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徐志伟
11月15日下午3时,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徐志伟做客新浪网,就国际计算机创新大会、中国生产的芯片发展等热点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附嘉宾简历徐志伟:男,1956年出生,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计算所副所长,中国
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 国际联络工委主任。 在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技术、机群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高性能服务器体系结构、安全操作系统、机群和网格系统的知识管理方面有深入研究。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进入新浪嘉宾聊天室。国际计算机创新大会将会在11月30号到12月3号在北京召开,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大会的主办方,中科院计科所副所长徐志伟先生,聊一聊中国生产的芯片,大家关心的问题,先请徐志伟给大家打个招呼。
徐志伟:各位网友,我叫徐志伟,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副所长,跟大家问个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徐所长将要来聊天的消息之后,网民知道之后很高兴心,提了很多问题,大部分是关于龙芯的,我们先就这个问题来聊一聊,之后聊一聊创新。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网民关心,美国方面在X86CPU方面专利期限是多少?中国在内销X86,前不久AMD捐赠了这个相关的技术,请徐所长解答一下?

图为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徐志伟
徐志伟:刚才你问的问题里面,有两个,一个是AMD捐赠X86这个事情,还有一个关于专利,我们能不能自由用。第一个事情,中国是欢迎全世界来给我们捐东西的,总得来讲,我们IT界也是提倡合作的,合作是我们信息产业,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特征。但是专利这个事情,有一句老话,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是专利期限是多少,具体的条款是多少。我觉得这些东西,我们不能够一概用一种很宏观的一个解答的话来回答它。就像说专利都是有年限的,这个年限这些东西随时可以改的,大家也知道,美国人最近就把专利的有效期大大增加了,通过修改法律。它有各种各样的操作的办法,所以不管怎么样,中国尽管欢迎合作,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主持人:谈到自主创新,在国内最关心可能就是龙芯,龙芯其实在X86的捐赠过程当中,大家也都把X86和龙芯相关的技术做了一些对比,我们也知道,年底龙芯增强2号的版本会成功,网友很关心版本具体是什么,用什么工艺?这些方便透露吗?
徐志伟:我是觉得,这个是比较短期的话题,我们龙芯具体的要不要透露的话,我们应该通过可能正当的渠道,不应该我今天作为一个个人聊天这种方式可能不太好。但是我想跟各位网友说一个这种事情,并不是我们技术上所不愿意跟网友交流,好象还要特别怎么样。
事实上有时候我们作为正式的发布,这些都是有我们所里面有一套规矩的,一套质量管理等等这方面的规矩的。但是我想说,我们是欢迎跟网友互相交流的。我可以告诉大家,龙芯的创新问题,如何提高我们自主知识产权,是我们全所的员工,包括我们的将近900个同学都非常关心的事情。而且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无论从芯片的电路技术到体系结构,到它的设计方法,我们都一直在探索,过去这几年已经积累了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主持人:我们很想知道龙芯的企业结构现在是不是已经完全建立起来,包括龙芯的产业联盟和产业链的情况是不是都已经很完善了?
徐志伟:应该说取得了初步的进展,离完善差的很远,还需要我们努力和广大网友的支持。
目前有比较好的情况,从国际的环境来看,整个信息产业的走势是越来越好,因为信息产业的应用链在不断的扩大,尤其在中国,过去这十几年,尤其是我们在看今后的十年,它的应用量会越来越大,对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广。
第二个,我们这几年跟投资方,跟用户,跟合作伙伴都建立起来了比较好的关系,而且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所以在产业化方面,无论是从市场渠道,到我们这个机构的建设,我们都取得的很多进展。
主持人:现在龙芯它在开发的资金上这一块是不是也很足够的充裕?
徐志伟:永远没有足够的东西,我们都是要在限定条件下来工作的,实际上我们龙芯的开发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开发出来的东西,从开发成本上来讲,跟国际上同类的芯片比的话,我们的成本是相当低的。这里面除了我们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我们积累了过去的很多经验。我们可以采取比较先进的一些技术,而且我们可以把有些包袱,原来的有些包袱可以避开。第二个我们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的方法上,我们也有自己的创新,包括我们的比如说物理设计方面,我们有一些既不同于传统的芯片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半定和全定式的不一样的,我们有自己的设计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
主持人:但是谈到创新的话,我们也很想知道,有没有一个计算,或者有一个统计在龙芯方面的这种创新,大概可以有什么样的统计数字来计算它和衡量它?
