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在这一天,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跟运营商和SP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自己尴尬不已。
据悉,原定于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SP“四网合一”措施将再度延迟,估计2个月后才会正式实施。这也是该计划原定于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再度延迟。
为求究竟,《IT时代周刊》当即致电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新闻发言人王立健,但其却对“四网合一”的具体发布时间态度暧昧,闪烁其词地表示“统一代码何时实施尚未听说,还需要向部里证实。”
而运营商方面也是含糊其辞,表示目前还未收到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的批文或上级单位的相关文件,将“持观望态度,等待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的消息。”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电信与信息服务咨询中心主任胡世明对此明确指出,“四网合一是跨部门的问题,实施起来将非常困难。”无独有偶,一位业内人士也向本刊记者透露:“四网合一”一再延后,主要原因在于运营商与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貌合神离,不愿为新举措买单;而SP也会因新业务代码导致用户流失等原因拒绝合作。这种说法更是将原有部署进程拽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树欲静而风不止,对于SP们来说,资质重新认定及代码洗牌究竟是机遇还是困境?并会给SP行业带来怎样的巨变?
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四网合一”一度延后而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却有口难言?
SP们怨愤横生
统一代码,意味着监管部门正收紧对增值业务的监管之权,由此分散于各运营商的现有SP管理方式会有大幅转变,同时SP行业也将经历一场生死巨变。
统一代码后,SP业务接入程序将一分为二,原来全网的SP拿到资质牌照后,再到运营商那里接入即可。“而现在,这个SP首先拥有资质牌照,还需到信息产业部或其地方代理机构申请代码接入,最后才可以到运营商那里进行业务接入。”一位资深SP人士谈到此时心情复杂,“不知道程序增加对业务接入是好还是不好。”
程序变更仅仅是SP们的近忧,真正让SP担心的还是政府监管加强后对未来业绩的影响。
据悉,目前SP服务代码均出自运营商,同一个SP在移动、联通、电信、网通上有不同的代码。统一代码后,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将把目前4位或6位数的代码变更为统一的8位号段,且每一家SP只分配惟一的一个代码,同时在移动、联通、电信、网通四大运营商的增值业务平台上使用。这也意味着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运营商之间不具备排他性,SP可以自由选择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不过,看似皆大欢喜的举措却引来轩然大波。
“统一后的SP代码不带扩展就有八九位,用户怎会记住这样的长号码?”一家不愿透露名字的SP公司认为服务代码调整给计费带来的混乱将会损害移动用户利益,让消费者处于被动,直接导致用户流失,“同时还有我们先前庞大的推广投入成本,一旦统一代码后,就等于打水漂了。”
一些中小SP纷纷表示:“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所谓专家抛出的调整方案,让很多SP稳定在当前水平都难,根本不考虑我们的发展。很多靠SMS、彩信为生的SP,可能因此毁于一旦。”
而大SP们同样也不能幸免。新浪无线的一位高层表示,新浪、Sohu.com、Tom.com等SP此前在与各运营商的增值业务合作上已经投入了较多的市场推广费用,一旦服务代码重新更改,等于所有的市场推广都得从头再来。此人士还表示,采用新的计费系统所经历的调制与测试期也会让各大SP们损失惨重。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所所长陈金桥对此解释道,“此次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回收SP代码并重新分配,实际上也是对SP资格进行一次重新认证和清理,淘汰不合格者,也有利于有实力、有信誉SP的加速发展,长期乱军混战的SP行业也将得到一次彻底洗牌。”
事实上,过去政府对SP行业实施的监管大都停留在与运营商签定的各类“自律性文件”上,而监管协议在某些地方运营商中执行起来已非常松懈。据统计,从2004年下半年起,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为防止SP违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要求运营商执行服务定制“二次确认”、建立内容管理平台等等;截止2005年初,针对SP的投诉比例略有回落,占总数的25%。但是到了2005年下半年,情况却又恶化了,达到了总数的3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与SP直接对话成为大势所趋。不过,运营商和SP们会买这个帐吗?
