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清
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它支柱产业的技术没有突破创新,那么这个国家很难说富强。对一个高新技术公司来讲,如果它没有核心技术和原创设计,那么它一定不会有未来。
纵观国内企业巨头,核心技术缺乏是普遍现象,更遑谈原创性的技术革命。近100多年来,我们中华民族还没有在生产力、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方面有大的贡献于世界,而欧美国家的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电脑、软件则直接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无疑成
为我们进入国际社会、高调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个心理障碍。
日前,海信集团造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hiview信芯”。其结构设计与关键算法设计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际先进的0.18微米CMOS制程(互补性金属氧化半导体,一种集成电路生产工艺),集成了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代表了芯片发展的趋势。
这是中国彩电的第一块芯片,这块高起点、高技术含量、高集成度的芯片,无疑是产业界的一件大事。
这块芯片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几年前,中国电视的恶性低价竞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芯片的同质化。芯片的同质化直接导致了家电产品的同质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电视的核心元件是芯片,它起的是心脏和大脑的作用。中国不能造芯片,只能从欧美国家进口。对欧美国家合适的芯片,可能对中国不适应。但他们还是会把这种格式的芯片卖到中国来,而中国人需要的芯片却一片没有!这就是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匮乏所带来的尴尬,完全受制于人,连更深层次的细分市场的能力也被人剥夺了。再举手机为例。从昂贵的模拟手机到现在的物美价廉各种功能齐全的数字手机,也只不过才短短的十年时间。从SMS、游戏、录音、拍照、无线上网等各项功能的实施,都是芯片的发展所带来的进步。业内人士说,技术含金量再高的芯片生命周期也只有3年,根据“摩尔定律”的算法,18个月芯片的集成度要翻一倍,制作工艺也要变。电子行业芯片的快速变化、竞争、淘汰,消费者是感觉不到的,感觉到的只是手里产品的清晰度、大小和厚薄等等。
可见,芯片行业技术密集的、大资金的竞争是激烈的,对技术的要求是苛刻的,当然芯片的利润也是垄断的。海信芯片的研制成功,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获得了对国外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使中国彩电企业获得了议价能力,国际巨头们再也不能对电视芯片进行垄断了。这就是原创技术的魅力。
在各国芯片业发展史上,政府都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国防部每年出资1亿美元支持半导体制造技术产业联盟,并负责监督其工作。欧洲最大的独立微电子研究中心每年从当地政府获得资助,最多的一年占到其总预算的23%。上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和80-90年代的韩国,其芯片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当时政府的支持。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政府均把芯片产业、芯片技术作为战略产业、战略资源来支持和保护,而非完全听命于商业竞争。
中国政府也开始加大对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2000年,国务院公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业内称之为“18号文件”。在国家推出种种建厂优惠政策以及人力成本的吸引之下,饱受全球芯片业低迷之苦的海外芯片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国台湾企业,纷纷来到中国内地建立先进的生产线。在吸引外资的同时,还促使了大批的优秀的芯片人员的回归,根据有关报道,中国现在半导体设计公司中,留学生回来创业的不少于30%。据统计,2000-2004年的5年间,中国芯片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增速为同期全球之最。
而芯片最适合中国人涉足、最有希望率先实现群体突破的板块。一个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应该包括芯片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封装测试业以及金融及相关的服务行业。比较而言,以脑力资源为主要成本的芯片设计更符合中国芯片产业现实发展的需要;同时,芯片设计是芯片产业的核心主体和龙头,它决定着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中芯片制造业和整机产业的技术方向和业务开展。相对于制造、测试、封装等环节,设计具有投资强度小、智力浓缩度高等特性。
从外部环境看,中国芯片设计产业一起步就置身于国际大循环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体量巨大而又虎视眈眈的对手,在这场成人与少年的对垒中,游戏规则不是呵护幼苗,而是越弱越给你设门槛,一个又一个的连锁门槛把你挡在良性循环的大门之外。中国企业面对的是挑战,但这里面又有无数机遇。
技术是根、创新是魂、人才是本。只有通过技术的积累和转换靠近市场,建立更为合适的商业模式,才能获得中国企业持续提升公司价值的可能。可以确定地说,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核心技术,我们电子行业就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