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6年5月24日至8月31日,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百日整治”工作,相关部门的评价是“江苏省文化厅网吧‘百日整治集中行动’成效显著”。
然而,作为治理重点的苏州市,2006年11月,各网吧业主集体上书苏州市市长阎立,反映黑网吧猖獗和电信网络接入费不合理涨价两大问题威胁网吧业生存。
据在这些网吧业主给市长的材料中,苏州市区黑网吧不完全统计已达到1500家之多,数量是合法网吧的4倍。经过多次整治,苏州黑网吧数量反而暴增,政府对于黑网吧的治理似乎有些“有心无力”。
“这是一个产业,你控制不住的!你不发证,他就要自己开,(因为)有这个需求啊。”苏州市文广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张海泉感叹。
苏州“黑网吧”失控的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对全国其他地方规范网吧业都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
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来到了苏州市甪直镇。这个镇以其保存较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而入选了新近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不过,这个镇现在也是外资工厂和外来打工者的集聚区。而这里正是苏州“黑网吧”猖獗的一个重灾区。
水乡古镇上的黑网吧
45岁的张凤娣(化名)疲倦地半躺在由一张躺椅和一张椅子拼成的“床”上,守望着她12台电脑的小“网吧”。3个长相和打扮入时乖巧的女孩正兴致高昂地坐在电脑前玩跳舞游戏,打牌和视频聊天,抽烟,高声谈笑着,不时带着一些脏字。
张凤娣开办网吧已整整半年了,与这些来自异乡的年轻人们朝夕相处。
根据甪直镇政府提供的数字,甪直镇现有10万名左右的外来务工人员。适应当地企业的需要,这些人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租住在镇上的民房里。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带来了庞大的需求,包括对网吧的需求。
张凤娣的网吧就开在自己家里,她家的房子是当地传统的“凹”字形建筑,左右各有一大间。左边一间几乎没有装修,里面开了网吧。她在开向巷子的院门外放了一个灯箱,上面写着“网吧”两字。这里离镇上的中心大街只有30米,从大街上走过的行人很容易看到。
跟这个镇上大多数网吧一样,张凤娣的网吧没有办理过任何证照,即俗称的“黑网吧”。张凤娣说,她的网吧是在2006年7月份开业的。而那段时间,江苏省文化厅等几部门正联合开展全省“网吧百日整治”行动,黑网吧正是行动的主要打击对象。据该镇一位副镇长不久前对媒体所说,该镇在“百日整治”期间关闭了近40家黑网吧。
“没有人来查我们。”这位朴实的苏州妇女轻松地说。
2006年12月,当地《姑苏晚报》接到甪直镇一位中学生家长和一名离休老干部的举报,说经他们近半年时间的调查,镇上共有黑网吧近300家。而该报随后采访该镇一位副镇长时得到确认:“最少也有200家”。
黑网吧“失控”
在2006年5月底开始的“百日整治”行动结束后,苏州市网吧业主2006年11月集体向市长阎立上书,反映威胁网吧业生存的两大问题:黑网吧猖獗和电信网络接入费不合理涨价。给市长的材料中说,苏州市区黑网吧不完全统计已达到1500家之多,数量是合法网吧的4倍。
“在苏州全市范围,现在可能已经达到3000多家。”苏州市网吧行业协会(下称“苏州网协”)秘书长戴进1月17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苏州黑网吧已经失控了。”戴进告诉记者,“百日整治”之后到现在,黑网吧数量反而爆增,政府对于黑网吧似乎已经无能为力。
据了解,苏州市区现有合法网吧420家,电脑约6万台,从电脑台数来看,市区合法网吧与黑网吧的总量旗鼓相当。
多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2006年“百日整治”期间,由苏州市政府一位秘书长带队,文化、工商和公安等部门组成了一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取缔黑网吧队伍,到该市黑网吧集中的典型——吴中区红庄村取缔黑网吧,结果遇到黑网吧业主以性命相威胁。在电话请示市领导后,为了稳定大局,执法队伍撤回,此后再也没有组织类似的行动。
与2004年底相比,“百日整治”开始后,吴中开发区内黑网吧数量增加了10倍,电脑台数增加了15倍。据不完全统计,开发区内黑网吧数量是合法网吧的30倍,电脑台数是合法网吧的5倍以上。仅在红庄村,黑网吧已达到100多家。
“‘百日整治’的失败,实际上给黑网吧经营者打了强心剂。”戴进说。
1月15日在红庄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在穿越该村的过程中,仅目光所及范围内就有近30个网吧灯箱。而据苏州市网吧协会掌握的数字,该村目前仅有一家网吧是合法的。
“像苏州这样一个在各方面管理都相当到位的城市,却出现黑网吧泛滥,令人费解。”戴进说。他认为,主要原因是政府的不作为。“在萌芽的时候,政府不及时打击,现在取缔难度大了,政府又下不了决心。”
治理困境
1月16日下午,苏州下起冬雨。在苏州市文广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内,光线暗淡,党支部书记张海泉和副主任倪伟华得知记者来意之后,心事重重。
“怎么弄啊!没办法!苏州已经出名了,我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最好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全国文明办都来苏州调研一下。”张海泉大声说,“这是一个产业,你控制不住的!你不发证,他就要自己开,有这个需求啊。”
张海泉认为,网吧行业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需求和限制之间的矛盾。
2002年6月17日发生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带来了网吧行业的严打严管期。2003年4月,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发布了《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决定通过发放全国范围经营的连锁网吧牌照来加强对网吧的正规化管理。2004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暂停对新的单体网吧的登记。