徐志伟:很抱歉,我还真没有这个数字,如果网友感兴趣,我把这个问题带回去,让我们的计算所好好整理一下,能够跟大家有一个回答。
主持人:在龙芯的创新方面,现在整个计算所对它哪个领域的创新感到欣慰,对哪个领域有影响?
徐志伟:我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龙芯创新的面向的应用,并不是说哪一个具体的技术。我们面向的领域是为了我们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在2020年要让中国一半的人口都能够用上信息化技术。以后我们全国的信息平台,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八亿龙网,到时候我们八亿人民用上龙芯,龙芯是八亿龙网当中的无所不在的芯片,所以我们龙网做到这一点一定要用低成本高效率,这个是我们现在很重视的。
比如说我们龙芯,像功耗,据我所知,我们现在的功耗比有些同类的芯片要低得多,根据我们的测算,我们几网的功耗可以到几个频率,怎么样降低成本,提高效能,这个是我们的创新的主要的问题。
主持人:你刚才说的八亿龙网是下一代的英特网?

图为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徐志伟
徐志伟:这个比较全面,有人认为是下一代的英特网,是比较广的,中国信息化这个领域怎么走的一个设想,不光是在网络TCPIC这个程度,实际上从硬件、到芯片,到整机到服务器,到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服务整个的模式都需要改。比如像新浪网并不是IPV6的意思,也是网,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服务网,我们怎么样更加便宜的支持这个东西呢?比如说以后某一个村里面的农民也开一个新浪网,我们的同学们能不能有一个比如说三年级的新浪网,但是要做这项东西的话,我们要大幅度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就是我们创新的重点支持方向。
主持人:可能很多人会关心,龙芯它的技术路线图会是怎样的一个演进?
徐志伟:技术路线图,像这一类的问题,我们最好是通过比较正式的渠道,我想我们的目标,刚才我说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为了实现我们的八亿龙网来努力,这个目标很让我们的科技人员和我们的同学振奋,你看他们这几天几乎天天晚上不睡觉,很辛苦也很努力,但是有一点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有可能再过十几年,我们就可以看见我们的芯片到处都在用。而且有可能最好的,最好的一个境界就是看不到我们的芯片,但是是我们的老百姓都用上了信息技术,我们的芯片是隐藏在其中。
主持人:同样谈到创新,还是和刚才的AMD捐赠的X86分不开,当时发起了一些讨论,有一个观点,国外捐赠这个技术是想阻挠国内创新的想法,我不知道徐所长您对这个观点是怎么看的?
徐志伟:这些事情,国外的厂商捐赠向中国捐赠东西,这个已经发生了很多起了。我觉得我们去揣测是什么意图,这个不太容易做的很客观。所以我自己觉得倒是没有必要,把这个时间花在这些上面。
我倒是觉得,我们应该关心到,到底我们的龙网,我们2020年的时候,其实2020年很快的,那个龙网,那个时候的信息世界到底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多少。X86这个是一个非常老的技术,X86是30几年以前发明的,而且到了2020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IT的市场,很可能是现在的几倍,我们现在看见的市场都是极小的一块,我们应该关心这个新兴的市场,我本人最不愿意看见的是我们八亿龙网说不定真的实现了,但是里面90%的技术全都是别人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努力就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我们争取在那个龙网里面,真正有中国人的技术。当然我们也不排外,我们是跟大家全世界的一块合作来做这件事情。
主持人:谈到创新,我们在想象中认为,有很多人在做大量的工作,围绕着这个龙芯做大量的创新工作,像龙芯这个工作有多少研发人员在围绕它在做呢?
徐志伟:这个我可以大概说一下,我们龙芯它也分成很多种,它的核心的团队,直接相关的,以及做基础研究的团队,还有做用它来做普及的产业化和应用的这样的团队,这样的团队还是相当多的,我想可能就是在跟我们计算口直接相关的应该有两三百人。
主持人:这个投入成本有多少?
