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今年两起最引人注目的收购行动,无论是盛大收购新浪,还是Alibaba收购Yahoo!中国,背后都闪现着一个共同的身影———Yahoo!。而事实上,两大收购案背后也的确有着紧密的联系。
“Yahoo!在盛大收购新浪事件中的确曾经试图扮演‘白衣骑士’的角色,只不过这条路最后证明是行不通的,因此急需合作伙伴来解决自己中国发展困境的杨致远才找上了马云。”
已经从Yahoo!中国区总裁位置上退位,并改投风险投资的周鸿裔日前在上海特意约见记者,并大曝这两桩轰动一时的互联网大事内幕。
Yahoo!“白衣骑士”确有其事
时间回到今年2月19日,盛大突然发布公告,称其已经于春节前后,斥资2.3亿美元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了新浪19.5%的股份,并成为新浪的最大股东。作为应对之策,新浪随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出台了“毒丸计划”(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来防止盛大的进一步收购。
而此后,在各媒体对盛大收购新浪事件铺天盖地的报道之中,隐藏在这桩交易中,一个隐约的第三者渐渐浮出水面。
当时有传闻,就在陈天桥秘密赴京和新浪高层商谈收购事宜时,Yahoo!向新浪提供了一份协议收购要约,并将在这桩交易中间以“白衣骑士”(目标公司更愿接受的买家)的面貌示人。
但是,无论是新浪,还是Yahoo!当时对此传闻都给予了否认,于是伴随着盛大、新浪双方在此事上的僵持,Yahoo!在这桩交易中偶尔的“闪烁”也逐渐开始被人淡忘。
“Yahoo!的‘白衣骑士’是确有其事的。当时双方已经都谈好条件,只不过由于新浪在国内网站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因此Yahoo!在进军新浪的道路上要比盛大多了一条政策风险。”尽管当时也曾出面否认Yahoo!“白衣骑士”的身份,但是周鸿一最终还是向记者坦露了实情。
据周鸿裔的说法,当时,Yahoo!和新浪谈好的条件,和现在Alibaba收购Yahoo!中国的模式是一样的,也是新浪收购Yahoo!中国的全部资产,但是作为交换条件,Yahoo!将获得部分新浪的股份。
“或许曹国伟(现新浪总裁)现在还很郁闷,他的这个‘创意’就这么被Yahoo!照搬到了对Alibaba的收购中。”周鸿裔不无调侃地表示。
无缘新浪Yahoo!移情Alibaba
8月11日,Alibaba和Yahoo!在北京共同宣布,Yahoo!已将其在中国的全部资产“打包”,同时再出资10亿美元以此换取Alibaba40%股份(只有35%投票权)。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由此出台。
此时距离盛大收购新浪已有半年,但是由于Yahoo!,这两桩貌似毫无关系的收购实际还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
“今年‘五一’的时候,我去美国与杨致远谈,并提出了辞职,这促使Yahoo!不得不加速寻找另一个合作伙伴,因为Yahoo!一直想通过收购一支本土团队来改进在中国的经营,而且,新浪一直是Yahoo!最属意的收购对象。但是,今年5月中旬,杨致远来了一趟中国之后发现,收购新浪将面临的政策风险是巨大的。而且也正是来了中国一趟,杨致远才发现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和他想象的根本不同。”
周鸿一表示,由于新浪在网络媒体中的重要性,因此外资介入新浪将面临很大的政策风险,尤其Yahoo!全球的定位不是“高科技企业”而是“媒体公司”,因此“杨致远最后发现收购新浪的道路已经断了”。
“在第一选择无望之后,Yahoo!也找过Baidu.com,还有金山,但是Baidu.com和金山都在忙着自己上市的事情。”周鸿一表示,在观望了许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之后,杨致远觉得只有和Alibaba合作才有机会,才最后敲定了与Alibaba的合作。
周鸿裔的“委屈”
“Yahoo!和Alibaba的接触是从今年5月份才开始的,到8月份就正式拍板了,可以说商谈的过程非常短暂,而且我知道Yahoo!到杭州对Alibaba做的‘尽职调查’只有一天,按照常规,这个调查一般起码进行一周时间。而且包括我,还有Yahoo!的其他一些高层,也是直到双方正式签订合同的前一天,才最后知道有这个事情。”周鸿裔多少有些“委屈”地这样表示。
的确,尽管在8月底才正式从Yahoo!离职,但是直至结果出台前夕,当时还身任Yahoo!中国总裁的周鸿裔才最后获悉此事,或许周鸿一的“后知后觉”也正体现了Alibaba、Yahoo!合作的“火速”。
也许,也正是这份“失落”,让周鸿裔离职之后多少有些牢骚。
“这两年来Yahoo!没有给我们一分钱额外投入,就靠3721挣的钱养活Yahoo!中国全部业务,包括新业务;对我们提出的考核指标全部是利润。苛刻的条件导致的情况是:我做一搜是为了Yahoo!,做1G邮箱是为了Yahoo!,门户招人也是为了Yahoo!中国,这都不可能一做就产生效益,做得越多、花钱越多,又会削弱利润,把我放在非常非常矛盾的局面。”在大倒苦水之余,也许正说明了周鸿裔为何此次主动曝出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