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特约记者/廖显光 记者/欧阳明明(发自广州)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即将爆发的暑促更像一场阵营泾渭分明的生死之战
遵循惯例,每年的6月中旬,国内外各大PC厂商都将养精蓄锐,图谋接下来的暑促搏杀,今年迹象却一反往常。从市场表现来看,大部分PC厂商均已“刀出鞘、箭上弦”。据业
界分析人士预测,今年的暑促大战将比往常提前10天左右。
经历了2004年下半年的行业大洗牌,暑促大战中全面驳火的两大阵营意味着国内PC市场的完全分化。就此而言,PC阵营两分法带来的影响远为暑促时间的提前更为深远。
在促销策略上做文章,通过赋予产品的个性特色从而带动消费,将成为各个厂商今年暑促的出发点。纵观近半年的市场表现,在以联想、戴尔和惠普等为代表的主打价格规模战的第一阵营,和以TCL、方正、同方为代表的倡导客户需求价值的第二阵营之间,旗帜鲜明的两种市场战略已将2005年的PC市场带入空前的大格局。
硝烟弥漫的暑促
在第一阵营中,最抢眼的是戴尔和联想。戴尔的降价“组合拳”令国内市场震惊,这家美国公司先后推出了2999元的PC和3999元的17寸液晶PC,刚完成收购业务的联想更是对暑促酝酿着一场排山倒海般的全面规模战。
联想、戴尔之间的巨人之战让薄利的PC行业“雪上加霜”,这对弱小厂商而言更是生死考验。但第二阵营的成员也没有“闲着”,他们正谋划另一场风暴——-方正在自TCL推出女性PC后,大力推出“鼠米”电脑。与此同时,同方推出“火影”及宽带娱乐电脑,而TCL内部人士则透露“将有更出人意料的动作”。
业内专家认为,第一阵营的规模化战略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把PC行业推向更为惨烈的竞争局势,一方面表现为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导致全行业遭受比去年更为严重的亏损,另一方面则是大量中小品牌的PC厂商在竞争中一夜“蒸发”。联想集团中国区市场部一高层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整体利润的不断稀释,使整个行业挣扎于盈亏边缘。大厂商尚且过着紧日子,中小厂商的苦境就更不可想象了。”
本指望价格战能博得市场的扩容,但事与愿违,在没有理性的竞争环境下,整个行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萎缩。联想的高层人士指出,经过多年培育,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已经逐步成熟,冲动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少,传统意义上暑期集中购买、突击采购的消费模式也将逐渐淡出。他说:“随着消费者的成熟,价格杠杆作用正在减弱。按以往的理解,暑促就是‘价格战’的代名词,消费者就是冲着降价理由去购机。现在,旧有消费观念已经发生改变。消费者都不盲目,不会因为暑促买产品,一定要有需求才来消费。”
联想方面的观点代表了大多PC厂商的共识,这也是暑促越来越难做的原因之一。TCL数码电子事业本部副总经理周春平指出:“因此,从PC产品的本质上讲,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不是技术,而是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两大阵营全面驳火
目前,PC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很难用单独的产品来清晰划分消费群,加上利润空间严重偏低,第二阵营的厂商在规模、成本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尤其不愿意陷入恶性价格竞争的泥潭,压缩利润空间,他们必须另寻解决之道,而第二阵营的代表——TCL、方正、同方等厂商的前期动作已初现端倪。
据了解,自TCL今年2月推出女性PC之后,方正和同方也先后分别推出了针对儿童市场的“鼠米”电脑和针对游戏市场的“火影”电脑,试图在差异化细分市场中寻求突破点。
第二阵营厂商在建立个性化产品的战略上不谋而合,这与戴尔、联想等热衷于发动价格战、规模战的作法相比,其手法和切入点更加鲜明。
事实上,在PC厂商们处于行业价格漩涡而不断寻求突破的时候,细分市场策略和差异化创新产品已然成为2005年发展的“主旋律”。在围剿与突围的阵局中,PC产业格局已经明显裂变。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由于TCL、方正和清华同方等3大厂商的示范效应,七喜、宏图三胞等其他三线PC厂商也将囤积重兵进军细分市场。
