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12日,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下称" 曙光公司" 、" 曙光")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在" 曙光十年,感动中国" 的主题下,来自政府和业界的领导和专家与曙光员工、用户、合作伙伴一起回顾了曙光10年来引领中国高性能计算产业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并取得重大商业成功的光辉历程。同时,曙光还高调发布了面向未来企业发展,旨在促进高性能计算普及应用的" 服务超越" 战略,并与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联合宣布启动下一代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发
计划。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及来自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科院、北京市教委的领导出席了庆典仪式并表示祝贺。
曙光公司于1995年6 月在深圳挂牌成立,迄今已整整走过了十年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曙光一号到1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 研制成功并跻身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 500 排行榜前十;从最初仅服务于少数科学工程计算用户到今天推动高性能计算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从 863 计划投入200 万元做曙光一号到营业收入近十亿元的中国生产的服务器领军企业;曙光伴随着中国高性能计算产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ZTE之路,并成为国家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和自主创新发展高技术企业的成功范例。
在庆典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曙光公司董事长李国杰回顾了曙光十年来的重要历程和关键事件,从曙光十年的发展道路总结自主创新的经验,对如何发展和做强民族信息产业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展望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未来之路。
1993年,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对称式多处理机曙光一号,从此掀开了曙光计算机发展的辉煌篇章。多年来,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与曙光公司精诚合作,在产业价值链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密切分工协作,形成了一套" 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龙头" 的" 产学研" 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实现中国"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的战略目标探索了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新道路,为其他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通过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不仅为曙光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重要的差异化优势和领先优势,也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水平的整体提升发挥着产业技术龙头的关键作用。
在庆典会上,智能中心主任孙凝晖和曙光公司副总裁聂华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回顾了双方十年如一日的合作历程,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曙光机产业化模式的成功经验。孙凝晖主任以" 技术与市场如何平衡,科技和产业如何结合" 为主线,回顾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并描绘了作为国家级研究机构的智能中心的未来技术战略。聂华副总裁则以曙光公司十年来" 最重要的技术贡献" 、" 最成功的产品" 和" 最受益的用户" 为主线,同与会嘉宾一起分享了曙光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并着重介绍了曙光公司的最新产品。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迎来十岁生日的曙光将如何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保持自主创新的旺盛生命力和高成长性,引领中国生产的服务器产业走向新的辉煌?
对此,曙光总裁历军介绍了曙光公司的发展现状,并正式宣布了针对曙光未来发展的新战略——服务超越。新战略旨在不断增强曙光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产品、方案和服务创新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以使曙光成为中国服务器领域真正的" 应用专家" ,为最终实现中国最有价值信息系统供应商的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曙光十年见证了中国高性能计算发展的十年,同时也成功探索了一条坚持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业化之路。" 服务超越" 战略的提出,将继续引领这家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的高成长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对中国高性能计算产业发展、对国计民生和信息化建设、对国家高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而这无疑是曙光曾经、现在和将来带给人们的最大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