徐志伟:像这些数据的东西,我还真的,现在没办法给你回答,不过你们想一想,大概从人可以看出来,当然我说的是,包括我们自己,现在我们正在想,怎么用我们的龙芯,我自己负责的那个团队,我们不是龙芯的直接的,我们是属于用龙芯来做东西的。我们现在就在想,我们能不能用龙芯做一个东西,我们自己有一点探索性的,解决我们农民的看病难的问题。我们正在琢磨,不是说已经看的很清楚了,这个在中国,还有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我们能不能跟我们的其他的行业的朋友合作,来做这个事情。像这些我那也有一个小组做这个事情,这些还不太好算。
主持人:其实谈到这种创新这一块,像自主创新和国际上的合作是不是会冲突?
徐志伟:我觉得肯定有冲突的,但是总得来讲,就像我们的生物圈一样,以后会越来越变得还是一个大合作的一个局面。而且全球化跟自主创新我认为还是可以统一的。全球化里面,就像我们八亿龙网,当中肯定会有非常多的,虽然是一个连成了一片的龙网,但是里面有很多他自己的独特的竞争力,都能够生存的。多样性和全球化是可以并存的,我们这里面当然一定要注意要防止和反对垄断。
主持人:其实我们在谈到创新的时候,我们大家就会在一路的创新当中,我们碰到的最大的问题会是什么?
徐志伟:我自己个人觉得,当然你问别人,问创新的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回答。但是我个人认为,总得来讲,我个人对整个业界的观点,我自己是在美国留的学,对情况比较了解。我认为我们整个最大的业界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创新的心态还不像硅谷那边这么好。他们那儿创新认为是一个,创新、合作、开放这些东西经常是可以并存的。而且大家是很有秩序的,而且是比较注重未来,像我们今天刚才说到有些问题,说实话他们很懒得花时间去讨论,他们为什么要去纠缠老的事情,我们要想到未来的市场,那个市场比现在大得多。
我们国内有这样说,去纠缠它怎么样,谁知道十年以后,我们现在看到的市场会有多大,说不定还有更多的东西出来。你想一想,我们十年十五年以前,新浪网还没有。以后我们真的会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网,想都想不到的,我们应该放在新兴的市场上面去。
主持人:国内的创新,一方面会集中在像你刚才谈到的农村或者说新兴的市场,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有可能会走出国门去一些新鲜的市场去开拓?
徐志伟:肯定的。现在我们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走出国门了,比如说我们的石油行业,现在我们的采油的,我们的石油勘探已经走出国门了,很多都是用的中国生产的高新计算机,包括我们的曙光机,不光是国内,还有在国外走出去,我完全相信。这个不光是我,我们海外的朋友,他们往往比我们更看好中国。那个答案肯定的,只是时间,他们认为比我们往往想的更乐观。
主持人:咱们就回到龙芯这个话题上来,龙芯有没有在近期走到国外去的一些,或者跟国外合作的一些计划和想法呢?

图为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徐志伟
徐志伟:我们有,合作我们一直都是很开放的,但是具体的计划现在都还在谈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过来,现在说也太早了。
主持人:您谈到未来的市场,我们要着眼于未来,我们现在看这个市场,WINDOWS已经很庞大了,龙芯怎么寻找自己的方向来巩固市场?
徐志伟:这个没有一个途径,我们计算所也在探索途径,其中有一个途径,我们在跟我们的地区和行业合作,这个的话,现在我们的地区和行业,尤其是在现在还不光是我们的东部沿海地方,包括我们的西部也有些地方他们现在很感兴趣来加入我们一块做这个产业,我们计算所也开了一些分部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跟当地的政府和企业一块搞的分部,现在已经有六个分部了,这也是一种做法。
主持人:我们在和曙光接触的时候,知道曙光一直采取龙芯的芯片,推出过一些小型的服务器也都在市场上有销售,龙芯可能的商用领域,除了这个还有哪些?
