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选择,”Siemens(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郝睿强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新战略,郝睿强说这句话的语气并非无奈,而是雄心勃勃。他的新选择是:2010年Siemens中国的订单总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这的确是一个高目标,2006财年Siemens在华的累计投资总额是150亿元人民币,销售额则是504亿元人民币。“为什么定这么高的目标,因为我没有别的方式来管理公司。”
和前任CEO贝殷思中规中矩的风格不同,郝睿强年轻,也更具锋芒。作为一个多元化跨国公司的CEO,郝睿强的办公室里摆放的最多的却是乐高玩具和甲壳虫车的照片,他是位乐高粉丝,以及甲壳虫收藏者。问及他和贝殷思风格的不同,郝睿强说,“他高尔夫球打得比我好。”
很多人把Siemens的改革斗士、Siemens全球CEO柯菲德的风格归结为美式风格,在美国求过学的郝睿强却把自己的风格定义为“混合”风格,以德式风格为主,兼有美式风格。
对于柯菲德发动的企业文化变革,《商业周刊》的评价是“艰难的”。在中国,郝睿强的难题也是来自于内部,即如何让大象学会跳舞。Siemens一位高管表示,Siemens组织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提高公司内部的工作效率。另一位高管则表示,“程序”为公司系统化的组织运作提供了基础,但同时程序和灵活性之间要有好的平衡。
大变革依赖小细节。在郝睿强看来,这种基于细节的变革才是真正的革命性力量。“有时候你没必要去关注所有的细节,而要抓住那些关键的,真正能产生影响的细节,以及你未来发展的一些东西。”郝睿强变革Siemens的一个重点是“人”,他在Siemens开设了“点击总裁”的栏目,并开设了自己的博客。
自2005年1月上任以来,郝睿强发起了一系列细节变革,比如,首次引入导师制,首次引入首席工程师模式,首次启动了50个高管的接班人计划,他也发起了一轮品牌更新运动,并强化针对中低端市场的本土创新。
郝睿强说,“我们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大象,现在要把这个大象分割成一个个的小单位。”
Siemens之变
Q:你非常强调乐趣(fun),在过去的2006年,最让你感觉fun的事情是什么?
A:从商业层面来说,去年我看到很多蛮有趣的人物。对我个人来说,去年的假期我在中国拍了很多照片,制作成了一个专门的小册子,寄给我的德国朋友,比如,其中有一些就是在北京街头拍得那种很大的卡车,这在德国是很少见的,所以我觉得很新鲜。
Q:从2005年1月就任中国CEO以来,你最大的收获和改变是什么?
A:收获很多,最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接触到Siemens整个的产品线,有一个非常深度的了解,从火车到发电机等等,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这是知识层面的。从管理层面来说,我发现,有时候要做一件事情通过间接的途径要比直接的途径快。我的个性是比较急的,我也学会了更加有耐性,尤其是在北京开车。
Q:Siemens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SiemensCEO柯菲德喜欢讲“创新就是我们的生命,”对柯菲德发动的创新变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A:首先,对Siemens而言,创新其实是一贯的,只是柯菲德上任后更鲜明的提出来了。这是我们的使命,创新也是我们成功的秘诀。第二,Siemens也在重新进行业务组合,Siemens选择那些更加远离消费者的业务。第三是卓越运营。第四是Siemens非常注重社会责任,特别是在中国也在强调Siemens的社会责任。
Q:2006年6月,柯菲德表示,Siemens希望继续扩大能源、自动化和医疗保健业务。Siemens中国的创新战略重点会向哪几方面聚焦?
A: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非常好的业务组合的公司,能够满足中国在未来多个层面发展的需求,比如说电力、铁路、交通和医疗的基础设施。另外包括提高工作效率的方面,比如机场运营服务等,总体来说我们能够满足中国这种趋势性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地调整自己的业务组合来为未来的中国市场服务。比如,3年前我们购并了一家水处理公司,在全球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我常用阴和阳来形容变化和延续之间的关系。变和不变都是相对的,Siemens一些基本价值观和信仰是不变的。另外一方面,Siemens也在不断调整变化自己。
Q:Siemens的理念是大趋势带来大商机,面对老龄化、城市化、环保这几大趋势,在中国,你如何要求你的高层经理人为这种趋势而创新?
A:我不会看他们具体做什么,我只会看他们的业绩报表。他们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相应的做出合适的计划和举动,当然我们会提供支持,让他们创新。我觉得一个比较创新的策略是,要给大家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他们有了目标自然要去了解市场。我们也采用一些策略和手段来鼓励员工创新,有的员工就是做技术的,那么管理人员要帮助研发人员把思路理清并在申报程序上给予帮助。我们为技术人员专门提供了一个“专业人才”的事业发展路线,这个部门是专门针对技术人员的,因为有的技术人才可能不擅长人力资源管理,也不愿意管理一个团队,但是他可以成为一个技术很出色的高级工程师,他也可以得到很高的薪酬。
Q:有否首席工程师的设置。
A:全球范围的首席工程师计划是我们一年前启动的,6年前,我担任全球医疗CT业务部总裁时就实施这个计划了。首席工程师会得到一笔预算,他可以自己支配,不仅仅是用于研发,还可以用来和其他公司的技术高管进行交流和沟通。
千亿计划
Q:你提出了一个大的远景:2010年订单总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你的杀手锏是什么?
A: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团队,不仅仅是Siemens在中国的管理团队,还包括所有的员工。尤其是在这里工作2年后,我更加有信心,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团队。我想说的是,现有Siemens业务的自然增长,基本上就能完成我们的预想。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一些新的手段达到这样的目标,另外要开发出一些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当然也不排除和当地公司的合作以及并购。
Q:并购的方向会在哪些方面?
A:关于并购这是一个流程,我们会做一个筛选,进行谈判选择。我们并购有时候是为了扩大产能,比如,有的厂商是专门服务于中低端市场的,可以完善我们的产品线。我们的并购是多种形式的,未来几年,我们在中国要增加100亿元的投资,其中一部分会用于并购。
Q:为什么重视中低端?这种改变来自哪儿?
A:这不是一个改变,我们不仅关注高端市场,同时也兼顾中低端市场。举个例子,超声诊断需要探头,诊断的效果会取决于正确使用这个探头,但农村市场的医生可能不具备这个技能,我们认为适合他们的产品就是不那么复杂,而是把探头一放就可以得到一些图片,这就足够满足当地需求。如果仪器比较复杂那么就比较昂贵,对医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农村市场达不到这种要求。另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我们必须要离我们的客户非常近,完全了解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同时,我们在招聘中国市场最出色的研发人员,我想他们会更加了解本地市场,那么本地创新就要靠他们而不是靠德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