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韬 上海报道
因为不堪台湾当局的不断打压,联电董事长曹兴诚将退休时间整整提前了两年。
2005年12月29日,58岁的曹兴诚在台湾发表公开声明:“本人为避免政治打压伤及公司与股东权益,已决定在2006年3月例行董事会中,再度请辞。”在曹兴诚辞职之后,联电现任运行长胡国强将接替曹兴诚掌管这家全球第二大半导体代工厂。
“曹兴诚是台湾业界的一代枭雄,他今天的处境多少让我们有点唇亡齿寒的感觉。”1月3日,台湾另一大型半导体代工企业高层在与记者聊起此事时连连叹息。
祸起和舰事件?
“‘金管会’的调查还是对苏州和舰事件打压的延续吧。”在上述台湾另一大型半导体代工企业高层看来,由于台湾当局此前在联电是否非法投资苏州和舰事情上一直查不出证据,便开始在其他方面寻求打压的可能。
据了解,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于2001年11月斥资16亿美元在苏州建立第一座晶圆代工厂,于2003年5月正式投产8寸晶圆,按照和舰的规划,10年内将在其苏州工业园区内占地1.3平方公里的厂区建造6座晶圆制造厂,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
“台湾把晶圆代工视为自己的命根子,一直反对这些厂商来内地投资。”这位高层告诉记者。目前,台积电是惟一获得台湾当局批准到内地投资的台湾晶圆代工厂商。
2005年初,台湾当局认定联电转投资了苏州和舰,并开始追查,但是又一直找不到证据。“我当时就提出了离职,但是董事会不同意。”面对台湾当局的打压,曹兴诚当时在台湾如此表态(详见本报2005年2月21日《和舰高管惊悚48小时幕后》)。
上述高层分析,“非法投资案”之后,曹兴诚显然已经成了台湾当局的眼中钉。2005年12月,台湾当局终于又找到了“把柄”。2005年12月14日,联电ADR(美国存托凭证)因未依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必须重编2002、2003和2004年财务报表。
由于联电美国财务报表须重编的消息未立即在台湾公告,导致联电股价大跌,台湾“证交所”决定对联电罚款5万元新台币。
但是该事件很快便演变成“政治事件”,2005年12月29日,台湾的一些“立法委员”开始指责联电同外资一起参与内部交易,并表示要追查联电公司内部人员。
台湾泛绿“立法委员”罗志明更点名联电副董事长张崇德涉及内线交易,他指出,张崇德从去年9月28日至10月初连续卖出联电股票,之后联电股价一路下跌到16元新台币,张崇德是在联电最高价时出手的。而联电此后反驳称张崇德出售的股票,都经正常程序申报,绝无内线交易。
“就连一教授级之所谓财经‘立委’,亦不顾专业水平与学术良知,和活宝级‘立委’沆瀣一气、扭曲事实,令人惊讶痛心。”在记者得到的“致联电股东书”中,曹兴诚反驳说。
2005年12月29日,曹兴诚便对外宣布将在今年3月份的董事会上辞职。“我们也希望这个事情尽快平息下来,让公司业务正常开展。”1月3日,联电新闻发言人颜胜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是曹兴诚也表示,他仍将作为一名股东继续支持联电。据记者调查,曹兴诚目前拥有联电0.51%的股份。
中芯国际之外的竞争对手
在台湾业界,曹兴诚被成为“枭雄”,其在半导体业界的地位仅次于“半导体教父”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
1981年,曹兴诚辞去台湾“工研院电子所”副所长的职务,转而加入联电,1982年便开始担任联电总经理,1991年开始担任联电董事长。在曹兴诚的带领下,联电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占有全球近25%的市场份额。
“打压联电就是要杀鸡给猴看。”在上述台湾另一大型半导体代工企业高层看来,苏州和舰在内地的日益庞大是台湾当局所不愿意看到的,当时开放台积电到上海设厂就是由于中芯国际的压力,台湾当局不愿意看到中芯国际在内地一家独大,为了给台积电卡位的机会,才最终同意台积电到上海设厂。
同此一脉相承的是,陈水扁在元旦的新年讲话中也表示,将对台湾企业在内地进行商业活动的风险发出警告,呼吁对台湾在内地的投资进行更为积极的管理。
据苏州和舰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和舰的半导体代工月产能为32000片,到2006年6月前月产能将达到45000片,而且自投产以来,和舰连续两年实现赢利。有消息称,和舰目前还在积极筹划赴新加坡上市。
另一方面,内地也给了苏州和舰相当大的支持。2005年9月份,苏州和舰获得国税总局和财政部的“5免5减半”税收优惠政策。这是迄今为止国税总局首次批准给予该类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而苏州和舰则是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审批后获批的首家企业。
前述高层分析,如果和舰在内地进一步发展壮大,那么对于台湾当局来说,除了中芯国际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再加上华虹NEC、先进半导体等公司发展起来,那么其阻止晶圆代工厂赴内地投资从而阻碍内地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计划就要落空。
而在此前,由于美国等地的一些半导体封装测试厂商开始在中国内地大规模投资,使得台湾的一些半导体封装测试厂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实际上现在在内地设厂的生产成本可能比台湾还要高一点。”但在这位高层看来,但是为了在未来的内地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台湾的晶圆代工厂都希望能够在内地占有一席之地。
而不仅是半导体,台湾当局也对其他的很多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赴内地投资设立了障碍。“TFT-LCD到内地投资也有很多限制”,一位台湾TFT-LCD公司高层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明基等台湾TFT-LCD生产商还只能在内地设立后端模块组装厂。
在这位台资TFT-LCD厂高层看来,台湾当局打击曹兴诚无非是想吓唬其他企业到内地投资时要遵守台湾当局的规定。但是对于台湾厂商来说,到内地投资可以获利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商人是逐利的,台湾的大公司都是全球化的运营,要想限制到内地投资是很难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