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新浪还是Yahoo!,李建复都是以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出现,而他的梦想是作一个创业者
高永钰@本刊记者
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
那是个疯狂的让年轻人充满梦想的年代。
那是一个奇迹,是民歌的经典,但又终结了民歌,终结了经典。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年里,台湾有一个“天水乐集”的组合。
天水当时有六个成员,在时间跨越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已经很难有人再想起他们:蔡琴和李建复是当时最受欢迎、备受景仰的民歌手,李寿全是“新格”旗下最抢眼的制作人,苏来、许乃胜、靳铁章都是才华横溢的词曲作者。他们主张“从创作到演唱一以贯之,不假他人,不受商业箝制,完完全全,对自己,对大众负责”,两张重量级专辑《柴拉可汗》和《一千个春天》 “叫好不叫座”,最终这场轰轰烈烈的民歌运动以失败告终,成为民歌史上最为悲壮的经典。
那个时代也成为台湾的“文艺复兴”时代:“云门舞集”、“兰陵剧坊”、“雅音小集”先后在舞台上掀起热潮,出版界《汉声》杂志崛起,高信疆主编的《人间副刊》光芒四射,乡土论战余温未退。政治气氛的松动让台湾这一年有了突破性的飞跃。1980年,台湾人听得最多的歌是费玉清的“中华民国颂”和李建复的“龙的传人”。
那时候的李建复激情澎湃,与现在判若两人。
从民歌手到音频播客
上海的冬天有点阴冷,一个高个子的中年人穿一件黑色的风衣常常出现在淮海路的一栋写字楼里。没有人注意他是谁,这样的人在上海实在是太多。在这个已经习惯了周杰伦和“80后”的年代,没有多少人还有热情去发现曾经的过往,只有偶尔在一些偏僻的角落里依稀还能听到那首《龙的传人》。
但在一些生意场合,还是有人能将李建复认出来,不过这些人大都年过不惑。
他现在忙于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开发了近一年的时间,即将要上线的“爱播吧” (ibobar.com)是一个全新的web 2.0网站:以音频播客为主,提供一个互动平台,让用户以声音的形式发表自己的作品,表达心情,交流经验、趣闻,讨论关注的各类话题。当然,还有许多经典作品以供分享。人们不仅可以从中自娱自乐,并可将自己的感悟用最简单的方式分享给更多人。
豆瓣网的杨勃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只不过他采用了文字的讨论而不是声音。Web2.0有时候会产生出很好玩的网站,李建复的播客互动意在将将2.0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李建复不是一个相信激情的创业者, 而更倾向于做一个冷静的思考者。深入IT行业之后,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用自己过去积累的经验与资源为这个网站提高附加值。
互联网需要理想
李建复是个名人,同时也是个商人。他出名不是因为企业做得有多大,而是因为他歌唱得好。不过比较起来,还是他的从商经历更丰富些。
从1987年开始,他在著名的埃森哲顾问公司服务了九年,从事有关管理咨询系统及管理流程改善的顾问工作。埃森哲的经历让他眼界大开,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跟唱歌一样美好的事情。
由于在埃森哲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项目,互联网兴起后,他就断定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李建复在1996年正式投身互联网领域,作为新浪的创始人之一,担任华渊资讯Sinanet.com (新浪的前身)台湾分公司创办总经理。1998年担任Yahoo!台湾总经理,直到他2003年离开Yahoo!之前,已经升任Yahoo!北亚区企业服务副总裁。
既有如此深厚的资历,又有着“名人”的身份,李建复之突然离开Yahoo!、进军上海,就让很多人大惑不解。
无论是在新浪还是Yahoo!,李建复都是以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出现,而他的梦想就是作一个创业者。自己创业,不仅可以让他的很多想法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去独立思考、规划和瞻望。在李建复看来,做互联网的人应该要有理想, 这个理想就是如何使网站实实在在地解决用户的问题, 或是创造一个新的需求, 让网民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没有理想的人只是利用网络的产业泡沫掏空投资者的钱而已。而能实现这个理想的网站自然会受到用户的喜爱, 盈利模式也自然会清晰起来。
看淡了名利的李建复现在看重的是对自己市场判断力的检验。经历过被偶像崇拜者追逐的日子,经历过商海中残酷的冲杀,理性和沉稳让他看上去有点沧桑。时光在他的眼角刻下几道皱纹,宣示着他已经进入一个男人“最成熟、最有魅力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