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井井
如果说《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只是把中国软件政府采购大门虚掩上了的话,那么近日中美高官的新一轮贸易谈判,又重新打开了这个门。
近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在同中国官员的贸易谈判结束后公开表示,中国官员已经同意修改旨在限定政府部门只能购买中国中国生产的软件的政府采购法案。对于以政府采购为救命稻草的国内软件厂商而言,这无疑又是一个噩耗。
从死缓到有期
2005年4月,在舆论的重压之下,财政部和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联手下发了《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出台后,立刻引来众多抗议。一方面,《实施办法》操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实施办法》并没有判Microsoft等国外软件厂商死刑,充其量只能算是死缓。
《实施办法》第三章第18条中明确写道,《优先采购的非本国软件产品目录》是采购人在采购非本国软件时应当优先选择的范围。在接下来的6条规定中,也详细就非本国软件如何申请的流程做出了细致规定。例如,当国外软件公司满足了在中国境内累计投资超过一定金额、研发投入与外包出口占到其销售收入一定比例等几大条件之后,可以申请列入《优先采购的非本国软件产品目录》,有效期为一年。
虽然只是征求意见稿,但已经令国内软件厂商的心凉了半截。而近日中美双方新一轮的贸易谈判,无疑让他们彻底心凉了。因为据美国美国商务部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透露,中国政府已经同意对更多从事非正版生产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人提起刑事诉讼。而且同意修改旨在限定政府部门只能购买中国中国生产的软件的政府采购法案。
古铁雷斯还表示:“我们的市场对中国厂商没有保留,同样中国也不应当对美国厂商进行限制。”
从古铁雷斯咄咄逼人的言论可以看出,中国的软件政府采购可能再次变动。而此次变动要做的就是对国外软件企业的再次减刑。并且,减刑的幅度应该不会太小,很有可能还国外软件厂商自由身。已经有不少美国官员认为,上述这些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政府左右为难
对于软件政府采购的是是非非,很多人都把矛头指向了政府。其实,政府也是有苦说不出。一方面,肩负中国生产的软件振兴的重任,一方面,肩负中国在WTO的作为。手心手背都是肉,政府只能权衡利弊,委曲求全。
加入WTO后,还有一个叫做GPA的协议也压向了中国政府,它就是WTO《政府采购协议》,由于中国政府采购市场份额巨大,因此在加入世贸的谈判中,不少国家要求中国同时加入该协议。但中国政府当时并没有答应,做这一决定无疑就是为了保护民族产业,其中自然也包括保护各民族软件厂商。
但这一做法也使不少发达国家颇有微词,频频向中国政府施压,中国政府也不得不许诺几年后开放政府采购大门。软件政府采购草案有变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即使最近软件政府草案最近不出现变化,迫于各国双边贸易的压力,这一变化今后也会出现。不少软件厂商均表示有一定心理准备,只是噩梦比预料来得更早一些。
厂商步履维艰
不知是身心疲惫了,还是敢怒不敢言。在得知古铁雷斯的言论后,国内众多软件厂商均选择了沉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公开质疑抗议。记者对多家软件企业进行了采访,大多数企业都表示知道了这一消息,但还会进一步观察态势。言语中,掩饰不住失望之情。
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一位姓陈的负责人认为,中国如果真的加入了WTO《政府采购协议》,优胜劣汰的法则将更明显,强势企业,可以利用优势开拓更大的市场;弱势企业,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淘汰。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软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无疑是个弱者。
中国的软件企业自出生以来就遭受了太多重创,前有Microsoft、后有非正版,中国生产的软件只能夹缝中求生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软件企业高管表示,《实施办法》已经压缩了中国生产的软件的生存空间,如果再出现变数,企业恐怕很难生存。
但也有一些厂商否认世界末日就来临了。北京共创开源软件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宋可为告诉记者:“细则变动肯定会对中国生产的企业有一定影响,但还没到天塌下来的程度。在政府采购中,关键要看谁的产品能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并非有多少Microsoft产品就采购多少。中国生产的软件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自己,打动政府。”
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美国政府心疼Microsoft,中国政府当然偏爱本土的软件企业。政府已经竭尽所能给中国生产的软件创造机会。但孩子终究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之中,当父母不再呵护时,再艰难的路也要靠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