徐志伟:龙芯的领域还有自己变成不可见,变成一个盒,集成到各种各样的产品当中,实际上这个已经有了,不过你看的牌子不是龙芯,他用的是龙芯,装在他自己的产品里面,这是另外的一种途径,这个挺好。龙芯公司,去年有好几个应用都是通过这样来做的。
主持人:刚才话题过于集中龙芯,在国内除了龙芯还有一些其他的中国生产的芯片,国内目前的中国生产的芯片整体的发展,您了解到的情况是什么样子?
徐志伟:我了解的情况是这样,还是不如我海外的朋友们,他们跟我说,简直让他们吃惊,他们根本没有想到,5年会有这个样子,而且他们认为,今后5年会更好,现在我有很多朋友,我私人的朋友他们纷纷从硅谷回到国内来了,而且他们认为这个潮流肯定会越来越大,这个是必然的东西。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干就是这样的。以后中国这芯片事业发展很好,我们还会给人家打工,我们必须从源头做起,不能光停留在一个地方。
主持人:我们也听到这样的说法,龙芯的研发要埋头做很多年,才会看到一个突然的进步,突发的进步,爆炸性的成长,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接下来的时间段我们还要花多长时间,包括中国生产的芯片产业?
徐志伟:当然跟你的衡量标准不一样。我自己觉得不会太久,我们的海外朋友,他们认为很可能在5年、10年就会有大的突破,但是我自己还真不好说,这个东西因为是跟很多因素都有相关的,不过有一个现象是真的。就是海外的评价,往往比我们更乐观,预测未来都是比较麻烦的事。
主持人:你觉得5年会怎样?
徐志伟:我刚才说的是我的海外朋友们,他们认为中国的芯片在5年之后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的芯片产业。
主持人:您也这么认为吗?
徐志伟:我最近这段时间,集中在做网格方面,了解还不是最好的人来回答这个事情。不过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正在写一本科普书,就是电脑的未来,就是电脑启示录的第四部分,明年出来可能有一些比较具体点的回答。
主持人:咱们国家芯片的发展水平,会不会有一个标准,你达到什么水平,同行怎么看你,这个标准有没有?第二个我们和美国差多少年?你简单说一下。
徐志伟:有很多指标,不是说一个单纯的指标,一旦弄成一个单纯的指标就比较麻烦。你说操作系统,比如大家都比较熟知的,LINUX等等,苹果和Microsoft的操作系统,你要达到什么水平,它们几个差几年,都不太好说。
我觉得其实最终的检测,还是看市场上大家能不能用。这块我觉得我们自己来说自己达到什么水平,也不太好,我们最好是做出以后,交给我们的用户去选择,可能这个是最好的。
不过也有一些测试的具体的用各种各样的码来测试的数据,那些是有的。
主持人:这个月30号,国际计算机创新大会,也会在北京召开了,这次创新大会,主要是想交流哪些主要的议题呢?
徐志伟:主要是这样的。大家可能刚才我们在讨论芯片的时候,说到X86这些,有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些技术都是几十年以前发明的,但是它对我们现在的信息产业包括对我们人类的生活的一些改变都非常大的。但是大家可能不一定注意到这个事情,就是我们电子数字计算机,或者叫电脑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实际上60年以前发明的。我们这一次中国计算机学会来主办这个会议,就是为了我们聚集全世界的同行到北京,我们来回顾过去60年的计算机的创新方面,有哪些主要的里程碑,以及有什么主要的经验、教训。然后我们再来看我们今后16年,也就是到2020年左右,这个时段我们计算机,或者我们信息产业方面有些什么主要的挑战和创新机会。这个就是它的一个主要的目的。
这一次我们覆盖的领域主要是三个,一个就是技术,第二个是教育,因为人才怎么弄,也可能有很大的变化。第三个就是对社会的影响。我们以前计算机不太讲究环境保护这些,我们一直在创新,但是以后会不会我们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我们的社会会有什么影响,有哪些好的影响,负面影响,主要我们想在这三个方面。
这次会议,我们也很高兴请来了大概12个国内外的专家和跟我们做一些特邀报告,他们的题目挺有意思的。我就跟大家举几个例子,有一个美国的阿刚实验室副主任,他谈的题目是计算机的第二个世纪,他认为以后我们会有大的变革。还有一个人是日本的一位朋友叫木村刺身,发明了一个木村曲线,有关芯片的一个曲线,那个东西跟产业界的摩尔定律差不多,摩尔定律是讲产业的,他讲的是芯片的。他的题目就是芯片的创新,他还特别要讲,我们的信息产业,可能跟音视频消费类产品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包括美国总统信息顾问委员会的前主席也会来做报告,还有包括欧洲的专家,当然也包括我们国内的专家,包括我们的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们。
