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信市场的巨大潜力,不仅吸引了Nokia、Motorola 等国际巨头,也促使了中国厂商的不断加入,但中国军团扩张的步伐却略显沉重。最新消息显示,在抢占印度市场的过程中,海尔成为了继Huawei和ZTE之后又一家遭遇“滑铁卢”的中国厂商,而它受挫的原因依旧是“中国因素”。

海尔手机营销公司申请遭拒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储备银行近日拒绝了海尔在印度成立一家手机营销公司的申请。印度储备银行的决定正是该国政府的立场,按照该国的现行政策,任何来自中国公司的投资计划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审查。印度储备银行认为,尽管海尔的申请完全可以走自动通道,但由于它来自中国,因此必须受到印度外资促进委员会和电信部门的批准。据悉,海尔已准备向印度外资促进委员会提出申请。
海尔集团随后表示,海尔将继续推进在印度市场的业务。据介绍,早在2004年,海尔为了尽快打开印度市场,便和印度当地合作伙伴Scope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海尔电信(印度)有限公司。去年上半年,印度海尔通讯公司宣布成立,这是一家经过合法手续成立的营销公司,已展开业务。
海尔集团负责手机业务的副总裁柴永森曾表示,虽然印度近年来手机市场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但集中在这里的都是Nokia、Samsung 、索爱等国际巨头。然而,海尔进军印度市场却一路坎坷。尽管如此,在近年来的海外扩张过程中,海尔却收获颇丰。数据显示,2006年海尔大批量自主品牌手机出口到印度、俄罗斯、北美等地,当年手机出口海外同比增长300%以上。尤其是在印度市场,海尔CDMA手机出口超过200万部。
Huawei扩张计划搁浅作为首批进军海外的中国厂商,Huawei对新兴市场一向十分关注,但同样是在印度市场,Huawei的扩张计划无奈陷入搁浅的局面。去年3月,Huawei便已向当地政府提交了投资申请。去年年底,又提交了特别申请,请求印度政府对其进行加速处理。5个月之后,印度政府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尚未得到印度政府其他部门的批准,因此Huawei在印度追加投资的计划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早在2001年,Huawei开始正式在印度设立软件开发中心,2005年初,Huawei计划对印度软件中心增资4000万美元,并提出投资6000万美元在印度建立新的生产基地,但这一方案却迟迟得不到印度政府的批准。此前,Huawei曾与BSNL达成协议,为后者提供电信设备。但由于Huawei拒绝提供技术,这笔交易最终流产。
ZTE艰难取得突破ZTE近日表示,已与印度最大的CDMA运营商Reliance通信签约,获得包括CDMA基站、手机等一系列合同,据推算合同总额约7亿美元。该人士透露,这次是ZTE董事长侯为贵亲自带队,目前已与Reliance电信公司签约,该合同包括ZTE将向Reliance通信提供1037个3G基站、2G的GSM基站3300个、250万部CDMA手机。
此前,ZTE刚刚在印度最大电信运营商BSNL48亿美元合同大单的争夺战中败北。去年6月,Motorola 、Nokia、Siemens、Ericsson和ZTE便向BSNL提交了标书,多方开始正式角逐这份GSM移动网络扩容合同。消息称,ZTE有可能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异议并寻求解决手段,但ZTE并未证实这一传闻,相关专家也指出,ZTE应慎用诉讼这一手段。BSNL则在随后表示,ZTE之所以出局,是因技术未达标,而与政治无关。但按照此前印度当地媒体的报道,ZTE因为是中国厂商而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