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爱青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35亿元,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年初预测的30%左右,达到46%,预计今年中国IC产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大关。日前,200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年会在上海召开。产业的提速和企业效益的增长、国内12英寸生产线的建线以及新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等,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热点话题。
增速加快效益提升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呈现一种加速发展的态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给出这样的判断。他用这样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从100亿元增长到500亿元花了5年的时间,而从500亿元到1000亿元只用了2年。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制造分会理事长王国平认为,今年产业的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半导体市场规模已经达620亿美元,占全球的25.2%。二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技术水平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一直在发生变化,从上世纪的封装项目到近年的晶圆制造,再到设计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建立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三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批中国本土企业,如华虹、华润、南通富士通、江阴长电、珠海炬力、中星微、士兰微、中国华大等,竞争能力大幅增长,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技术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俞忠钰认为,产业发展中的亮点很多,而最值得一提的是,集成电路企业的赢利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一批企业的利润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市场欣欣向荣。
上海是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方,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蒋守雷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上海的集成电路行业首次赢利1.3亿元,这是产业发展实质性的改观。他认为,IC制造业折旧完成后,很快就会转入赢利,同时这也会为中国IC产业的未来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12英寸建线时机难定论
今年10月,海力士ST无锡12英寸生产线的投产,曾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虽然这一事件过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由此在业界引发的对12英寸的关注热度依然未减。
SEMI中国区总裁丁辉文认为,2006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状况非常健康,生产线的满载率保持在90%以上,全球半导体产业又在掀起新的一轮投资热,有13条生产线在计划兴建当中。而中国也是半导体产业的热土,集成电路的产能在持续上升,许多地方都有集成电路的项目在兴建,由此相对应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企业也非常繁忙,而且一个明显的不同是,今年中国集成电路设备的主流投资转向300毫米为主,今年集成电路前工序设备的投资额已达到33亿美元。
一条生产线的成功运营关乎到市场、资金、人才、技术和政策五大因素。Gartner亚太区半导体研究组首席分析师徐永认为,中国的市场机会没有疑问,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也不会改变,关键要看企业能否踩准市场的步伐,要看好什么时间进入,如何做和谁来做。
徐永认为,目前在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建设中还有许多非市场化的因素在主导。其实,业界关于12英寸生产线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由政府投资来建线。他认为,政府对生产线前期投入资金以及地皮和建筑的做法都是值得商榷的。他说,政府对集成电路生产线减免税收的做法是可取的,但建线的资金应该通过市场和渠道来获得。
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韩志勇认为,从全球来看,12英寸是IDM推动的产业,是技术和经济权衡的结果。他认为,生产线的建设,包括市场、资金等因素,用全球化的视角来考量会更有意义。随着近几年内地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提升,会对300毫米制造有需求,但目前还不是主要的。
韩志勇认为,如果单从商业角度来看,中国建设12英寸线资金不会是主要问题,时间和技术是主要因素,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引进合适的技术,尤其是高端技术的引进不能延迟。他还认为,地方政府对生产线的投资是必需的,现在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各地都在建线,材料和配套服务如何跟上。
特许是全球第三大集成电路代工企业,其设于新加坡的12英寸晶圆工厂做得非常好,但特许一直没有在中国内地建线,对此韩志勇表示,贴近市场方便客户是特许的原则,他们一直在考虑什么时候进中国,把什么技术引进中国,但还要综合考虑内地的订单量以及有关的进出口方面的政策等因素。
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元禹也认为,如果12英寸建线是商业行为,资金不是最关键的,如何培养人才是个问题,但如何留住人才更是要注重的问题,因为人才的过于频繁流动会增加产业的不稳定性。
政策仍是关注点
虽然,中国在以高速增长的态势向前推进,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规模小,国内市场自给率低,产品开发能力弱等问题依然突出。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认为,技术与经济结合才能把产业看透,他认为,摩尔定律前半句是技术规律,后半句是经济规律,集成电路产业的特征是技术垄断性和经济高度竞争性的统一。他说,当未来集成电路技术真正走向成熟之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将主要遵从经济规律。
TFT-LCD原创技术并不在东亚,但产业却最为发达。周子学认为,这与东亚政府对产业的干预有极大关系。他表示,政府还要加大对基础产业的扶持力度。
俞忠钰认为,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应该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和关注。他强调,要在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中,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研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策略。今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加入了世界半导体理事会。2006年9月,第26届世界半导体理事会(WSC)秘书处联合指导委员会(STC)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首次参加WSC会议,本次会议讨论的包括“减少半导体工厂的含氟排放物(PFC排放)”、“半导体工艺中的节能”、“WSC关于知识产权政策的建议”、“WTO原产地(RoO)规则”、多芯片封装免关税(MCP)协议等十几个议题,都关乎并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走向和趋势。因此,我们在关注和研究国内产业政策的同时,也要对WSC有关的政策加以深入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
对于目前有关政府部门正在制定新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业界充满热切的期待。他们都在盼望这一政策早日出台,还希望这一政策具体而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