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记者 郭小红
山东网通处于中国网通“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固网发展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山东网通的发展却一直是“稳中有升”,是中国网通的一面旗帜。为什么?除了山东处于“沿海”有其相对优越的区域和市场优势外,还与山东网通有一个开拓创新的“领头人”密切相关。他就是楚俊国总经理。认识楚总好多年了,真正采访他还是第一次。说实在,他是一个“
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对通信事业有着“拼命三郎”般的激情和追求。另一方面工作作风上又多少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霸气”。 当记者问及“从河南网通调到山东网通任职一年多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楚总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他说,感谢河南人民培养了我,也感谢山东人民认同了我。
——采访手记
记者:不久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将信息产业列为首要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并在多处论述中提到了“通信、信息、信息产业、信息化”,对信息通信部门下一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你怎么看?
楚俊国:信息通信部门是一个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及贡献必将越来越大。因此,国家许多重大战略决策、重大的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发布都将会信息通信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常常强调,做企业的一定要有“政治头脑”。对于《建议》,我仔细研读过多遍,很多地方直接点到“信息通信产业”。印象最深的有,《建议》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中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议》在 “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这既是新时期下国家对信息产业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信息产业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比如,《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什么是新农村?如何理解这个“新”?就像建设小康社会有一系列“小康指标”一样,新农村也应有一系列标准。我们也许不十分清楚它们具体是什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新农村一定是“信息化的农村”或者是信息化含量很高的农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问题。随着信息通信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应用和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形式的多样化,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正迎来一个新的全面快速发展的数字机遇期。比如,《建议》中还明确强调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而在“十五”计划中对三网融合的提法是“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由“促进”到“推进”,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却寓意深刻值得深思啊。我认为,这意味着国家决心打破阻碍三网未来发展的体制壁垒,切实解决“三网合一”问题,这为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转型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记者:今年以来,转型成为全球电信业的最强音,转型也正在成为中国电信业关注的焦点。就固网电信运营商来说,转型的要求可能更为迫切。那么,固网如何才能抓住信息化机遇,实现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楚俊国:首先,要深刻理解企业战略转型的涵义和紧迫性。目前,固网运营商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现实:传统语音业务逐渐被移动和IP分流,如果找不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仍然依赖固网传统话音的收入,企业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国际上看,移动电话收入已经超过固话收入,固网用户的APRU值一路走低,语音业务移动化的消费习惯已不可改变。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给固网运营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困难。全球的固网运营商都在寻找办法来抑制传统话音业务的下滑,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固网运营商如果不及时转型,确实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转型既是企业生存的选择,又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其次,要规划好业务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对固网进行必要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固网功能,积极发展固网增值业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宽带业务。宽带是固定网公司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它将成为未来通信业务和服务的主体。其中,农村宽带发展应引起重视,尤其是沿海农村宽带发展潜力不可忽视。当前,从中国宽带发展的需求结构来看,城市宽带用户从面向高收入消费者逐步过渡到普通消费者,农村宽带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转向农村富裕家庭。2003年末,中国宽带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并大规模进入农村。沿海农村在承接宽带市场辐射和扩散方面显现突出的区位,经济和观念优势。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对农村信息化的推进,他们对先进的宽带网络需求日益迫切。但目前中国农民使用宽带业务的总体比例还相当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其尚未达到城市业务消费水平的五分之一,这是与当前农村市场尤其是沿海农村市场作为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和其宽带业务的实际需求极不相称的。据测算,如农村居民宽带业务普及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38万户的市场需求。这说明农村宽带业务需求日趋旺盛,农村宽带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到信息通信产业就是要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关键技术的提供者,通信运营企业也应该在市场组织、推广和拓展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比如,要着力研究农村宽带用户市场规律,包括农民对宽带服务的要求和使用宽带服务的方式、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宽带用户市场,开发适合不同需求的业务。同时,运营商应该合理识别农村消费者相对于城市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承受能力,在提高自身运营效率。降低通信成本的基础上,面向农村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资费套餐。
在推进农村宽带发展中,还应强化互惠互利的“合作”意识。过去传统电信运营商垄断着电信资源就像怀抱“金娃娃”一样,别人是看都不能看。这种“独家独占”的经营思想显然不利于农村宽带的发展。只有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才能共同为加快农村宽带发展贡献力量。计算机终端普及率较低一直是农村宽带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运用多种手段,提高计算机终端的普及率?我们山东网通的做法是,联合有实力的计算机厂商,通过大规模定制和捆绑销售等手段,降低计算机成本,刺激用户购买计算机并使用宽带业务。比如注重向有影响力的企业借力,通过与海尔、海信等全国知名的企业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与海信合作开展了“宽贷1+1装宽带优惠买电脑活动。
总之,加快农村宽带业务发展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通信运营商自己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协力参与,更需要遵循“跨越式发展、选择式突破、低成本实施、效益型推进”的发展思路。
记者: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要面向市场,服务市场,在服务中求得发展;二是要面向信息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我理解这是对“外”拓展的转型。然而,要面向市场、要面向信息化还必须要有一个对“内”创新的转型,即对传统的面向网络、面向运维的内部机构实施创新,改进服务方式,建立起快速反应组织系统和服务型人才团队。山东网通是如何做的?
楚俊国:你理解得非常到位。是的,相对于过去“温室”里稳定、可预测、可调节的环境来说,信息服务市场要复杂得多。需求丰富了,链条拉长了,客户会挑剔了,要把握市场脉搏,赢得市场先机,电信企业必须建立起快速反应组织系统和服务型人才团队,实现由生产运营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面向生产、面向企业内部、方便企业运营的工作流程、组织架构进行创新和调整,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更为灵活地反应市场,确保成功拓展信息服务业。目前职能界限的太过清晰使传统组织运营方式执行力较弱,如客户需求识别职能分散于市场部门、客服部门,产业合作职能分散于网络部门、业务部门,信息沟通不力,只适合单一或某一特定业务的运营;客户经理拿回一张业务单,往往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来做等。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业务运营职能分散或缺失、效率不高等一系列困境的出现,让通信企业必须在组织结构改进和创新中寻找解困之策。
山东网通遵循市场规律,以客户为导向,以“订单为中心”,重新设计组织架构,推行“重心下移管理法”,以缩短控制链条为出发点,突出管理层级少而精的扁平化管理,对不适宜竞争需要的机构坚决予以撤并,彻底铲除组织中的不良沉淀层。引入“内部客户”的概念,删减、整合影响效率和效益的环节,使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成为市场关系,形成以“订单”为命令,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实现由层级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为此,制定了“三七定律”,即各级领导团队和一把手要用70%以上的精力抓市场,营销人员要用70%以上的时间跑客户,网运人员要用70%以上的资源支撑市场和开发新产品。我们还建立“服务链型”的网络产品开发体系。运行维护作为通信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是通信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是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主要承担者,覆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为此,我们重新进行了责任定位,将网运部门确定为产品开发中心,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面向网络向面向市场转变,由网络维护者向网络经营者转变,使其不仅停留在网运支撑职责上,而是定位在产品开发上,与市场部门形成共同的市场、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价值链。产品开发中心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技术走向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主动设计新产品,并将营销中心作为内部客户,将新产品首先从网运部门推销到营销部门,以进一步达到商用目的。近期,我们在全面改造网络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上,推出了固话彩铃、移机不改号、一号通等新产品,成为公司收入的新增点。
楚俊国,高级工程师,法学硕士,政治经济学博士;历任河南郑州市电信局副局长,河南农话局局、党组书记,河南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河南邮电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河南通信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山东省通信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等职。并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