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易水
2005年,国内民航企业的日常办公早已实现了电脑化,伴随商用PC的日益普及,民航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就民航企业来说,由于其信息系统的运行时间长、实时性要求严格,稳定性高、安
全性强、兼容性好、售后服务一流的品牌商用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中外主流PC供应商近年来也推出了不少行业针对性很强的商用机型,产品价格更趋合理。像国内的离港订座系统就从过去以专用终端(无硬盘)为主转向采购商用PC。为此,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民航业内资深人士,就商用PC的选购及应用展开交流。
品质、服务不可或缺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副总经理李纯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日常选购和应用商用PC产品的心得。他告诉记者,作为信息化的终端设备,商用PC的更新升级速度很快。民航企业在选购商用PC时,首先应关注产品的可靠性。基于民航业务的特殊性,这是最重要的一项衡量指标。其次,产品提供商的售后服务能力要好,出现问题可以包换包修,为企业排忧解难。其三,民航用户应尽量选择采用主流成熟技术的商用PC产品。
在中航油,商用PC主要用于办公自动化,如日常的网上公文流转。此外,中航油的ERP管理系统,也要依托商用PC作为IT基础平台。目前中航油在选购商用PC时采取批量采购、公开招标、货比三家的办法,从而有效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依据多年来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李纯坚认为,安全性是目前商用PC应用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但是有些安全问题并非出自产品本身,而是与用户的实际应用水平和使用习惯有关。例如,有的用户不加甄别地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类影音文件,却往往忽视其中的电脑病毒隐患。有的用户平时对电子文件的管理不善,将所有文件都存放在系统盘里,而且对重要文件没有及时备份,一旦电脑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事实上,在对商用PC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对系统进行定时备份,如何根据重要性的不同分门别类管理电子文档,许多看似简单的细节执行起来却并不简单,尤其是在多数用户对IT专业知识缺乏了解的情况下。
为此,李纯坚也向记者介绍了自己日常管理电子文件的体会:“除了硬盘上的系统分区之外,我会将临时文件和虚拟内存做成一个分区。此外,应用程序、下载软件、多媒体文件、外来文件以及我自己的数据文件都有相应的分区。”井井有条的文件管理和安全措施,让李纯坚使用起PC产品游刃有余。不过,他也向PC厂商提出建议,现在的电脑产品,无论是40G还是100G的硬盘,出厂设置都只有一个硬盘分区,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还要重新设置新的分区,未来在类似这样一些应用细节上,商用PC厂商应该考虑推出更具个性化应用特征的举措。
内网安全重在管理
作为企业系统的客户端,商用PC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信息安全。在某国内航空集团主管信息化工作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航空公司日常使用的商用PC主要分为生产用机和办公用机两大类。依照其实际应用经验,企业外网的安全固然重要,但是更值得关注的则是企业内网的安全性。事实上,60%至70%的安全事件都来自内部的安全隐患,因此他认为,对于民航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相关安全制度和工作流程,并予以严格监督执行,是防患未然的万全之策。
至于商用PC的日常采购,他认为,由于航空公司的生产办公环境相对恶劣(例如在机场负责货运业务的相关部门),因此在选购商用PC时特别看重产品的稳定性与厂商的售后服务能力,对于备件供应、及时响应、上门服务等具体指标要求较高。
有鉴于此,该人士建议航空公司用户应以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牌机为主。这其中,像惠普、IBM、戴尔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在该航空公司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另据估算,由于整个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已颇具规模,目前在该航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用于商用PC的投资约占30%左右,而在服务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投入比例更多。与此同时,他认为个别商用PC厂商由于战线拉得过长,服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加之软硬件的兼容性存在一些问题,给用户造成了困扰,有待做出进一步改善。
此外,据记者了解,针对商用PC的日常选购,也有业内专家提出建议:首先,民航用户应合理规划,既要满足当前需求,又要为今后的需求预留空间。其次,选购产品时要以应用为主导,不能盲目跟风。其三,民航用户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用于正确评估所购产品的性能价值,这其中包括行业内的参考标准、第三方评测机构的产品评测数据以及用户本身积累的实践经验。
(《中国民航报IT周刊》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