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占据全国60%市场份额的中国生产的品牌手机,2007年将卷土重来,反攻全球市场。
昨天在深召开的ChinaMobile通信产业发展高峰会上,国家主管部门和产业界齐齐看好中国生产的手机后市,认为中国生产的手机将在2007年告别粗放扩散型竞争格局,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业界认为,作为占全球手机1/10产量的深圳,有望在中国生产的手机复苏中继续扮演龙头。
国内手机市场持续放大
ChinaMobile通信联合会负责人会上披露,去年国内用户共拥有手机4.5亿部,较上年增长逾50%。这一数据占去年全球手机出货量的40%以上。
与总量增长相映衬的是,中国消费者2006年换手机更加频繁。手机更新周期的缩短,对厂商来说无疑是大利好。
手机生产方面,2006年国内手机销售约1.2亿部,增长40%。如果算上“黑手机”,预计去年国内共生产销售手机1.4亿部。专家预计,2007年国内手机销量将达1.5亿部,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手机市场。
产业进入精品竞争时代
专家指出,中国生产的手机已开始进入新的竞争时代,即从粗放上量型扩张竞争,向精品竞争型转移。
ChinaMobile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表示,中国生产的手机从1999年开始参与市场竞争,到2003年陷入低谷,这段时期为粗放扩张期。其产业特征是,厂商在产品质量没保障的背景下盲目上量,最终进入恶性竞争的死胡同。
他指出,2003—2006年是转型期,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金立、联想、宇龙等一批手机“新贵”。进入2007年后,中国生产的手机竞争格局将是精品竞争,产量和销量不决定一切。
尽管去年中国生产的手机跌破了30%的市场份额,但业界对后市普遍感到乐观。金立的代表谈到:“随着国内厂商着力研发高品质的精品手机,中国生产的手机阵营正在重新崛起。像2003年之前占据60%的市场份额,我看也不是没有可能。”
时尚元素将成主旋律
“现在手机研发方向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智能元素不敌时尚元素,理性元素不敌感性元素。”高峰会上,业界展望2007年手机市场时认为,手机将继续走时尚设计路线。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透露了不同卖点手机的市场占有情况:去年1—8月全国销售的手机中,44%为MP3手机,26%左右为MP4手机,27%为百万像素拍照手机,19%为超薄概念手机,这些手机均占较大份额,且增势强劲,都带有鲜明的时尚特征。而手机另一个重要卖点——智能化,去年表现平平,智能化手机销量增长缓慢,呈后继乏力之势。
专家预测,2007年感性元素手机仍将大放异彩,其中手机电视将成为厂商争夺的技术制高点。同时,业界对TD-SCDMA技术标准、终端方案也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手机市场走向。
产品订制成渠道制胜法宝
据一些运营商的负责人表示,2006年入围ChinaMobile订制的中国生产的手机品牌表现良好,手机销量持续攀升。
去年,中国生产的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为28%,国际品牌手机占有率为72%。中国生产的手机占有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okia、Motorola 等国际品牌在低端领域加大投入,改进营销模式,而中国生产的手机逐渐丧失中低端手机的领地。不过,联想、TCL、波导、国虹等企业都在为2007年做积极准备。专家预计今年中国生产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略有上升。
入围移动订制手机名单,一度是Nokia、Motorola 、Sony Ericsson等国外手机的“专利”。但经过国内企业的不断努力,入选手机订制的名单中最近频频出现多普达、波导、夏新、TCL等国货的身影。有的机型返修率甚至创下千分之二的新低,这为中国生产的品牌厂家争夺订单增添了砝码。(作者:蓝岸 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