据苏州网吧业内人士回忆,黑网吧开始大量出现是在2004年底,这与网吧暂停登记的时间基本吻合。
直到2006年初江苏限量发放网吧牌照时,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里,江苏没有审批过一家合法网吧。
然而需求却在快速增长。
“外来务工人员构成了对网吧的庞大需求。”倪伟华说。“苏州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多,尤其在城乡接合部,黑网吧集中的甪直和红庄都是典型地区。这些人年龄基本在20~30岁,收入不高,网吧是他们最低廉、最方便的文化消费。”
2006年初江苏限量发放网吧牌照时,苏州市争取到105个新网吧名额,比南京还多。但是按照中国国家文化产业部优先发展连锁网吧的文件精神,名额全部给了连锁网吧。按照规定,连锁网吧的机器台数最低为120台,体量较大。倪伟华表示,在很多外来打工者集中的村落内部,很难找到满足条件的经营性用房,合法(连锁)网吧只能在外围布点,辐射力不足,黑网吧就乘虚而入。
同时,与过去的单体网吧相比,投资标准较高的连锁网吧更愿意在城区开店,开发中高端市场,而不是到城乡接合部与黑网吧打价格战。
“在合法网吧不足的情况下,黑网吧的存在起到了丰富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这也是有的部门难以下决心全面取缔的原因。”倪伟华说,“去年有的地方开始整治黑网吧以后,治安案件马上开始增加。”
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变严格发照为严格管理
“新教育”的鼓吹者朱永新对网络情有独钟。他始终呼吁社会理性对待网吧,并坚信网吧能够成为全社会的学习工具。2007年1月16日晚,朱永新在苏州胥城饭店开会期间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第一财经日报》:有报道说,苏州现在有无证经营的网吧3000多家。有人说苏州黑网吧已经“失控”,你所了解的情况是怎样的?
朱永新:坦率地讲,苏州黑网吧的比例并不高,主要是在城乡接合部有一些,市区以大型网吧、连锁经营网吧为主,总体上是规范的,在市区你很难看到黑网吧。省里曾经对江苏各大城市进行暗访,结果反映苏州的情况还不错。
《第一财经日报》:苏州有大量黑网吧。有人说,这些黑网吧的存在是政府不作为的结果,是政府打击力度不够。
朱永新:首先是这些地区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大部分是年轻人,对网吧有很大的需求,而由于种种原因,比如省里严格控制网吧牌照数量、国家对网吧设置标准比较高,导致正规网吧在这些地方布点不够;其次这些地方有很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他们缺乏谋生手段,这些地方黑网吧大部分开在居民家里,是居民的生存手段;再一个,黑网吧的成本比较低,也刺激了其发展。
实际上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也取缔了很多黑网吧。但是最根本的困难在于大量外来人口有精神生活的需要,而目前面向这一人群的文化服务项目太少,上网成为他们最低廉的文化消费。既然人们有这个需要,而网吧牌照不能满足,就会出现黑网吧。
《第一财经日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社会需求和现行网吧管理政策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导致黑网吧的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
朱永新:网吧管理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事实上,黑网吧一定意义上传播的内容是健康的,也在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工作,只是脱离了管理。过去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最近也在积极探索,吴中区就在红庄村尝试由政府主导的黑网吧业主合作经营,以此解决黑网吧的合法性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从苏州遇到的问题来看,你是否认为现行的网吧管理政策有必要作出调整?你认为网吧行业是否应该放开?
朱永新:过去对网吧本身的控制过多,我认为这一路径错了。因为网络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应该监控的是网络资源和信息,只要保证内容是健康的,有什么理由对开网吧设那么多限制呢?
只要规则做好了,就可以放开。现在是过于垄断,垄断就容易发生腐败,就会导致总量不足,就会产生黑网吧。我认为应该变严格发照为严格管理,国家制定经营标准后,就可以相对开放,然后对违规网吧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终身禁入。
《第一财经日报》:过去对网吧也有很多严厉的管理措施,但网吧在社会舆论中一直受到相当负面的评价。放开之后,怎么才能保证管理好?
朱永新:从国家来说,应该注意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不切实际的办法等于没有用。另外,过去我们过分强调控制和管理,但我认为政府更应该加强指导和服务。国家应设立网吧指导机构,建立一个国家信息平台,采购一些有益的游戏和教育资源,向网吧免费提供,降低网吧经营成本,使其变成公益性质。
《第一财经日报》:苏州市文广局的相关人士提出,应在外来人口集中区设立一定公益性质的网吧,由政府提供设立条件上的变通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通过增加布点和降低成本,一方面满足社会需要,一方面可以挤压黑网吧的生存空间。你怎么看?
朱永新: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在网吧设立的条件方面,国家和省里有明确的规定,苏州还无法突破。另外苏州自身能够投入的资源也很有限。因此,网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应该由中央政府统一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