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美国两名青少年发动的校园枪击案造成13人死亡、23人受伤的惨剧,事后调查发现他们俩特别喜欢玩一种称作“世界末日”的射击游戏,且曾经模拟游戏的情境拍过一个录像带,这种情境在不到一年之后就被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付诸实现了。
2002年4月底,在德国发生了一起造成16人死亡的校园枪击案,19岁凶手饮弹自尽。警方在搜查施泰因霍伊泽的家时发现了充斥暴力内容的漫画,还有几种关于“精密武器使用方法”的电脑游戏。
2003年8月,河南省破获了一起特大系列抢劫案,一群不到20岁的年轻人半年多时间里在河南境内20多个县市作案60多起,这些年轻人的犯罪诱因便是诸如《半条命(CS)》之类的网游。
“这些血淋淋事件的当事人都是从电脑暴力游戏中学会各种犯罪手段的。”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的李丹教授表示,电脑暴力游戏使玩家增加了模拟情景和真实生活中的攻击性思考和行为,对暴力行为的敏感度呈减低趋势。据调查,在网络诈骗、黑客、洗钱等信息犯罪案件中青少年占了80%,与青少年长期玩网游密不可分。
“中国的游戏审查制度势在必行!”李丹教授日前在上海市心理学会德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疾呼,“虽然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4年年底出台了《中国绿色游戏评测与推荐制度草案》(讨论稿),但它目前只是行业内部标准的游戏评测和推荐制度,如能在商家出售的相应游戏软件上给予清楚的标识,并在家长携带孩子购买时对家长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则有助于广大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状况作出选择。”
李丹介绍,国外不少心理学家进行的有关视频暴力游戏的实验研究都发现,暴力游戏与自我报告的攻击行为关系密切,还有研究证实了大学生暴力游戏与实验室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的相互关联。
李丹介绍,美国的娱乐软件分级部门根据游戏内容的暴力与性水平的差异制定了游戏分级制度,他们将游戏分为6个级别。“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帮助家长起到了鉴别和控制未成年人游戏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4年底出台的《中国绿色游戏评测与推荐制度草案》(讨论稿)中,共设立了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共计12项,包括暴力度、色情度、恐怖度、社会道德度、文化内涵度等。并根据这些指标的程度不同,将游戏分为5个级别,即适合全年龄段、初中生年龄段以上、高中生年龄段以上、18岁年龄段以上、只面对18岁以上人士(危险级)。
李丹提出,在网吧的管理方面,除了对使用者有年龄限制、夜间有最晚时间限定外,网吧提供的游戏目录还应该有一个申报制度,管理部门具有随机检查的权限,而网吧工作人员应该实施巡视管理,对某些特别危险的网游给予劝解和引导。
(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