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熟悉的软件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粗略地分成四个层次:最贴近电脑硬件的是一些小巧的软件,它们实现一些最基本的功能,通常“固化”在只读存储器芯片中,因此称为固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编译器软件等,它们一起提供一个“平台”,它们管理和优化电脑硬件资源的使用。中间件、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等软件在应用软件和平台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应用软件也就是我们通常直接使用的软件,它的种类最多,涉及的范围最广,包括办公软件、电子商务软件、通信软件、行业软件,游戏软件等。
由于与具体业务以及使用者结合得最紧密,形式多样,应用灵活,应用软件在中国软件产业占据着大半江山,相比硬件和系统件较少国外垄断,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国软件业的优势。
随着软件逐渐成为中国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产业,以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电子政务为代表的应用软件领域,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超过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速。
从信息产业部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指南中可以发现,软件项目中几乎全部是应用软件,包括软件化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研发,企业应用集成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金融、物流、公安行业大型应用软件以及数字电视、医疗仪器、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
近年来的软件产业统计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判断,即在软件产业的整体结构中,应用软件占据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政府和企业应用所占比例接近90%,而大型企业又在其中占有半壁江山。数据表明,面向政府、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以及这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将构成未来数年内中国软件产业的市场主体。
在应用软件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重视,政策优惠,在47号文件中明确规定“鼓励和引导软件企业与应用行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重点开发大型行业应用软件、行业应用中间件、工业自动化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品。”企业热情高涨,市场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扩展。
但是,应用软件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尽管有不掌握核心技术等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找到一个适合中国的软件发展模式。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是否应该走应用之路?回顾近几年软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欧美软件产业的发展动力,基本上来源于硬件发展的驱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是伴随着PC的普及,产生了像Microsoft这样的巨型软件公司。当前,随着互联网、通讯以及移动通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应用和需求,这些新的需求将是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市场上大显身手的绝佳机遇。
也许在刚刚闭幕的第九届软博会上,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刘汝林的一番话可以有所启发——“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也有很优秀的人才,需要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超前于应用,无论是3G还是数字电视这些新技术没有推广,很大的原因是缺少应用,这是软件原因。应用是无穷无尽的,覆盖各个领域,每个公司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