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明顺
让许知远走吧。其实,你许知远说走就走了,何必还那么委屈? 在自己的blog上公开"博"两下,有什么好处?最终,搞得外人还要据此再对《经济观察报》论述一番,一点都不尊重"经济规律"。
在我看来,这跟当初《经济观察报》包容你一样,都是一种错。
自从我懂什么叫新闻之后,一直就鄙视《经济观察报》的新闻作业方式(当然,更多的中国报纸还不值得我花时间鄙视)。这一点,昨天我在覃里雯 的一个类似blog文上就回复了。
今天又是夜里,再动笔写这个玩意,完全是觉得你太天真,太理想,太缺乏"经济观察"素质。
你们好歹也都是搞财经媒体的,知道起码的商业伦理和职业操守吧?你们也懂得现今的blog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吧?你们这么一搞,大口一张,好像你们自己爽了,你们把你们曾经的"母体"--经济观察报--置身于何地?假如你是有意,那是你的道德问题;如果你是无意,那说明是你的认识问题--你连这样的起码职业素养都没有,怎么"理性、建设性"啊?怎么做起码的理性人啊?怎么在商业社会里混啊?
很少这么用口语"博",今天在blog里面"博"上几下,完全是对你个人的失望。我们不算朋友,但也算在酒吧里面聊过一场,几个月前,你、我、宇宙、乾坤等几个坐在一起说X传媒沙龙操作的时候,你的表现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说难听一点,现在更象是怨妇。
在职场上,哪有恩怨?只有你的运气和命运。所有的机会都均等,没有人逼迫你选择或放弃,从经济常识上来讲,你的每次选择都是投资,投资永远有风险,你输了就是输了,不要懊恼,赢了则是你的运气。
好像《经济观察报》欠你的?
就如我刚开始说的,我一直鄙视经观,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从来不搞硬新闻,总是一大堆罗嗦来罗嗦去的逻辑在混字数,拜托,这是新闻纸,不是随笔。很多经观的记者都养成了这个坏毛病,躺在其它媒体提供的大量新闻事实基础上,编观点,堆观点。
请问,新闻的第一性是什么?是独家、是快速、是真实,或等等其它,但绝对不是观点、意见。如果真的要做观点,你要是能把自己做成《经济学家》那样观点牛气权威,OK,那我服,为这张橙色新闻纸跪倒。
尽管这张报纸在市场上反响不错,但事实上,这多是运营的成功,而非新闻的成功。做新闻成本是很高的,而做不痛不痒的评论,成本极低,所以,我尤其佩服你们老板,用低成本运作一个被很多人误认为"财经大报"的每日随笔集。
诸如你在blog上讲对于"公司政治"之类的语言,更让我觉得你在公司观念、商业管理观点上太天真。虽然公司政治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这样消极的回避,根本不是一个好的财经媒体人员的积极态度。
我对于公司政治一无所知,也缺乏兴趣。但到后来,我的确感觉它这个组织迅速被成功击垮了,人们忘记了正是那种实验精神使它获得了成功。
当然,以上都是你在"组织生活"中所体现的负面信息。并不能否认你的才华的一面,从才华的角度上来说,我是佩服有加的。
不过,你在blog上渗透的悲观情绪,以及那些对你追捧、同情、支持的声音,则会给你带来更大的负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你和《经济观察报》的分开,从客观来说,对双方都是一个好事。你,将更自由,为你的理想;而《经济观察报》,则更有机会重新启动,如果想真的成为一个权威财经大报的话。
我是外人,不能预知经观内部的改革走向何方,但可相信,这场分手,对谁都好!方刚说你要去做书店,这也是好事啊!至少,与书为伴,可以不再遵守公司、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我今天这么公开"骂"(如果也算"骂"的话)经观,完全是个人的意见,也不再忌讳了。毕竟,我离开《21世纪经济报道》两年多了,过了该遵守的不骂竞争对手的静默期了吧?
哎,这么晚还花时间折腾劳神这什子,又不拿一两银子,看来,我还是有文人的坏毛病,悲哀啊!(来自新浪IT业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