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Sohu.com IT频道头条转载非汉语媒体报道,报道中提到瑞银亚洲电信研究主管王津津(音译)表示,由于缺乏密集型数据服务,再加上当前的2G和2.5G服务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因此TD-SCDMA服务要想实现大规模赢利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里,我不想挖掘瑞银这位仁兄发表这番言论背后的深层用意,或许他正在为某个利益集团工作。单从电信市场研究的角度而言,这位老兄显然并不十分了解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现状,胡乱臆断,但愿这番言论不会影响到瑞银的金字招牌。
就目前中国电信市场的现状而言,TD的盈利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所谓的移动数据业务暂时的不足也难以成为TD长期盈利的瓶颈。
首先,当前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选择TD主要目标在于移动运营牌照,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理解的从话音到数据的升级。中国的移动运营市场由于进入管制的限制,长期处于双寡头垄断的局面。近年来,在VOIP和移动话音的双重冲击下,固网话音业务呈现萎缩的迹象,而与此同时移动业务则处于飞速膨胀阶段,用户数和收入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固网运营商成为推动中国3G快速上马的主要力量,毕竟从多个方面来判断,在3G牌照发放的同时,必然伴随的将是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运营牌照,正式以合法身份进军增长迅猛的移动运营市场。
其次,目前中国的移动话音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话音业务市场的争夺和增长还将是几年内移动业务市场发展的主旋律。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移动用户已经在2006年年底超过四亿,虽然这一绝对数值较大,然而从移动业务普及率来看,也仅仅只有30%左右,这距离电信发达国家动辄80%以上的业务普及率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甚至还比不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无疑,提升移动业务普及率,促进移动用户数量的增长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就目前而言,即便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运营商ChinaMobile拥有近3亿用户,也依然将发展用户数作为业务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更何况初获移动运营牌照的新加入的运营商呢!
第三,目前中国的移动数据业务的主要收入源并不会受到新上马的TD网络的限制。从ChinaMobile市场的现状来分析,目前移动数据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包括SMS、MMS、手机上网等少数几类重要业务,这些业务创造的收入价值占据当前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的主要部分。而按照TD测试网络的当前效果来看,这几项重要的移动数据业务在TD网络上的运营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限制,显然,从市场理性运营的角度来看,这几项业务也将是TD组网运营之初的主要数据业务发展目标。
第四,密集型的数据业务研发能够赢得足够的缓冲时间,在TD正式投入运营之后将取得飞速的发展。诚然,当前TD并没有成功商用运营的先例,产业链发展还不够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TD在密集型数据业务领域的表现,然而这二者是属于典型的依存关系,正因为TD未能投入正式商用,其市场前景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大量的资本和研发力量还处于观望阶段,这也使得TD产业链的成熟度相对弱小。一旦TD正式投入商用,并在中国组建一个全覆盖的移动网络,在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背景下,其市场潜力是不可限量的,届时在运营商努力推进话音业务和重点简单数据业务发展的同时,大量观望的资本和研发力量将蜂拥而入,不仅密集型数据业务的研发有足够的缓冲时间,而且在资本和技术推动下,业务的发展也将一日千里,迅速弥补当前TD产业链留下的空白。
中国政府和企业在TD的初始研发投入的大量沉淀成本,中国政府也对TD寄予厚望,希望TD能够为高速发展中的国家赢得正面的国际形象,无论是从政策角度还是市场角度,TD都将毫无悬念地在中国展开商用运营,并在非洲及拉美等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获得推广,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将会有目共睹。技术和业务方面的因素不会成为TD发展和赢利的瓶颈,当前我们更需要破除的应该是国人思想的局限,更需要赢得的是国人对TD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