众运营商貌合神离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对SMS的监管只是第一步,彩信、WAP、IVR(交互式语音应答业务)也将依次进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通信管理局直接监管的视线之内。尽管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专家表示“具体方案会适当考虑运营商的意见”,但运营商无疑将面临行业洗牌的不能承受之重。
据悉,自“四网合一”的消息传出以来,声讨SP服务代码全面整改的声音几乎从未间断。业内人士分析认为,SP代码资格统一后,即便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没有技术手段和人力对SP实施处罚,但是SP们的ICP牌照掌握在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下属的各地通信管理局手中,由此给运营商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
据ChinaMobile旗下企业深圳卓望公司有关人士透露,目前中国有跨省SP 1000多家,省内SP的数量更是有惊人的17000多家。广东一省就有1500家大大小小的SP,其中光广东移动公司下面就有SP 800家左右。“同时SP代码的使用情况极其混乱,有的全网SP在地方为了营销方便也会使用不同的代码;一些中小SP,则希望借此机会重新为自己争取一个不错的代码。”
对此,专家分析表示,“一方面整个服务平台和系统改造的涉及面非常大,成本高昂;另一方面,系统改造也带来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利益损失。”
然而,统一代码给运营商带来的困局还远不止如此。
统一代码后,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代码直接找到出问题的业务,也意味着运营商将失去对SP的部分主导权。“在业务层面上,运营商不能专享,SP既可以选择跟移动合作,也可以跟联通合作,业务不再具有排他性。”面对有可能失去金饭碗的威胁,ChinaMobile的内部人士忧心忡忡。
ChinaMobile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了解,ChinaMobile此前曾经专门成立了一个集团客户部,专攻行业运用来做Monternet,以区别于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期间包括与电力、海关、政府、教育、交通部门的合作,都限制SP与其他运营商合作。一旦业务不再具有排他性,ChinaMobile的竞争优势也随之流失。Frost & 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表示,“对于ChinaMobile来说,这一规定短期内也许会挫失其开拓某些优势增值业务的积极性。”
“统一代码规范SP的同时又将引发出新的问题。”某知名咨询公司分析师付亮表示:“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设定的服务代码,犹如在运营商和SP之间立上一面墙;当运营商希望拓展新业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时,这个统一代码无疑会成为影响运营商和SP之间合作的鸿沟,进而影响运营商的互联互通。”
统一代码挡住财路,无怪运营商不愿为此买单了。
路在何方
在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的强势干预下,SP行业出路何在?
尽管运营商和SP对统一代码并不热衷,但通信专家宋俊德认为目前运营商和SP的合作机制不完善,造成业务交叉,同质化严重;如果不及时规范,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统一代码后有利于运营商的发展。
“虽然这期间需要运营商牺牲一部分短期利益,比如短期内移动的用户会流向联通;但从长远来看,运营商的用户数还会逐步增加,小灵通业务也会帮助其业务增长。”宋俊德表示。
事实上,对于运营商来说,对SP的监管由第3方机构接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成本,客观上有利于企业统一品牌形象进行产品宣传,提高其用户信任度和影响力;对于SP来说,“四网合一”却减少了今后推广的工作量和成本,使自身的形象统一起来;同时也为中小SP创造了新的契机,地方业务的SP如具备相当资金实力、产品资质良好,也有机会申请到全网代码和资格,运营商不能以其他理由设卡。
分析师付亮预测,2006年CP/SP将大规模洗牌,纯粹的SP大部分将被淘汰,最终保留下来的合作伙伴主要是两类,第一类是实力强大、可以整合多家运营商资源的SP,第二类是向运营商提供内容服务的CP,其他处于中间状态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专家建议,“目前SP仅仅停留在效果营销阶段,未达到品牌营销,需要逐步树立自身品牌,开拓精品业务,注重产品业务设计和营销渠道拓展,同时要强调用户的体验,通过产品刺激用户的消费行为。”
3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管理权向上移交是大势所趋,运营商更应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形成个性化业务,而不能靠行政权力。宋俊德认为:“运营商需要建立需求管理、营销策划、市场宣传为一体的统一管理体系,加强自由渠道支持,一方面刺激存量用户的消费,一方面加强增量用户的数量,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大浪淘沙始见金。经过整顿后的SP行业,受短时期内的阵痛后,将是“剩者为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