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给手机电视泼点冷水。
这里所说的手机电视,是指在手机上收看广播网播放的视频节目。虽然许多市场调研公司提供了许多调研结果来证明用户对手机电视的浓厚兴趣,但是,做过市场调研的朋友都知道,感兴趣和愿意花钱使用,完全是两码事。而且用户常常是基于对已有服务的理解来认知新服务,例如用户喜欢通过手机听MP3或者听广播,那么他会很自然地有兴趣考虑尝试手机电视。但是听歌和看电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验,你可以在开车、挤公车、地铁甚至上班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听MP3,但是如果你在开车的时候看手机电视,恐怕要多拿不少罚单,而在把人挤得跟相片似的公车、地铁里捧着手机看电视,那滋味恐怕好不到那儿去,至于在上班时候收看手机电视,被老板看到是要发飙的!
手机电视的市场前景,取决于节目源、资费、标准和终端四个问题的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好这四个问题,手机电视将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标准:
标准的问题,其实是产业链合作模式的问题。这里所指的手机电视,是以广播网为主要下行而移动通信网为上行通道,将广播网的大容量和移动网的交互性结合的模式。由于涉及到广电和电信错综复杂的利益分配问题,目前还处于合作的摸索阶段,到今天都没有推出双方都认可且包括产业链各环节的成熟标准。没有标准,何谈产品?而没有产品,何谈服务?
节目源:
手机电视不只是在手机上播放传统的电视节目,如果内容商认为把传统电视上的节目缩小之后放到手机上就可以吸引用户的眼球,用户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那可真的是大错特错。内容商必须花一番心思琢磨琢磨如何提供手机用户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适合手机播放的节目,从内容上应该是时间较短的实时性新闻和娱乐型较强的曲艺及短剧,且欣赏效果不过多地依赖于清晰程度。
资费:
手机电视理想的收费方式,应该是免费或者限定总时长的包月定制,可以具体细分为5小时/月、10小时/月等不同时长包月套餐。使用视频点播服务,可以采取Pay-per-view的收费模式。
终端指标:
通过广播网收看手机电视,需要在手机终端上安装电视接收模块,而且对手机显示屏和电源有较高要求,手机电视业务要想大规模推广,在价格上不宜高于2000元。标准没有出来,因此也自然见不到终端产品,但是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手机电视,价格大都在3000元以上,无疑大大限制了用户的使用能力。
除以上问题外,未来的手机电视服务商还应该学会平衡好手机电视与传统电视的竞争关系。虽然手机电视和传统电视的侧重点不同,手机电视,主要是针对上下班时间段(早上七点到九点,下午五点到七点),而传统电视,应该主要是面对晚上七点以后和周末,但是在手机电视投放广告的商家必定会减少在传统电视上投放广告的费用,因此如何做好两者的细分,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摆正手机电视产业链面前的难题。
以上几个难题不解决,手机电视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