除了这个讲以外,还有很多交互性的东西,我们有很多座谈会,有一个计算机创新的座谈会,重点讨论今后16年的创新趋势,还有一个关于计算机教育,以后我们到底还需要多少人才,我们计算机教育的人才会不会过了十年以后就找不到工作,就像现在在有些国家比较难找工作一样。找不着工作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现在课程有问题,还是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等。这个是我们这个行业的IEEE COMPUTER SOCLETY2004年的主席,他会来,他跟北大的一个教授,他们会主持这样的讲演。
当然我们还会有展览,国内外的厂商,还有我们的像我们计算所,北航这些院校,包括展示一些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包括一些产品类的东西。还有我们的媒体,那还会有一个现场的招聘会,人才招聘会。总之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比较精彩的会议,也欢迎各位网友都去参加,11月30号到11月3号。
大家就在新浪网上搜索一下,国际计算机创新大会,或者叫CI6016,搜索一下就应该找到那个网。反正对各位网友,大家可以不用收钱的,欢迎大家去参加。我们的一些活动都是我们作为计算机协会搞的一次活动。
主持人:你说这个会为了展示,展示都是国内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吗?刚研发出来的,甚至是一些前沿的技术?
徐志伟:对。我也举几个例子,像我们国内的厂商,比如说我们提到了龙芯、联想、曙光等等它们都会去参展。国外包括我们产业方面的,芯片方面的,Intel、Microsoft等等,Intel不仅是展示芯片,还会用芯片设计波音飞机引擎的一种应用。第二大类的技术就是网格技术,也就是刚才你问到的那位,可能是下一代网络的技术,这种网格技术是普遍受到关注,所以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的网格的专家们,他们国家的网格计划都会来参加的。
网友:徐老师您对国外内的网格热有什么看法?您觉得是否会重新回到分布式的系统?
徐志伟:网格就是一种分布式系统,但不过它就是总结了我们过去30年的经验以后,试图提出一种更好的效率更高的一种分布式系统,所以这两个问题不矛盾的。分布式系统有各个层次,有硬件的系统,到操作系统都有的。网格就是一种思路,一种新的方法,这两个东西我自己觉得是不矛盾的。
网友:计算所在最近5年关注哪些热点的领域?
徐志伟:这个可以跟网友说一下,也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意见。我们计算所最近为了提高我们自主创新能力,对我们的机构和研究方向也做了一些调整和一些提炼。计算所今后会努力主要在三个方向:一个是计算机的系统结构,这个就包括我们的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编译器这一类,但是听起来都是一些老名词了。第二个网络与普适计算。第三个就是智能软件,包括像网格和服务计算这样的东西,还有智能信息处理,还有一个是网络智能这方面的东西,偏应用层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合起来是实现一个目标,就是我刚才说的龙网,为我们八亿龙网提供核心技术。为了提高我们计算所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最近还专门设了一个全所的前瞻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不要去跟踪别人,就是要创新自己的前瞻性的技术,而且它的人才吸引方式,工作方式,考核评价指标等等都跟其他不一样。这是我们大概最近的一个一些举动。
还有一个我们计算所的特色,我觉得是三个特色,第一个我们是网络型的研究所,计算所是有一个总部,然后跟我们的全国的分部,跟地区的分部和行业联合起来组成的分部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研究所。
第二个我们自己认为是既要顶天又要立地的,既要做研究,又要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又要能够被老百姓用上的这种叫做巴士得的研究所,和其他的模式不一样的。
第三个特点我们是中国人的研究所,是为了纳税人服务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你看我们龙芯团队那些人,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要赚钱,或者是什么,他们是实实在在真的要想,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最后要为我们的老百姓服务,所以我们这几个部门都会为了最后实现能够造福中国人民的八亿龙网而奋斗,这是我对计算所发展的理解,也欢迎各位网友提意见。
主持人: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话题,您在谈到创新大会的一些交流的热点的问题,谈到了一个人才方面,今后的人才计算机人才,甚至是程序员人才,或者是研发人才何处去,另外一个研发又离不开,我们怎样进行人才的培养?

