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锡惠
在全球电子行业中,公司之间的技术合作并不鲜见,如LG和飞利浦合资兴建显示器企业,松下、东芝和日立合资成立液晶显示器工厂等。但是这些合作都是基于单一产品或单一技术的,很少有类似Sony与Samsung 之间的多方位合作。
Sony和Samsung 是两家世界知名的电子企业,他们一个是电子行业的老牌劲旅,另一个是风头正劲的新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家公司的电视、DVD影碟机和摄像机等产品摆在一起出售,其中的竞争关系不言而喻。
不过,除了竞争关系之外,两家公司也在不断寻求合作机会。Samsung 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众多的新技术正是Sony所需要的,后者希望利用这些来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
双方能进行合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Samsung 已经摆脱了昔日的低端形象,成功进入了世界知名品牌行列。根据美国《商务周刊》发布的全球百个知名品牌调查结果,Samsung 位列第20,而Sony仅为28名。这也是Samsung 第一次在该排名上超过Sony。
最近,两家公司在韩国合作投资20亿美元新建了一个液晶显示器工厂。该工厂不但可以巩固Samsung 在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中老大的地位,而且还可增加Sony在该市场的份额。
在下一代DVD标准之争中,Samsung 则选择支持Sony的蓝光标准。两家公司在去年还达成协议共享2.4万项专利。
双方的合作对于Sony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它现在亟须为臃肿的电子部门削减成本。
据分析家预计,今年第二季度Sony将会出现150亿日元(1.348亿美元)的亏损,而同期Samsung 的纯利润将达1.69万亿韩元(合15.9亿美元)。造成Sony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消费电子产品在日本国内销售不利,而且其主要产品的价格也出现大幅下跌。
世界的发展是如此残酷,曾经的电子巨人Sony现在不得不依靠Samsung 这样的后来者来维持其竞争力。而对于Samsung 来讲,这些合作表明它已经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它在很多领域已经领先于竞争对手。
虽然Samsung 目前的资本规模是Sony的两倍多,去年的赢利也是Sony的10倍。但是Sony毕竟实力雄厚,Samsung 仍可从它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Samsung 投资关系部主任Woo-SikChu表示:“Sony是全球少数几个知名品牌之一,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设计经验与市场技能。而Sony也想从我们身上找到品牌快速发展的原因。”
两家企业的合作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当时Samsung 通过大力削减成本,广泛进行市场活动,很快从亚洲金融危机中解脱出来。在赞助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之后,Samsung 声名大噪,开始其全球化进程。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给Sony的娱乐事业造成了冲击,Sony的电视、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也丧失了原来的优势地位。Sony前董事长出井伸之意识到只有与其他公司开展合作才能摆脱困境。
一开始,Sony选择与日本的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不过由于大家都面临相似的问题因此合作空间并不大。后来Sony开始将眼光盯向韩国企业。
在Sony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与Samsung 的合作为其提供了另一条降低成本的途径。Sony通过合作还进入了其原来并不擅长的液晶显示器和内存芯片等多个领域。
虽然一直以来Sony都在技术研发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在过去6年中Samsung 在美国注册的专利数量已经有5年超过了Sony。
Sony和Samsung 通过共享部分专利,降低了彼此之间的专利权跟踪成本。虽然双方不愿透露每年付给对方的专利费用,但是他们都承认Sony从Samsung 那里得到的更多一些。
Sony前董事长出井伸之认为放弃部分知识产权来保持合作关系是值得的,因为这可以让Sony的研发人员得到他们需要的知识产权,以实现Sony再次领先世界的目标。
在全球电子行业中,公司之间的技术合作并不鲜见,如LG和飞利浦合资兴建显示器企业,松下、东芝和日立合资成立液晶显示器工厂等。但是这些合作都是基于单一产品或单一技术的,很少有类似Sony与Samsung 之间的多方位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行业,适当的技术合作可以创造新的赢家与输家,从而改变市场格局。现在就连一向喜欢单干的Sony也开始明白“敌人的敌人能够成为朋友”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