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综观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遭遇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反照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享受的“超国民待遇”。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戴尔,还有我们自己。我们必须丢弃幻想,回到残酷的市场。对于政府部门,也应该旗帜鲜明为自己遭遇不平的国内企业撑腰,明晰利益立场,在各个层面提供支持。
当我看到戴尔在美国市场攻击联想的邮件时,我一点也不惊诧。些许愤怒,更多是出于自我的反思。而诸多人的惊诧,其实是过去我们失去利益立场,过于幼稚的“理想全球主义”思想在现实条件刺激下造成的反差。这次戴尔信件所传递出的信息,就是业界最典型的攻击对手的FUD战术。掩盖得深,狠毒而高效。与Microsoft全球狙击Linux的战略核心完全一脉相承。
FUD,是“心理恐怖战术”(就是恐惧、不确定、怀疑)的英文缩写,往往是行业垄断者对付后来创新者,最“下三滥”的策略,却也是最实效和最灵验的招术。很早以前,FUD由IBM发明,却由Microsoft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狙击Linux方面,Microsoft创造了FUD的最经典案例。如今,在硬件市场,戴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戴尔在市场上的凶狠程度,堪称硬件业的Microsoft。当联想购并IBM,对戴尔构成了直接的战略性威胁,这是戴尔创立以来第一次遭受实质性的威胁(过去,只有侵略性的戴尔威胁别人的份)。因此,采取如此不光彩的战术,从竞争的需要看,也就自然而然。比如戴尔的雪糕冰棍广告事件,通过FUD分销而强调直销的目的,来瓦解其他厂商的市场优势,这次将“中国政府背景”和新联想捆绑在一起,一样是FUD战术的具体体现。
其实,戴尔针对联想的策略还不算最恶劣的。另一大著名的跨国公司在美国狙击Huawei的手段更加厉害,他们不仅仅是利用美国社会对于中国政府的“变异心态”,而是直接在客户中散播“Huawei有军方背景”的言论,理由就是任正非以前参过军。这种根本站不住脚的“出生论”的FUD,却可以很有效地让客户对Huawei价廉物美的产品敬而远之。
综观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遭遇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反照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享受的“超国民待遇”。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戴尔,还有我们自己。
我们必须丢弃幻想,回到残酷的市场。首先,市场竞争是一种完全以利益为驱动的行为。竞争面前,我们不要报以太多的幻想。不少口口声声以商业规则为招牌的跨国公司,经常是以自我利益为根本,采取双重标准:比如,在中国市场,戴尔以各种方式获得中国政府对它的优惠政策和大力支持,但是在美国却直接将中国政府树为对立面;再比如,跨国公司面对弱小的中国企业,屡屡呼吁政府应该远离市场,但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本来有完备的法律,跨国公司遭遇侵权完全应该自己拿起法律武器,以市场的方式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但是他们却不断将知识产权问题政治化,多年来一直拉着政府部门为他们进行打非正版等等,完全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再比如,跨国公司在自己利益受到压力时候,屡屡动用美国政府力量,通过政治手段施加压力,严重干预正常的经济行为和市场竞争。比如纺织行业和农产品,在WTO框架下,从来只有中国企业吃亏,没见过美国企业吃苦。戴尔的作为,在一个透明的竞争市场,它也要泛政治化,就是有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关于戴尔本身,我们必须要有更清醒的认识。戴尔的确很成功,但是它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基本的利益立场。戴尔的成功,在于遵循了一种“精简的资本主义”模式,与Motorola 、IBM等大多数老牌和新牌的跨国公司不同,它的运作机制剔除了更多的温情、人性、社会福利和责任,使追求利润的企业机制更简单、功利和高效,更赤裸裸,进一步把商业达尔文主义推向一个极致,使市场力量更加富有侵略性和进攻性。戴尔是中国IT硬件业名副其实的第一克星!戴尔可以直接抵消中国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同时还端着全球采购和国际品牌的重武器。
因此,对于联想而言,必须放弃幻想,投入战斗。面对戴尔这样的竞争对手,除了直面竞争别无选择!对于政府部门,也应该旗帜鲜明为自己遭遇不平的国内企业撑腰,明晰利益立场,在各个层面提供支持。至少政府对国内企业的支持,不能让民众看了都觉得忍气吞声,直喊着急。
这一次,我们对于戴尔的愤怒,仅仅是出于有基本公平和公正的期望!
方兴东 2005年05月31日, 星期二 00:19
转自:博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