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的高额利润相对于CRT彩电的微利,给了彩电制造企业和销售商极大的动力和信心。“彩电业是有希望的朝阳行业,而不是夕阳产业”。平板电视正成为中国彩电产业发展的主导,将会改变长时间以来的市场格局。
朱冰报道
产业布局已经成型
近期,虽然普通CRT彩电仍然占据80%以上的市场,但可以看到平板电视市场份额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城市市场。中国生产的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引领国内市场,已使彩电业结构调整进入加速度状态,外资品牌短期内难以逾越。目前,海信、厦华、康佳、TCL、长虹等中国生产的品牌在与外资的较量中一路领先,预计未来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突破8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分析,与外资品牌相比,中国生产的品牌在技术上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差距,在某些功能上还有超越的地方。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平板电视的销售额已经超过CRT彩电。随着技术的进步,平板电视产品线不断丰富,价格继续走低,加之厂商更多的促销手段,必然会促成平板电视在更多城市成为消费主流。
随着平板时代的到来,其上下游产业配套的布局也进一步加快。在京东方集团、上广电集团两条第五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的同时,中华映管、友达光电、瀚宇彩晶、夏普、SONY、Samsung 、LG-飞利浦、日立等世界知名的平板模块生产厂商,已将模块和配套元器件生产线移转到以苏州、吴江、南京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另外日立和卡西欧在深圳也设有模块生产基地。生产基地的转移,直接促使上游产品成本降低,对国内电视厂商和市场都是一件好事。
下游制造企业也纷纷抓住机遇,力图实现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海信平板电视连续6个月占据国内销售榜首,从原来的市场第四位上升至前两强;厦华在出口方面也走在前面;TCL、长虹等彩电巨头利用自身品牌以及渠道优势,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厂商需克服浮躁
专家提醒相关彩电厂商,面对当前平板电视的发展机遇,企业还需解决浮躁的心态。中国生产的品牌要想最终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一定要重视核心技术,仅靠巨额广告投入或低廉的价格绝非长远之计。这方面已有教训,但仍有企业认识不够,没有更长远的眼光,或者怀疑自身能力和水平,对比较优势认识不足。
就平板电视整机而言,中外品牌没有技术上的差异,但在产品储备上,因国内企业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可能还有一些差异。信息产业部电子三所教授安永成表示,当前高新技术不断推出,中国企业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落后,因此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彩电业的技术发展。一方面,国内企业应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在当前的技术基础上继续发展,保持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另一方面,平板技术需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进一步增强,厂商应考虑多种技术平台的融合,无论是3C还是4C的融合,这是必然趋势。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认为,要想在平板电视市场持续领先,企业必须具备两个内在因素:一是拥有真正的技术,保持产品差异化功能设计、精细化工艺制造;二是具备市场营运能力和产品消费导向转型的速度。从日、韩家电企业发展历史看,他们用了4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现在的水平,而中国的家电业已经发展了20多年,很多方面已经和他们同步,可能再用10年或更短的时间就会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他们。
据悉,在今年的CES展上,海信推出国内第一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的芯片,彻底打破了中国自生产彩电以来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这也证明中国彩电企业是有能力抓住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另外,带有无线视频接收、宽带网络互动、无线网游、双流媒体、高清晰打印等全新功能的平板电视产品也将很快进入市场,目前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多见。
共同推进产业市场
针对目前产业存在的问题,专家分析,彩电企业正从传统单一的市场竞争关系逐步转变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企业间通过合资、结盟、建立战略伙伴等各种合作形式,可在技术研发上逐步取得优势。比如,中国的产业链上游还不完善,没有屏的生产,如果国内彩电企业包括显像管企业能在相关部门的召集或自动联合下,组成在研发、实验等方面的战略联盟,共同推进这个市场,将会进一步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下,各种通讯、交通手段已经让全球资源实现快速组合和分配,中国企业的优势也是动态的。产业分工的细化并不会影响产业的有序发展,彩电终端制造企业的附加价值体现在其对整个产品的设计、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品牌价值上,而不在于对整个产业链的覆盖程度。今天以制造为主,经过一定的积累,明天就可能拥有领先的核心技术。所以,企业的定位一定要符合实际。
同时,业内人士对市场环境和政府层也有期待。王宁表示,彩电平板化技术目标已经非常明晰,平板化趋势不可逆转。产业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庞大的市场需求支撑,应加大力度刺激消费,使整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安永成表示,平板电视产业目前已经拥有很好的基础,期待整体消费环境的认同和城市消费意识的提高。“我想不会用太长时间,可能就在年底或者明年‘五一’,平板电视的消费就会像3年前的纯平彩电一样很平常,不再是‘贵族式’的”。
对于中国家电产业的未来,业内专家表示了相同的自信:“我们应该坚信,中国的彩电企业每次都能抓住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次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