中小企业的加盟,使得第二阵营的势力正逐渐膨胀。周春平告诉《IT时代周刊》,细分市场无疑已经成为PC发展的主方向,很多厂商都正在或者准备进入细分市场。而方正科技总裁祁东风也认为,差异化将是第二阵营企业和其他中小型PC厂商“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他说:“未来PC市场只会剩下6家企业,每个企业都会活在一条比较个性化的道路上。”
然而,在第一阵营厂商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第二阵营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值得细化创新,这也是借此次暑促求解的悬疑之一。周春平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的“二八定律”正适合于目前国内PC市场,他认为,传统的PC产品市场容量占到整个市场的80%,剩下20%是差异化产品的市场份额,然而,20%差异化PC产品所获得的利润却与80%的普及化PC产品持平或者更多。
对于这一点,或许将联想和TCL放在一起比较则更具实质意义。有数据显示,2004年,国内PC厂商中仅有TCL与联想的利润率超过10%,他们暂时摆脱了价格战。
易观咨询PC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江崇王对此分析后认为,联想是凭借多年在PC行业发展的深厚根基,以大规模的作战方式来拥有绝对成本优势,借此占据市场主流地位;而TCL则由于在历时7年的探索与布局中把握了行业的发展规律,先人一步在细分市场牢牢占据相应的市场份额。
因此,对于主张细分化价值创新的第二阵营厂商而言,只要能充分把握行业规律,从客户化价值的根本需求出发,就完全拥有与第一阵营全面抗衡的市场空间。
差异化和细分战略是未来的方向,而规模化和价格战略则是现在PC市场的主流,这两大阵营的交锋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方位展开,PC市场的对决也将出现从来没有的精彩。
未来发展何去何从
虽然竞争态势已然明朗,两大阵营的市场策略之争一定是未来中国PC市场的主要特征,但双方孰优孰劣依旧是个谜。
江崇王告诉本刊记者,联想、戴尔主打规模化的价格竞争策略,是源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尤其是前者在全面整合IBM之后,更拥有其他厂商所不能比拟的产能实力。而惠普中国公司高级副总裁陈汉钱认为,惠普要在PC上盈利,首先生产规模要上去,尽可能找开低端市场,但在现阶段不会考虑其他产品策略。
第二阵营不得不承认巨头企业的优势无与伦比,但他们对这种做法的长期后果深表担忧。“从整个PC产业未来发展来看,规模化效应诱发价格竞争的策略只会将产业发展空间愈加压缩,最终走向全盘崩溃。”周春平说。同时,对行业竞争熟稔的江崇王也告诉本刊记者,规模战在企业层面只能解暂时之虞。
此前不久,一直在致力于掌握PC行业发展规律的TCL数码电子事业本部总裁杨伟强指出,中国企业已经从中国制造到了中国设计的时代。可见,设计创新永远是PC发展的主题。
“就整个PC行业的发展而言,规模化的发展思路依然未能从本质上摆脱同质化的竞争形态,PC产业目前更需要的是能够使全行业突围价格战的发展模式。”江崇王也认为第二阵营企业主倡的细分化市场的价值创新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更为厂商脱离价格竞争提供了发展方向。
此外,本刊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Intel某高层曾对TCL的作法表示嘉许:他们在细分市场领域的成功是PC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其始终主张以客户化价值为中心的战略思想打破了PC行业的传统运营模式,为处于困境中的PC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如果中小厂商都能寻找到客户需求价值的利润点,在细分市场取得突破,将有可能使PC市场重焕生机。”周春平说,“随着他们在细分市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在各自的优势上划分市场蛋糕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PC产业发展至今,谁将成为市场老大已不重要,关键是众厂商在细分市场上的探索,已经彻底突破了以往在价格竞争里打转的思维窠臼,他们不但将闯出一条适合各自发展的最佳模式,同时也为PC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事实证明,PC厂商只要回归到客户应用,贴近用户,就必将拥有广褒的市场价值空间。业界资深人士甚至认为,以TCL为首的第二阵营未来可能将爆发难以预料的市场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