》的材料交给富士施乐,指出其同竞争对手相比的不足之处,并提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但材料没有起到设想中的作用。2004年初,富士施乐开始催促上海电脑打印支付欠款,杨伟光发现双方对于数额认定差距很大。
杨表示,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很早就向富士施乐公司提出对帐的问题,但一直没有进行。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身为跨国公司的富士施乐公司,财务管理却相当混乱。
“我们曾有一笔90万的款项付给他们,他们只开了张简单收据给我,并不进行财务冲账。2001年8月9日他们收取了我们一笔198万元人民币的定金款,到现在也没有冲账。”
不规范的财务管理,没有及时入帐的款项,双方之前付款管理的随意性,导致两公司对应付款项的认识差距越变越大。杨伟光说:“他们的财务人员平均两个月就换一个,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
2004年3月29日,双方就所欠款项问题草签了一个备忘录。大致内容为,双方将有争议的部分暂时搁置一旁,将无争议的部分定出明确的付款时间。
据杨伟光的说法,2004年4月,他按照备忘录的要求如期如数支付给富士施乐98万元人民币。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及警告的情况下,富士施乐于4月28日停止了对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的所有服务。
这意味着富士施乐不再提供专用耗材,机器坏了不予维修,上海电脑打印面临着坐吃山空的窘境。
对于这种突然翻脸的行为,另一位富士施乐的上海客户也向本刊记者透露,上述两家企业原本谈妥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购买富士施乐价值500~600万美元的机器,这将是富士施乐这一机型在中国的首例销售,但杨伟光后来却购买了柯达的机器。这位知情者表示,按照富士施乐收取服务费的平均价格来计算,杨伟光这个“背叛”行为,将直接导致富士施乐每月多达40~50万元人民币的服务费用损失。
知情者的说法并未得到杨伟光的证实,但杨承认,在富士施乐的机器因停止服务而全面瘫痪之际,支撑起公司生意的正是一台柯达的机器。
杨伟光表示,在向对方交涉未果的情况,他递交了律师函,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说我欠钱就到法院去告我,不要通过停止服务这种下流手段。”杨伟光强调说,“上法院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被逼出来”的两次爆料
2004年10月14日,杨伟光来到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参加第一次开庭。在开庭前的一分钟,杨伟光得到法官的通知,称将“不公开审理”。杨伟光当场表示抗议并离席。
5天以后,法院突然来人,手持查封令将上海电脑打印公司18台富士施乐的机器贴上标条。这就意味着杨伟光90%的生产资料全部瘫痪。
杨伟光说起这个就气得跺脚:“这都是富士施乐干的,他们提出保全,要冻结我价值330万的财产,但是我除了机器还有房地产,为什么不查封我的房地产,偏偏要动我的生产机器?他们就是想让我生意做不成,向他们投降。”
这次查封行动当即造成上海电脑打印位于豫园路、石门路和崮山路三家门市当场歇业,另有两家门市处于半停顿状态。杨伟光说:“我当然要写举报信了,让海关去查富士施乐走私行为,同时向媒体反映,给他们制造压力,否则我就是坐以待毙了。”
走私事件的曝光,让双方的关系降至冰点,富士施乐的态度日趋强硬。2005年11月,杨伟光的律师司雷和周畅手持法院签发的调查令前往富士施乐调查取证,却一再吃了闭门羹。
“调查令上写得很清楚,富士施乐必须提供本案所涉及设备的合法进口文件,他们交不出来,所以就以领导不在的理由进行推诿,甚至增加了保安,看见我们律师来了就把大门一锁。”杨伟光说。
两位律师几次上门都无功而返,这张2005年11月16日签发的调查令当月24日就失效了。
“更可气的是,富士施乐想办法找到了我公司的某位离职员工,花钱买通了他,让他写举报信检举我偷漏税,11月份的时候,天天都有工商、税务、劳动局的人到我们这里来查帐。”
“他们写了举报信,十天内就有人来我这里查帐了。我后来也写了同样的举报信,也举报他们有不规范的行为,但这些单位却一直没有反应。”杨伟光十分无奈。
