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清 北京报道
当宇野俊哉捧出ThinkPad Z60笔记本时,他知道这与他10多年前在东京大和实验室第一次参与研发的ThinkPad产品不太一样。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台采用钛金银灰色外壳的笔记本。
这是ThinkPad首次推出与以往黑色镁合金不同的外壳颜色。同样值得注意的是,Z系列笔记本采用了比以往产品更宽的屏幕。
自一年前宣布被联想并购以来,一直保持低调的原IBM PC中国团队11月22日与ThinkPad Z系列新品一同亮相。联想中国区Think业务部新任总经理仪晓辉解释这款“不一样的ThinkPad”时说,Z系列笔记本采用钛金外壳和宽屏设计源于客户需求。
“2004年12月8日宣布并购以来,Think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一直很稳健;今天是Think业务第二次创业的开始,将转变为进攻型增长。”联想中国区总经理陈绍鹏称,“联想对Think团队下达的任务是在三年内实现业务量翻番。”
ThinkPad:变与不变
首先是外观颜色的改变。ThinkPad Z系列新品采用宽屏和钛金银灰色外壳颜色,引发“Think变了”的疑问。
据了解,1992年首度推出的ThinkPad采用纯黑外壳的设计灵感源于日本的“便当”饭盒。十几年来,作为ThinkPad标志性的颜色,这一基本元素从未改变过。
联想中国区Think业务部总经理仪晓辉说:“ThinkPad并没有变,仍然定位为面向商用市场。宽屏笔记本此前留给人的误解是消费类产品,实际上宽屏有很多商业应用点。” 仪晓辉称,Z系列产品是为赢得中小企业和商业个人用户等买家量身订做的,这些用户更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找平衡。
易观国际PC行业分析师王涛称,中小企业市场将是未来的重要增长点。不过ThinkPad Z系列的目标客户—中小企业和商用个人——对价格比较敏感,目前定价较高,将可能损失部分客户。
其次,与并购前相比,ThinkPad今天需要更多的解释。仪晓辉称:“面向ThinkPad的渠道,从2月份到今天已经召开三次渠道大会,小会也不计其数。”
据仪晓辉回忆,去年12月份发布并购消息的当天,ThinkPad业务部就给客户和渠道同时发出了解释信,随后销售人员开始一家一家地拜访客户。”
尽管如此,市场终端对ThinkPad外观颜色的改变仍持谨慎态度。一位联想核心渠道商并不看好这一变化:“黑色是ThinkPad留给客户最根深蒂固的印象。联想花了很多钱收购过来,还是保守点好,不要丢掉ThinkPad原有的风格。”
某种程度的误解也同时存在。联想发布ThinkPad Z系列新品后,记者走访了北京中关村电子市场的ThinkPad体验中心。在一家旗舰店,销售员刘小姐指着Z系列新产品的纸制模型向顾客解释:“Z60是跟联想一起研发的。”
对此,宇野俊哉称新推出的ThinkPad Z系列与并购无关。“每一款产品的设计都要经过大和实验室的负责人内藤在正先生的批准,而从概念到形成产品的周期为18个月。设计理念的形成远早于并购发生的时间。”
此外,THINK业务的供应链调整也将提上日程。广州正道论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就业告诉记者:“ThinkPad原来的供应链系统以客户和服务为导向,而联想的供应链是以销售为导向,更强调规模和控制成本。两条供应链也要开始磨合。”正道论同是大联想成员之一,是联想的核心分销商。
不过,联想拒绝承认ThinkPad的改变。仪晓辉强调,ThinkPad仍然定位为商用产品。ThinkPad中国区的渠道也将尽量保持原貌。
同时,ThinkPad的研发仍采用IBM传统的一体化开发。来自大和实验室的宇野称,一体化开发分四个步骤。首先是从销售部门获知市场需求,形成产品概念;随后进入下一个环节即设计;第三个环节即开发;最后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追踪过程。“无论是以前的IBM,还是现在的联想,ThinkPad的开发流程一直没有变,同样的人使用同样的开发程序。”
重塑THINK品牌
分析师认为,从IBM的品牌变为联想的品牌,是Think业务最大的改变。
随着新联想整合的进展,THINK一步步融入联想。10月初公布新的组织架构后,原IBM PC中国区人员全部搬入北京联想大厦上班。细心的人士还发现,THINK产品的外包装上,已经不再印有IBM蓝色的标识。不论是台式电脑还是笔记本,自2005年5月1日宣布并购完成后,在推广中都标明是“联想产品”(A product of Lenovo)。
联想开始在Think品牌上展示其野心。联想中国区总经理陈绍鹏称,Think业务部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00人,以便更好地开拓中小企业市场和四五级市场。目前,Think业务的主要客户是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
分析师称,联想正在扩张Think产品的客户基础。
不过,联想对巨额购得的Think品牌使用小心翼翼。仪晓辉分析说,以前Think业务的困境是,固守高端市场,眼看着低端市场丢掉。以笔记本为例,在价格一万六以上的高端市场,ThinkPad的份额已经占了70%多。而在中低端市场则缺乏杀手型产品。
“2003年到2004年,ThinkPad连续8个季度疯狂增长。其中T系列增长10%到20%,而R系列增长达70%。但我明白这个价位非常脆弱,有可能转眼就跌70%。”仪晓辉通过一组数据对比,解释双品牌架构。“合并后,如果Think品牌完不成,还差10%的量。很简单,联想品牌增长70%完全可以补上。”
此前一个月,为了进攻中小企业市场,联想已经在美国等成熟市场推出定价最低为350美元的ThinkCenter E系列电脑。联想CEO史蒂夫·沃德较早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虽然谈论业绩尚早,但这款产品推出后的十个月里表现良好。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涛认为,联想会逐步加入其对Think品牌的诠释,甚至为了进一步争夺中小企业市场,有可能以子品牌推出低价的ThinkPad电脑。
“联想正试图改变IBM PC的形象,使其既保持高端的形象,又吸引更多对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客户。然而能否二者兼得,这对联想是个挑战。” 王涛说。
仪晓辉称,并购后Think品牌的使命就是搭建新联想与IBM之间联系的桥。“如果三四年后,中国人认为联想是个国际品牌,那将有Think的功劳;如果不能做成国际品牌,那Think品牌可能也就不存在了。”
仪晓辉表示,并购完成后,Think品牌被PC公司联想继承,与在IT公司IBM名下更有利。
而王涛认为,对联想来说,最大的挑战将是对品牌的维护和管理。“目前的策略是将把Think品牌尽快收入囊中,将其与联想自身的形象稳固结合起来。然后再对联想和Think区分定位并协调。”
真正的考验将在2006年初来临,在联想赞助的都灵冬季奥运会上,联想品牌将进入国际视野。“这将是联想品牌在海外市场进攻的第一波。”陈绍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