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孝敏
中国关系就已不仅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认真研究的课题。改革开放,跨国公司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对于这些希望在中国淘金的跨国企业来说,中国关系也成了它们的必修课。
纵观20年风雨,跨国公司进来者络绎不绝,出局者也大有人在;进来的企业业绩持续攀升者不在少数,但碌碌无为、勉强为继也比比皆是。归根到底,商业价值之外,还是要看其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不好。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相关政策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发展步伐的话,但20多年后的今天,市场经济日趋完善、政府效率逐步提高、政策公开性更加透明时,跨国公司还在这个市场怨天尤人,问题肯定出在自身。这些企业应该冷静反思,除了掘取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之外,作为一个立足于当地的企业,是否有更多的超越商业利益的事情需要身体力行?
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其实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良好生态圈。在此,我们选取两家在华成功的IT企业作为借鉴,希望它们的经验能够为更多的跨国公司在华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Intel:20年改变的不仅是IT
20年前的1985年,Intel在北京首设代表处。20年后的今天,当保罗·欧德宁以CEO的身份造访北京时,他看到的不仅是公司过去20年的成绩,更是未来的发展。欧德宁再清楚不过的一个事实是,Intel要想在中国长远发展,就必须与中国的IT产业共进退。
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Intel在华的发展创造条件?Intel(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传播总监庄海鸥表示,至少在过去20年里,从技术研发、芯片测试与封装到教育创新计划,Intel都努力地参与到中国IT产业发展中来,除了产品、技术和理念,更重要地帮助培训中国的IT人才。
立志成为产业推动者
迄今为止,Intel在国内的直接投资已达13亿美元,员工超过5000人,并设有13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Intel在中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电脑营销和推广行动,Intel也积极帮助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开展电脑普及计划项目是Intel在华又一重要举措。Intel中国区总经理赖一龙说:“政府主动联系我们,而我们将扮演顾问的角色,帮助各级政府把当地的信息产业、主要的渠道、伙伴都综合起来,与政府配合推广普及电脑以及信息化。”
这项计划包括两方面内容:由政府牵头,双方共同努力提高社会对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的认识,普及个人电脑使用率,提高个人电脑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Intel与当地的一家PC厂商开展紧密合作,“以保证组装、制造价优质高的计算机,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Intel计划将来在十个省市开展类似的合作。
根植中国
Intel(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旭一直声称,在中国建立和加强生产制造和研发,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的本地团队,这也是Intel在华发展的重要战略。
1995年,Intel就分别在北大、清华等数所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Intel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和科研合作经费,帮助这些高校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此后,Intel相继在中国设立了一系列研究机构。
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同时,Intel在中国开始本土化生产和制造。曾任Intel中国区总裁的简睿杰说:“首先我们在中国建立销售渠道,然后发展科研力量。为此,我们在上海等地逐步建立研发中心和工厂。”
1995年,Intel在上海浦东开始建设第一家世界一流的芯片测试和封装厂,是当时国内IT行业最大的一个项目。
迄今为止,Intel在上海设有投资近5亿美元的芯片测试和封装工厂。截至2004年底,Intel公司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累计出口总额已超过50亿美元。
庄海欧称,即使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放缓的时候,Intel依然增加了在华研发、制造的投入。2003年,为支持“西部大开发”,Intel又宣布在四川省成都市投资建立一个工厂,用于封装和测试Intel半导体产品。
Intel还不断地发展在中国的本地团队。在进入中国初期,Intel中国的大部分人员是从国外派驻到中国的,但Intel很快就进行了本地员工的培训,其在上海工厂管理层的本地化是一个很好的范例。Intel在一年半时间把在上海工厂外派人员从97位减少到6位,在工厂建立一年半之后,Intel则把中层管理人员全部换成了本地员工。
扶持教育
自2000年起至今,Intel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携手,资助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该大赛每年都会吸引上千万中国的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目前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之一。据悉,在Intel的企业文化里有一条原则,Intel都要成为当地社区建设的积极贡献者,以树立并巩固公司在全球的优秀企业公民的形象。
在中国,Intel也坚持这一不变的承诺,在中国实施的Intel教育创新计划,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正式课堂到非正式课堂环境,Intel在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教育创新活动。
自2000年起,Intel与中国科协合作,将每年创新大赛中获奖的优秀选手选送参加世界著名的“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该赛事被誉为全球青少年“科学奥林匹克”的盛会。
另外,该公司还在中国推出一项“未来教育计划”,帮助教师把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该项目于2000年7月在中国启动。2003年8月,Intel与中国教育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2003至2005年三年内培训50万名教师。欧德宁6月13日访华时又表示,该公司未来在中国市场培训的教师数量将翻倍,达到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