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晨汽车”)签下了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笔汽车出口订单,董事长祁玉民率队亲临德国,与欧洲大型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签署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尽管华晨汽车今年一改以往颓废局面,主打产品骏捷和中华尊驰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仍缺乏持续盈利能力。华晨(中国)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收入从28亿元上升至43.5亿元,轿车和小型客车销量为5.7万辆,增幅达68%,但仍然净亏损1.136亿元,总体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10.1%下降至7.3%。
如何改变目前华晨汽车只挣人气不赚钱的局面,《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祁玉民。
《第一财经日报》:尽管今年尊驰和骏捷热销,但华晨汽车的半年报和三季报都显示,其盈利能力仍然很弱,这对于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是不健康的吧?
祁玉民:的确,华晨汽车的盈利能力现在还很弱,但是我们正努力改变这种局面。这和我今年年初入主华晨汽车之后的工作指导策略有关,根据计划,今年任务是改变销量低迷。明年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要分两步走。
《第一财经日报》:据我所知,为追求销量部分型号的骏捷几乎是以成本价向外销售,这种局面肯定无法维持更长时间。
祁玉民:肯定不会持续,我们正在和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一起努力,确保他们利益的同时,大家一起努力提升华晨汽车的知名度及盈利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华晨而言,是不是需要采取非常规的手段才能做到内部成本管理的正常化?
祁玉民:今年以来,我一直在梳理华晨汽车内部的复杂关系,华晨汽车是我所见过的最复杂的公司:产权关系复杂;人事关系复杂;业务关系更复杂。但是我做的事情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我们的物流公司多的时候超过40家,但我一度冒着生命危险在短时间内把这个数量减少到了3家。
《第一财经日报》:但是在保证销量的时候,会不会以牺牲品质为代价?
祁玉民:在我看来,质量可以分开来看,“量”是保证企业挣钱的根本,“质”是企业的立足根本。华晨汽车的两个合作伙伴分别是宝马和丰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得我们的质量水平迅速提升。
《第一财经日报》: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骏捷一直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均衡局面,在没有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时候却去开拓国际市场,这是不是有点不正常?
祁玉民:不是这样的,华晨汽车今年一个工作重心就是提升产能,目前产能已可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华晨汽车之所以要努力开拓德国市场是要证明,中华汽车可以达到世界最严格的汽车市场的各项标准,国内消费者一直对华晨汽车的品质有怀疑,这导致自主品牌汽车无法获取合理的利润。
卫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