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 子
2005年7月18日是Microsoft与Google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天,世界级计算机专家、Microsoft公司副总裁Kai-Fu Lee博士离开了自己的东家,投奔了这几年一直被Microsoft视为自己竞争对手的Google。Kai-Fu Lee的突然跳槽,让Microsoft与Google的竞争公开化了。
日前,美国金县高等法院颁布禁令,禁止Kai-Fu Lee博士从事与语音、自然语言和搜索技术有关的工作,同时也禁止他为Google中国建立整体的研发路线。Microsoft相信此举已成功地为竞争对手设限,而Google方面则声称法官的裁决为Kai-Fu Lee在Google工作扫清了障碍。双方仍然是各执一词。
Microsoft一怒为Google
回顾过去,Microsoft与Google的积怨由来已久。鲁卡斯基以前是Microsoft的一名资深工程师,去年跳槽投奔了Google。鲁卡斯基在一份声明中说,10个月前,他找到公司CEO鲍尔默说要跳槽,鲍尔默说:“别告诉我你要去的地方是Google。”当鲁卡斯基回答说他去的地方正是Google时,鲍尔默勃然大怒,顺手拿起一把椅子就向他的办公桌砸了过来。之后,鲍尔默还对Google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斯奇米德特进行了长篇的人身攻击。
不管这个传言是否言过其实,从这一细节上就可以看出,Google早已经是Microsoft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据悉,最近几年中,Google已经从Microsoft公司内部挖走了多名曾经工作于.NET计划下的软件工程师。
如果说Google频频从Microsoft“挖墙角”是激怒Microsoft的外因的话,其内因便是Microsoft在互联网战略中对于搜索引擎市场的忽视。2003年的一天,比尔·盖茨在Google网站上闲逛,偶然间看到了它的招聘广告。让盖茨感到奇怪的是,Google大多数空缺职位的背景要求和Microsoft差不多,但当时的盖茨似乎并没有把Google当回事。但到了2005年1月28日,比尔·盖茨在瑞士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接受电视界名人查理·罗斯的访问。当罗斯问到为什么Microsoft一开始会依赖其他人提供的搜索技术时,盖茨丝毫不加掩饰地说:“We were stupid as hell.”(我们愚蠢到了极点。)盖茨的回答再次证明,Microsoft真正的“恼火”在于其过去忽视了Google的存在,忽视了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市场的巨大潜力。
事实的确如此。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内,Google由一个算法变成了一个搜索现象的动词。Google引入了一种无广告的主页,一种清新的界面,一种高速的下载方法以及一种相关内容的索引手段。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Google提升了整个互联网的效率和用户体验。最初,搜索引擎往往被看作是门户网站附加的一项简单功能。但是Google公司却从这种快速流行的服务中看到了商机。上季度在Google的12.5亿美元利润中,12.4亿美元都来自于搜索广告。
除了Google的崛起和Microsoft的失误外,PC产业近几年的颓势,也让Microsoft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众所周知,Microsoft凭借Windows和Office曾称霸整个PC时代,在20世纪90年代的收益增长率平均高达36%,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但是根据Thomson First Call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华尔街对于以下看法达成一致:2006年左右,Microsoft的年度收益增长率将会滑落到6%,这个数字与Gartner预测的整个行业年度增长率的数字恰巧吻合。换句话说,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突飞猛进之后,Microsoft是否将从领头羊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家业绩平平的普通公司?廉颇是否真的老矣?至少从目前来看,我们尚难作出最后定论,Microsoft的Windows帝国仍然坚不可摧,它的市值现在还是Google的4倍。
Google大肆进军Microsoft腹地
曾经,有人在历数Google相对于竞争对手Yahoo!、Microsoft的软肋时,指出多元化拓展不足是Google最大的硬伤。然而,Google在多元化业务方面的不断开拓,正在开始改变它的这一劣势。从中国特色的大学搜索到Google地图搜索,Google一次次地把“搜索”的含义加以拓展,让网民和纳斯达克的投资商共同为之疯狂。以搜索业务为轴心,Google在其他领域的开拓也在媒体热炒中逐渐展开。
事实上,今天的Google什么不做﹖搜索、浏览器、即时通信软件、博客、Gmail、电子支付等,每一个嵌入到桌面系统的应用,都可能是Microsoft的掘墓人。可以说,今天的Google不再是一个网站公司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隐约浮现的软件巨人。
此外,Google还与纽约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