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现实中的《猫和老鼠》,其结果很可能将是:Intel既不会让AMD死掉,也不会让AMD活得很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雪湄报道 近日,世界第二大芯片公司AMD一纸诉状将Intel(Intel)告上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方法院,指控Intel“或以提供折扣价为条件,或采取恐吓手段,非法利用市场垄断优势打压竞争对手”。几天之后,AMD日本公司又在日本控告Intel违
反反垄断法。
至此,这对宿敌三十几年的积怨终于集中爆发了。
Intel“六宗罪”
在AMD提交给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的长达48页的诉讼书中,AMD详细列举和解释了Intel如何在世界范围内逼迫客户不与AMD交易,非法地维持其在x86微处理器市场的垄断地位。报告指出了Intel违反反垄断法至少六项详细的“罪名”和证据,并且列出了Intel主要通过强迫其主要客户建立只用Intel产品的排他性交易关系,以排除AMD为条件换取直接的现金付款、歧视性定价或促销补助等七种非法维持其垄断地位的伎俩。
在AMD的指控中,多达38家公司受到Intel的威胁或贿赂,“成为Intel高压政策的牺牲品”。其中包括12家主要PC厂商、9家经销商和17家零售商,IBM、惠普、戴尔、Sony、东芝等巨头赫然在列。AMD中国公司有关人士还提醒媒体,这只是在全球市场,还不包括“中国市场上许许多多类似的受害者”。
针对AMD的指控,Intel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表示:“过去Intel也曾经被卷入其他类似的反垄断诉讼,碰到了类似的争议问题,但那些问题最终都以令我们满意的方式获得了解决。我们坚决否认AMD提出的指控。同时,我们坚信,本次诉讼将与以往一样得到圆满解决。”
据了解,在全球芯片市场,Intel和AMD的占有率分别为82.5%和15.8%。
AMD:输了官司也赚了?
“垄断很难通过其他方式阻止,只有诉诸法律。”一直呼吁中国企业反对Intel垄断行为的IT分析师方兴东认为。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此次诉讼,AMD的情况比较乐观,胜算较大。
另一位分析师吕伟刚也持相同观点。
“像这种小公司告大公司垄断的例子不少,赢的可能性也很大。”吕伟刚介绍,此类诉讼中,取证很关键,如果没有证据,官司就会很难打。但是通常来讲,小公司因为财力等等方面的限制,起诉前,律师会做周密的取证、分析等等。
“在营销中,大公司总会有不注意让对手抓住把柄的地方。”吕伟刚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有些大公司为了消灭对手,把违法的事情先做了,等到诉讼结束时,小公司已经死掉了。这是一个策略,大公司的风险通常都是计算过的。”
据了解,Microsoft曾经用过这种策略对付过对手网景公司。当年,Microsoft将自己的IE浏览器在Windows98中捆绑销售,对抗当时网络浏览器市场的领头羊网景公司。虽然捆绑销售很容易被裁定为垄断,Microsoft也最终被裁定为垄断,但是诉讼结束时,网景公司已经被彻底击败,不存在了。
不过方兴东认为,AMD起诉Intel的主要价值不在官司本身,而在于由官司引发的舆论效应。“诉讼过程中引发的舆论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Intel的垄断行为。因为大公司都怕反垄断诉讼,一旦输了,就会束手束脚,对一般公司来说,是合情合理的市场策略,对垄断者来说,可能就是违法的行为”。
方兴东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即使这次AMD输了,Intel也会有所收敛。
猫和老鼠的游戏
据了解,在家用PC芯片企业中,Intel曾经不止AMD一个对手,但是在竞争中纷纷不敌,不是被收购,就是淡出市场。只有AMD在新技术方面对Intel跟得比较紧,甚至时有超越,虽然市场份额一直不大,但企业却越来越强。
吕伟刚介绍,实际上,对Intel来说,在市场上有对手比没有对手好。首先,AMD的存在使Intel在推出新产品时不会引起消费者反感。否则,在用户用奔腾3芯片还感觉不错时,Intel推出奔腾4、奔腾5芯片很容易引起用户反感。而与AMD的竞争使得新品推出显得自然,用户使用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其次,Intel的产品定价因为AMD的存在有了参照。因为知名度较高,它可以根据AMD产品的价格上浮一定额度。如果没有AMD,Intel的价格很难让用户信服。
“Intel和AMD就像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猫的生活因为老鼠的存在,才变得有意义。所以Intel既不会让AMD死掉,也不会让它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