图为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徐志伟
徐志伟:我们对人才培养,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计算所三大任务,科研、人才培养和科普。对人才培养这一块,现在的计算所,我们主要是研究生,我们没有本科生,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900个学生,有400多个博士,我们可能是全国博士生人数最多的。现在我们的重点是要提高我们的人才的质量,这几年,总得来讲,计算所,我们的人才,我们同学的质量是在提高。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再上一个台阶,我们的人都比较整齐,就是他们出去以后,各个都不错。
现在实际上我们的人才计算所的人才还是相当不错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可能有些年轻网友比较关心的,好不好找工作,他们毕业以后,反正至少我本人的学生都是很好找工作的,他们的薪水都比我高。所以我也很为他们高兴。
但是我们还是离中国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我们现在也采取了措施,我们跟清华大学,还有跟海外的比如说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学校建立了一些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会一块来培养我们的学生,这是一方面,跟学术界和大学加强联系。
还有一个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跟我们的市场,我们的人力,我们的地区和行业这些加强联系,现在我们有些同学也是深入到我们的应用需求的第一线去,去做调查和研究,甚至有些地方就在那儿做一部分的研究和开发。这样他们可以跟他们的学习结合起来,总之这方面我们也希望各位网友多给我们提意见,怎么样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
主持人:徐老师您过去在海外也在企业做过总工程师,现在在计算所做研发的工作,您自己感觉,国内的创新环境和国外的创新环境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吗?
徐志伟:是,是有很大的不同。当然了国外这个词稍微广了点,国外挺大的,我自己只是对美国的情况比较了解,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这四个地方就大不一样,还不好说。这四个地方他们都有比较好的创新的特点。但是我最了解的是美国的情况,我刚才也提到过一下,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都非常乐观,他们首先就是觉得创新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他不是说还要去论证一番必要性,他们一天到晚都想着,而且他们肯定干得成。他们预见困难,认为困难是创新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不会说抱怨环境,至少我接触的朋友里面他们是这样的,比较正面来面对这些事情,抱怨比较少。
当然了,同时我自己,你看我回国十年,就以我们计算所而论,我们的创新和改善是非常大的,我十年前回来是想都想不到的,现在有一些年轻人提出来的东西,真是非常妙的,我自己觉得,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尤其是我觉得到了2020年的时候,中国很可能就是一个全新的面貌。
我觉得中国最大的跟海外的朋友交流的时候,中国其实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他们一直是这样讲的,就是我们有一个传统文化的一个优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鼓励创新的,因为它一直强调一个好的生物圈这样的思想,他们是比较强调系统性的,有一个好的生物圈这样的思路。所以我现在在我的研究组里面,也在希望怎么能够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学习国内的先进文化,同时我们计算所的网格的研究的,我们从传统文学了三少,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有,无为而治,还有一个至诚无息,对应到我们的原理,无为而治很多网友会对应到英特网的根本原理就是NED TO END的原理。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说法,目前芯片领域,咱们跟国外的差距是十年左右,我不知道徐所长您对这个观点怎么看?另外现在大家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创新,这个差距最终能够缩短到多少,什么时候咱们能够跟他们一起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徐志伟: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回答方法,比如有一个朋友,普林斯顿的一位朋友,我们这个产业界有摩尔定律,这个过去的东西都不重要。你想摩尔定律,十年是什么意思,是一千倍,这个话不能这样讲,变了以后,它的应用需求和模式都变了。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了,X86是当年的微机发明了,就是一个桌面机器,那时候网络还远远没有普及,我们的负载都不一样了。所以可能我们不应该去这样问。我们真的应该想,比如2010年,2020年,我们大家离那个地方有多远,这样去比可能是更好的。不是说要去跟别人比,好像我们差十年是什么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处于国外95年的水平吗?是这样比。那个时候GOOGLE没在呢,GOOGLE是96年,他的成果才出来的,你不好说GOOGLE比别的搜索引擎都差,而要看现在的,离未来的目标差多远,我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我赞成我那个朋友的观点。
主持人:实际上咱们国家离未来的目标是越来越近,并不比国外要差很多是这样吗?
