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桦
上海报道
中芯国际(NYSE:SMI ;HKSE:981)正在以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军芯片产业链的下游。
12月2日,由中芯国际与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TSE:7911)合资成立的“凸版中芯彩晶电子(上海)有限公司”(TSES)宣布正式开业,这是中国第一家生产和销售图像传感器使用的芯载彩色滤光片和微镜产品的公司。
相关资料显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6400万美元,其中,日本凸版印刷出资4480万美元(70%),中芯国际出资1920万美元(30%)。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的永田明裕、山本克己分别担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副董事长则由中芯国际副总经理李若加担任。
据中芯国际投资人关系部处长赖佑明介绍,在合资公司2004年11月24日成立到正式开业的一年时间里,一直在建设厂房和准备相关的设备,现在,位于张江中芯国际后部的新工厂已竣工,预计从明年1月开始量产,量产开始初月的月产量为15000片(八英寸)。
关于中芯国际涉足产品,是否会与其客户发生冲突,赖佑明表示:“我们并非要与我们的客户争利,只是希望进军这一国内尚未发展的市场。”
赖表示,到目前为止,图像传感器主要由日本的半导厂商与台湾的半导体厂商制造,“中芯国际很看好中国大陆市场的消费电子需求,而日本凸版印刷公司也准备将其业务带入大陆市场。将来,合资公司将不只是涉及芯载彩色滤光片及微镜产品制造,同时,也计划发展图像传感器的封装与测试事业。”
当问及日本凸版是否在用“技术换市场”的思路时,永田明裕一再强调,“我们进行技术转移的对象是合资公司,而不是中芯国际。”
11月28日,中芯国际公布的第三季业绩显示,其亏损额为2610万美元,尽管中芯国际的股价此后一直下挫,但张汝京反复强调,“中芯国际尚处于5年折旧期,导致业绩报告不佳。
“从资本支出角度讲,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可能会使中芯国际在短期内负债结构率上升。”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不能完全从财务和经济角度出发,它与华虹NEC等企业还肩负着更艰巨的任务,就是把产业链完整地建立起来。
该人士认为,中芯国际在进军电子消费品的同时,已透露出未来涉足“光罩”业务的意图。
“‘光罩’是产业链中从设计到制造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这是成本非常高的投入。”该人士认为,“从政府对中芯国际的扶持力度和中芯国际自身的野心看,其将来会更注重完整地发展产业链。”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半导体企业没有一家具备“光罩”生产能力,大部分采用外包模式,如果中芯拥有“光罩”生产能力,不仅可以代做自有产品,同时还可以做国内其它公司的代工,毕竟海外外包会受到一定限制,另外,一旦形成规模效应,成本还会降低。
日本凸版印刷是一家印刷公司,同时也制造光罩、导线架和滤色镜等电子器件产品,其拥有领先的光罩技术,其光罩业务的中国客户包括华虹N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