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友亚
据非汉语媒体报道,中国是当前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按照该速度发展,中国将在10年赶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30年内超过第一大经济体美国。
据美国加州《康特拉科斯塔时报》报道,由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中国正发展成
为世界制造工厂。产品线从纺织品到复印机,从DVD到玩具,应用尽有。此外,凭借所培养的大量理工大学毕业生,中国还将成为全球领先的IT和商业服务外包基地。
但是,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中国科技和专业人才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据麦肯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中国已经拥有850万大学毕业的拥有最长七年工作经历的年轻专业人士。但很多跨国企业却发现,这些专业人士严重缺乏工作技能。
调查发现,有80多位人力资源专家表示,能够胜任海外跨国企业关键领域职位的中国毕业生还不足10%。这些关键领域包括工程、金融、财务、定量分析、医药和看护等。
以工程教育为例,中国拥有160万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多于任何其他国家。事实上,中国大学生有33%都是学工程的,但是他们的主要缺点是教育体系偏重理论,而实际操作经验相当匮乏。在这160万工程人才中,只有16万人能够胜任跨国企业的职位要求。
在金融和医药领域,中国毕业生在英语能力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尽管中国每年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人士,但工作技能却相对薄弱,很大一部分无法胜任跨国企业职位需求。
因此,中国要想在10年赶上日本,30年超过美国,必须要在金融、会计、工程和营销等领域培养出世界级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培养出能够吸引海外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服务机构和研发中心的社会环境。
目前,中国在这一方面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能长期保持低成本制造经济体的形象。否则,中国经济很难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