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楠
【简介】
编者按:Microsoft的鲍尔默刚走,DELL的罗林斯就来了,这此来就是为了庆祝戴尔中国公司成立7周年。七年了,戴尔在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家用PC、商用电脑、服务器、系统平
台、软件和服务产品,IT产品中的每个领域都会看到DELL,这次罗林斯又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DELLCEO凯文·罗林斯今天将在中国逗留不到8小时,出席一个不足两小时的媒体见面会,如此匆忙的行程只是为了庆祝戴尔中国公司成立7周年。
8月2日,戴尔为庆祝戴尔中国公司成立7周年在北京举行媒体见面会,凯文·罗林斯亲临现场。
媒体见面会上坐在罗林斯身边的是DELL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及日本总裁威廉·阿米利奥、戴尔中国总裁兼亚太区副总裁符标榜和DELL亚太区副总裁麦大伟。如此强悍的阵容除庆祝DELL在中国7周年外,还共同见证戴尔截至到今年8月已在中国已累计生产了1千万台计算机。
戴尔的过去
DELL1998年8月第一次进入中国,将直线订购模式引入中国。当时中国的家用电脑市场才刚刚兴起,一个将要经历爆炸性发展的市场的导火索正在燃烧。
2000年7月DELL一改维持了16年的单纯购买配件组装产品的战略,开始从事计算机相关设计工作,目的在于促进包括新的系统平台、外围设备、软件和服务产品的研制,以满足特定客户的需要和市场要求。
由于看到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区市场前景广阔,2002年7月,戴尔中国设计中心落户上海,支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领先技术,加强了戴尔台式机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DELL也迈出了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一步,外国公司建立研发中心,一般被看作是看好中国市场的标志性动作。
2004年9月,戴尔中国企业服务指挥中心在厦门成立,该中心是DELL在亚太地区第一家企业服务指挥中心,是全球四家企业服务指挥中心之一。该中心已经成为戴尔在中国,包括港澳地区的企业服务的“中枢神经”。 它面向服务器及存储产品的企业客户提供7x24x365全天候的服务支持。
2005年3月,DELL创始人迈克尔·戴尔访华时宣布,在厦门的工厂即将进行大规模扩张,扩张计划已得到有关部门的允许。届时,产能预计会是现在的一倍,而中国制造的戴尔牌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除了供应中国市场,还将销往日本与北亚市场。
戴尔的现在
DELL最初在厦门成立的中国客户中心只是在租来的厂房里运营,2000年 11月才迁入目前所使用的永久性厂房,然而经过7年的发展,戴尔已经成为在中国PC行业第四大品牌。
Gartner今年3月公布的2004年中国PC销量排名中,DELL以市场占有率7.2%名列第四位,仅与第三位的清华同方相差0.6个百分点,与第二名方正差距也不到3%。
然而相比DELL在全球的地位,中国乃至亚太市场的发展显然没有达到戴尔的预期。
根据IDC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全球PC总出货量为4657万台,DELL以19.3%的占有率名列第一。而且拉开了与第二名惠普之间的距离,DELL的季度增长率为23.7%,惠普为16.3%。
IDC公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亚太区市场情况,联想集团由于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占有率为19%,排名榜首。惠普公司是亚太区第一季度PC销售第一名,第二季度惠普公司退居第二,市场占有率为12.3%。DELL屈居亚太地区第三大PC销售商,市场占有率为9.0%。
戴尔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已经显现出了一丝疲态,由于采用直销的方式,戴尔电脑在中国2、3级城市以及更细的市场拓展十分缓慢,而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各大城市的电脑市场已经趋于饱和,DELL的发展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以联想为首的国内厂商,凭借本土优势,不断把产品向下一级市场推进,2004年8月掀起的乡镇PC热潮,甚至把PC推向了5、6级城市。国内厂商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在产品技术、质量乃至外观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再凭借娴熟的市场运作手法,同戴尔等国外品牌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之后更是一跃成为国际品牌,甚至放出了“将努力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电脑供应商”的话。
戴尔的未来
面对中国市场的重重阻力,戴尔意识到是要有所行动的时刻了。2004年戴尔被挤出中国市场三甲更是给了戴尔一个明确的信号。
在媒体见面会上,凯文·罗林斯宣布:“就在这个月,戴尔中国公司生产了戴尔在中国的第1千万台计算机。”
罗林斯在会上表示:“中国是戴尔重要的战略市场,戴尔将实现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与中国合作者曾为朋友和合作伙伴,共同实现新IT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威廉·阿米利奥向记者透露,在厦门新建的戴尔工厂将于明年第一季度投入运行,“该工厂的产量将占戴尔全球产量的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