杨伟光向本刊记者表示,他手头掌握着富士施乐许多违法的证据,在合适的时候会一一向外界公布。贿赂门事件也正是杨向外界掷出的又一震憾弹。“全国各地的客户都在支持我,向我提供重要信息。富士施乐在经营过程中的贿赂事件实在太多了,哪些部门贿赂成功了,哪些部门把贿赂的财物退回去了,我全都知道。”
富士施乐产品售价不公
杨伟光说,富士施乐的客户们都称其为“老大”。
“我可是全票当选了上海数码协会主任的人!我买了竞争对手的机器,对其他人有示范作用,随即北京的康文伟业也跟着购买了。富士施乐觉得,把我杨伟光搞定了,其它小客户就乖了。”
而上海电脑打印与富士施乐的官司越闹越大,似乎也增加了其它客户的勇气。常年从事商务印刷行业的上海力德文件商务系统有限公司(下简称力德)目前正与富士施乐打着一场相同性质的官司。
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客户也表示,对于杨伟光与富士施乐打官司,他乐观其成。他说,富士施乐仰仗自己在中国数码打印市场的垄断地位,在销售模式、服务内容、价格制定方面,确实存在着欺负客户的现象。他告诉记者:“富士施乐给客户的销售价格差异很大,但通过与客户签署保密协定,防止客户相互交流。这次案子闹大之后,一些价格信息在业内私下流传,许多客户发现自己吃了大亏。”
杨伟光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给了富士施乐免税的最大优惠。而对于柯达,却要多收取百分之十几的关税,别人的经营成本要比富士施乐增加20%左右。富士施乐在中国享受了最大的优惠,却没有感恩之心,同样的产品,中国的价格是国外的两倍。”据他表示,一台型号为2060的机器,在国外的售价为6万美金,而在中国卖得最贵的一台竟达360万元人民币,近45万美元,是国外的7倍还多。
“至于在国外成为给客户提供方便的完全责任承包服务,原本以减轻客户资金压力而深受客户欢迎。在中国却被富士施乐用来成为控制客户的一个手段,稍不听话就停你服务,让你就范。”杨伟光认为这是富士施乐在中国经营的最大问题。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一家位于深圳的客户,因为欠了富士施乐2000元人民币的钱款,就被后者停了五天的服务,导致他差点破产。
通过这次事件,富士施乐也的确收敛了不少。据说,最近他们的确调整了不少客户的服务费用,并给予了不同程度的优惠。
对于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杨伟光十分感慨,他说:“我自己从前在施乐公司做了8年,今天这个局面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不论是我还是富士施乐,都在经济和名誉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富士施乐现在的服务内容和经营策略,还不如1997/1998年。也许这跟施乐被收购后从一个美国公司转变为日本公司有关。”
引人瞩目的走私事件目前还没有结论。上海经贸虹桥报关有限公司一位资深报关员老丁告诉记者,根据杨提供的证据,可以明确认定富士施乐确实走私,“但这样的结论海关不可能轻易给出,因为牵涉到许多复杂的情况。根据规定,海关必须在举报后五个月内给出答复,可以说,杨伟光给上海海关出了一个难题。”
目前,杨伟光正在等待浦东法院的第三次开庭。2006年1月18日,他给富士施乐中国总裁高桥义明写了一封信,向他反映其中层在欺上瞒下的情况,而高桥当时就命令成立专门小组来调查真相。但自2005年11月16日二次开庭以来,浦东法院一直没有时间再次开庭,这也是他最担心的……
“如果官司拖个两年,就意味着我有两年的时间不能开工,18台富士施乐的机器将彻底成为一堆废铁,我的生意就全完了。”
在整个事件调查的过程中,《IT时代周刊》先后几次致电,并将从杨伟光处了解到的情况,以传真形式联系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以期得到求证,但对方均以“领导出国”,“接待部门正在开会”,“分机和负责人联系方式不便公开”,“案件进入法律程序不便宣传”为由拒绝表态。而不论是杨伟光还是富士施乐其他的客户,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类似的愿望——中国的数码打印市场一定要走上一个多元化竞争的道路,不能由一家富士施乐来垄断,由它一家来制订游戏规则。
杨伟光说:“富士施乐就是欺负我们没有行业标准,我们自己的标准一旦出台了,他就不会这么为所欲为了。”
也许,那个时候,强势的富士施乐才能学会如何谦和地面对客户和合作伙伴。
相关报道:25秒录像引爆火药桶 富士施乐凸现走私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