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出了篇《腾飞的Tencent》,外国人从旁观者角度写了篇QQ版的西行漫记。其实就那点儿事,还有谁能比中国人更了解自己呢。在部分外电刊载“腾飞”的时候,Tencent却给Microsoft缠上了,今天早些时候,新浪《MicrosoftTencent就Vista与QQ不兼容首度对质》。很明显,继PICA官司之后,因为技术bug(技术瓶颈?)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Tencent将可能再次面对一个老问题:用户不会在沉默中爆发,他们只会选择在沉默中离开。
如果回顾一下PICA这场官司,就不难看出Tencent的盘算,Tencent的移动业务早在2000年就上市了。经过几年反反复复,在PC坐稳了个人用户IM头把交椅之后,Tencent认为“移动IM自然也应 = 移动QQ收费服务”,但是就有这样的网站,诸如PICA这样的为用户大开服务方便之门的网站在04-05年站了出来,无论是公益,还是私利,PICA只是要告诉世人,移动IM作为移动市场的基础服务应当免费,但Tencent不这样想,因为它已经习惯了收费,就好象每年都习惯了那个独享一个大大生日蛋糕的日子的临幸,但从去年开始有个小孩告诉他:蛋糕没有了,或者蛋糕大家一起分。但是Tencent不干,于是PICA为此付出了200万代价。
今天,因为VISTA,Tencent目前还不能就兼容性问题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所以有“不争辩责任问题”之说,所以有“正式的新版本的推出是有一定排期的”之说,但是无论是Microsoft的原因,还是Tencent的原因,一个明显的事实是,“Microsoft确确实实早已把相关测试文件发给了Tencent”,只是用户在漫长等待之后兼容性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的时候,Tencent要保持低调,因为它不低调,市场就不会低调;因为他高调,用户会比它更高调——而且在Tencent推出QQTALK欲与MSN试比高的时候,而且在飞信目前阶段已经为移动QQ亮了红灯的时候,Tencent暂时可能会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更低调,而且让外电这么一参合,就越显得“Tencent是非常低调的”(前提是:有人乐意准备蛋糕,小丫别惹我)。
但是不要以此认为,Tencent曾经并且可能在未来仍然只习惯于“你跟我拿蛋糕,没门”“我的蛋糕因你而少,没门”;Tencent还是有很多本事的,比如它从ICQ那里争取到了第一桶金,它从韩国游戏与中国代理商的联姻以及Cyworld的虚拟世界里 “找到了”撬开财富之门的铁锨。但这些“东洋手法”得到的成绩在某些外国人那里却不是这么说的,“Tencent控股的研发费用要比Baidu.com高出若干倍”、“而且创新脚步也从未停歇”,于是很多人不经意间迷走文章,于是不经意间,“国际认证”可能依然会风靡中国互联网。
90年前,一个老头揭示了大质量物体弯曲空间,并且空间的弯曲又反过来影响穿越空间的物体的运动,并加深了大家对“黑洞”的理解,这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今天这个大质量的“Tencent”会因为它貌似强壮的体魄,让更多人迷信“Tencent方式”是互联网的正确思维,并且很多的人会依此更加坚信“病毒营销”的做法:用户量的增长比当前收入来得更重要。所以当互联网有这样一个奇点形成的时候,方兴东先生的“博客的冬天”、门户博客“赚吆喝、不赚买卖”也就不足为怪;所以,“web2.0”在经历了从一炮走红之后,也会被人唱衰,也会让很多人所不齿同样不足为怪;也有了Screen Digest“.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地看到大广告客户用YouTube或MySpace打广告。因为他们担心内容:这些内容没有稀缺价值,所以,借助用户生成视频推销视频广告的能力非常有限”的说法,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除了霍金辐射,被黑洞吸附的一切物质,都逃脱不了能量与质量守恒定律的诫告,当黑洞失去能量时,吸附的一切物质包括光线都将自食其果”。所以,无论你是谁,请在飞速运动的时候,不要忘了“我距离黑洞还有多远,我距离死亡也就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