徐志伟:我不这样认为。其实危险还是相当大的,最大的危险就是到2020年,我们的IT产业,我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个两位数的增长一直保持到2020年完全有可能,但是到时候市场卖的都是别人的东西,我们自己就赚一点加工费,现在我们要做的怎么样克服它,而且我认为,从最近5年的情况看,我们的情况越来越好,关键我们要有一个心态,要有创新的,一定要认为它肯定干得成,而且我们必须要干的成,不干成的话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真的丢脸,我们要有这种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少去炒作,这样的话,干了十几年下来,我们真的就实现了。我老是觉得跟早期的共产党一样,到延安的时候,比国民党差几年,谁知道十几年以后,由于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就得天下呢。我们应该与那个目标比,如果去跟现有的市场厂商,尤其是那些市场上的主流占垄断的比的话,你已经就上当了,这个就不是一种创新的心态,意味着你跟踪它,以它为标识来比,可能就完了。你问这样的问题就已经进入误区了,这些事情以后有时间可以跟网友多交流。
主持人:我不知道这句话理解的对不对,徐老师一段话的意思实际上是说,已经做出来的这些,现在有的这些企业,我们拿它对比,它们都是纸老虎,一捅就败,不应该跟它比?而是跟我们自己?
徐志伟:我们IT都是产业的一部分,我们整个产业是跟我们人民造福,要与市场来比,就是与那个目标来比。那个目标是什么,我们大家都应该以那个为努力,其实这个机会大得很,因为我们这个市场现在真的是离2020年市场是一个小部分。
主持人:时间进行到尾声,我们用最后一个话题来结束这一场聊天,徐老师在介绍国际计算机创新大会的时候,聊起过一句话,您谈到过,专家们可能会在这个大会上讨论一下,今后16年计算机产业将面临的挑战和创新的机会,我们很想用这个问题作为这个聊天的结束,我们想听一听徐老师的观点,今后16年我们计算机产业现有的挑战和创新机会会在哪里?
徐志伟:这个是非常大的问题,我刚才跟网友提到了,我正在写一本书叫《电脑的未来》,可能有网友一听就是一个傻瓜写的,预测电脑的未来可能是比较傻的人才会做,这本书我已经写了七年了,主要是收集很多人的智慧,也不光是我自己在那儿瞎说。
所以今天可能没有时间来仔细讲,但是我可以提几个趋势,第一个肯定要大众化,因为我们的电脑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民普及的阶段,真的以后很可能像我们今天用的电这样的电器这样的产业了。这里面的创新机会是巨大的,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的所谓的电脑,不就是电的一个应用而已吗。大家可以从这点想,我们的应用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
第二个肯定是网络化,这个网络还不光是我们硬件的网络,包括一直到服务的网络,大家前段时间有人在笑超级女声这样的事情,是很有特点的一个事情。也是有一位海外朋友,他告诉我,这是一个不得了的事情,那是他的看法,他觉得你看这样的在海外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可以绕过现有的所有的东西,自己搞一套东西起来。这个好像真的就是当初我们Intel发明的一个初衷一样。所以网络化会给很多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
第三个就是低成本,怎么样能够把成本大幅度降低,我们能不能把它降低十倍,比如就是大家使用信息技术的成本,可以把知识门槛降低十倍,让退休的大爷大妈们使用信息技术,这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
主持人:我们要谢谢徐志伟老师,其实您刚才简单谈到的大众化、网络化和低成本身不是很好实现的目标,我们希望在将来16年当中,带动越来越多的产业的创新。谢谢网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