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的监管不确定性和那些意在保护“战略性”行业的相关规定,在人们的忧心忡忡之中,私人股本行业去年在中国的投资额下降了13%。与此同时,《亚洲创业投资期刊》汇编的数据表明,私人股本去年在全亚洲的投资总额翻了一番,从2005年的300亿美元增至670亿美元。这要归因于澳大利亚的一系列交易,例如总额87亿美元的澳洲航空公司(Qantas)收购案。
包括杠杆融资在内,预计国际私人股本公司已经为亚洲地区准备了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全球最大收购集团之一的Kohlberg Kravis Roberts (KKR),预计将在近期宣布完成一只40亿美元亚洲基金的融资行动。
不过,财力雄厚的新进入者们纷至沓来,让人们担心更加激烈的竞争可能会推高资产价格,导致回报率降低。
《亚洲创业投资期刊》总编辑Paul Mackintosh表示:“私人股本投资额在这一年里翻倍,说明亚洲正在产生足够的交易,消化吸收最近为这个地区性市场募集的资金。”
《亚洲创业投资期刊》的数据显示,去年,私人股本对华投资额从2005年的88亿美元降至77亿美元。出现这种幅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2005年的投资额出现了大幅增长——当年,国际集团在中国国有银行海外上市之前进行了大规模战略投资。
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为了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国政府针对外资收购中国本地公司制订了新的规定,也起到了冷却作用。这些规定已于去年9月开始实行。按照要求,那些有意收购中国企业的投资者,需要将拟议的交易送到中国商务部审批。
迄今为止,尚无一例此类交易获得批准。
结果,许多私人股本公司选择把注意力从投资新的交易,转向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在中国炽热股市上抛售现有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