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刀马
这个题目是不是准确或者贴切?笔者多少有点犹豫。海尔在竞购美泰时的种种担心和疑虑如今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了。美泰宣布,海尔及其合作伙伴BainCapital和Blackstone集团已经退出了对美泰的竞购。
虽然有专家称,海尔的退出是明智的,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但是笔者揣测,海尔是不甘心就这样铩羽而归的。毕竟国际化道路是海尔坚定不移要走下去的,海尔仅仅差2亿就闯
入世界五百强,海尔一直希望自己的国际化道路能走地更好,更坚实一些,这也是试图进行国际化竞购的原因之一。
但如今这种设想已经暂时搁浅了。海尔有太多的担心和顾虑,毕竟它不是一家民营或者股份制企业,它是一家国家控股的企业。海尔担心收购价格、两家企业整合的复杂性,以及美国政界的反对。由于惠而浦加入美泰竞购战,价格不断攀升,这是海尔退出的原因之一。当收购的价格超过预期之后,海尔当然要审慎对待了。
海尔对收购引起美国政界的高度关注感到不安。这种关注是因为中国企业收购一家标志性美国公司的可能前景而产生的。海尔也对实施商业计划方面的问题感到担忧。这一商业计划准备保留美泰在美国的销售和配送团队,同时把产品制造转移到低成本的中国。然而该设想遭到工会组织严密的美泰员工的反对。
种种因素胶合在一起,就对海尔的竞购造成了压力,并越来越大,最终迫使海尔选择了放弃。虽然这次竞购海尔放弃了,但是我们也看到海尔的逐渐成熟,在不合适的时机下,与其仓促地做出抉择,还不如静心观察,仔细甄别,毕竟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在这一时。海尔的审慎也是对未来的一种信心,一种寻求更大机会的积淀。
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中国企业已经在国际化扩展上走出来了,无论是TCL还是联想都已经开始了这种探索和尝试。而他们的成功和遭遇的问题其实也在给后来者种种警示,成功的道路千奇百怪,而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成功的。
正如网友们所言:海尔无疑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但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不重视,海尔还需要磨练。毕竟他与Sony、松下、Samsung 、通用、Siemens等世界一流行业内企业比起来还是个“小孩”。他还在成长,他还要磨练。相信海尔还会选择在国际化道路上进行收购等系列动作的,只是在寻找更合适的机会。在这条道路上,海尔不可能浅尝则止。不信,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