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国际报道 美国在1999年放宽信息乱码加密产品的出口限制,令科技公司松了一口气。没想到,类似的问题如今又卷土重来。
其实,七年前白宫只局部放宽限制,有关加密产品的出口法规还是厚达数千页,至今仍有效力。如今,这些隐晦的出口规定又再度困扰科技公司,特别是网络电话(VoIP)产品的制造商或支持者。
在美国商务部26日主办的一场会议中,业界代表对此表示关切,担心这些出口规定可能阻挠厂商外销企业级的网络设备。
症结在于出口控制法规第740条的措词不明确。凡是能支持“同时逾250路连线的现行加密信息通道或频道”的产品,都受到该条法规施加的出口限制。
网络管理公司NetIQ的代表Michael Angelo说:“250路通话是很低的门槛,就现代网络设备的容量来看,数目低得不合理。”
随着大企业改用VoIP降低成本,制造商已着手供应可同时处理数千通通话的产品。例如,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的Unified CallManager软件与硬件搭配后,每组服务器群集可处理多达三万通个别使用者的通话。
目前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是,联邦政府对“同时加密信息通道”(concurrent encrypted data tunnels)的定义是否适用于思科CallManager这类的软件和硬件。芯片制造商Rambus的代表Erik Oliver认为,上述法规管的是路由器,但不适用于CallManager。
未来是否修改规定,要看商务部长Carlos Gutierrez的态度而定。可能受出口限制规定影响的企业级网络产品究竟占多大比例,目前也不明朗。
微处理器的速度加快,隐私权顾虑加深,促使制造商在VoIP用的路由器内植入加密技术。思科2800系列采用“安全即时传输协定” (Secur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标准,这个标准支持据称是世界最安全的一种加密协定。另一厂商Patton Electronics也在2月间开始销售一款采用AES运算法的VoIP路由器。
以前出口管制法也曾引发争议。2000年日本政府以唯恐被有心人用于军事武器为由,对PlayStation 2游戏机下达出口管制令。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还规定,外销电脑若内建执行速度650MHz以上的Pentium 3处理器,出口商必须申请执照。
但是,对加密软件的出口限制更引起厂商高分贝反弹。历经至少三起被控侵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自由保障的联邦讼诉案、遭到商业界群起抗争和面对高端软件国际竞争的现实后,柯林顿政府小于在1999年放宽加密技术的出口管制。
然而,今天VoIP系以位信息流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输,这些信息封包循不同的路径,让所谓“通道”的说法显得不合时宜。
NetIQ的Angelo的主张是:“只在互联网协定安全性(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方面施加出口限制。”IPsec用加密技术认证信息并加上乱码,通常搭配虚拟私人网络(VPN)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