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督教产生的背景
不要现实的反抗,而更多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这为耶稣赢得了很多追随者
我们就从基督教的源头讲起。
大家知道基督教最早不是西方的宗教。西方最早的文化形态是古希腊文明,最早的宗教是希腊罗马多神教,或者叫奥林匹斯宗教,崇拜以宙斯为首的波塞冬、哈迪斯、雅典娜、阿波罗等诸神。后来罗马取代了希腊,但罗马在文化上基本上是从希腊文明衍生出来的,宗教也是如此,只不过给诸神改了名称,宙斯成了朱庇特,雅典娜成了弥涅耳瓦等等,换汤不换药。
基督教相对于希腊、罗马宗教而言是后来的,而且是异域的宗教,是从东方传播到希腊、罗马,然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取代了希腊、罗马多神教,成为西方推崇的宗教。因此可以说,早在15、16世纪全球西方化、殖民化之前,东方文化就悄悄地潜移默化地颠覆了西方,只不过这个过程不是大张旗鼓进行的,而是悄悄的,不显山不露水。
基督教于公元1、2世纪产生于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那一带,那个区域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此前的上千年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多个帝国征服。
自公元前1800年左右就开始生活在那里的犹太民族,除了在扫罗、大卫、所罗门这三个王的领导下独立了大概不到100年时间之外,在这之前和之后,不是被这个民族统治就是被那个民族统治,先后经历了“巴比伦之囚”、“圣殿被毁”等浩劫。这种长期的苦难状态使得他们很早就产生了一种不幸意识和罪过感,觉得种种苦难可能是自己民族的某种罪过导致的,而在这个罪过洗清之前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
与此同时,犹太人又相信他们和神之间是有“约”的,一次是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吾珥神谕亚伯拉罕,让他带领犹太人到迦南地生活;一次是在摩西带领犹太人从埃及回迦南地的过程中,经过西奈山时神对全体犹太人的神谕。所以犹太人相信自己找到了真神,也和上帝定了约,但后代们没有按照约去做,一而再再而三毁约,所以上帝一而再再而三地考验我们,一直到我们彻底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才会得到解放。
因此,犹太人尽管认为自己有罪,但一直顽强期待有一个神来解救他们。
哭墙,犹太教第二圣殿被毁后的遗迹(图源:pixabay)
与此同时,当时地中海周边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但是这些民族和犹太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别的民族都信仰多神教,只有犹太民族信仰一神教,也就是只信仰一个神。这就使得犹太民族一方面受苦受难,但是另一方面他们有优越感,觉得多神信仰水平很低,喜欢搞偶像崇拜,把神画成像,甚至有的民族把神画成半人半兽;而他们信仰一个神,而且这个神是不显像的,连名字都不能叫。因此犹太人觉得只有自己找到了真神,而别的民族信的都是鬼怪。
于是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犹太民间越来越多开始出现一种传言,说神马上要派一位救世主帮助犹太人复国、带犹太人过上一千年的幸福生活。这个救世主在犹太教里叫弥赛亚(Messiah)。一千年以后,上帝降临,审判世人,犹太人作为他的选民得到永福,别的民族作为他的弃民遭到了永罚。
也就是在这种对弥赛亚的渴望中,基督耶稣出现了。
我个人认为耶稣本人实际上是犹太教的一个革新者:犹太民族一直相信救世主马上就来了,而且老是想通过革命、造反的方式来推翻统治他们的帝国,但是当时统治犹太人的是罗马帝国,犹太人想推翻罗马的统治相当于以卵击石,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基督耶稣意识到,“我们是不可能在现实中获得幸福的”,于是他把得救的希望投向另外一个世界,他告诉你“此生只有苦难,只有罪恶,死了以后来世才能得救”。大家都知道基督教最典型的神像就是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他就是通过他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大家展示我们必须向死而生。
如果按照基督教的说法,耶稣是神,他是万能的,他一弹指,罗马帝国就灰飞烟灭了,但是他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痛苦地屈辱地接受了这一切,他就是要向世人昭示“我们不可能像犹太教期盼的活着就能得救,我们的希望在另外一个世界”,也就是说他把得救的希望从人间搬到了天国、从此生搬到来世。
不要现实的反抗,而更多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这为耶稣赢得了很多追随者,当然主要不是犹太人,因为犹太人信犹太教,而是他最早的一批弟子和外邦人。
耶稣受难(图源 :pixabay)
耶稣受难之后第三天复活,复活之后他召集门徒说“你们不要在犹太人中间传播,因为犹太人不信,你们要到外邦人中间去,要把我的福音传遍外邦”。什么叫外邦人?外邦人就是犹太人以外的广大的希腊罗马世界的人。于是,耶稣的门徒彼得、约翰、西蒙、保罗等人就秉承耶稣的教导离开以色列,踏入罗马帝国,开始了基督教最早的传播。
当时的罗马帝国如日中天,强大得不得了,耶稣是被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在罗马统治者看来,耶稣就是一个邪教分子。但谁也没想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就像癌细胞一样不断扩散,最后逐渐把整个罗马帝国吞噬了。到了公元400年后,整个罗马帝国全都归依了基督教。
18世纪英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大历史学家叫爱德华·吉本,他在《罗马帝国衰亡史》有一个观点:真正使罗马帝国衰亡的元凶主要不是北方来的蛮族,而是基督教,因为基督教把罗马帝国的内部精髓掏空了。
二、基督教开始了西方的二元格局
西方自基督教产生以后就形成了博弈,一个是政治权力,一个是神权,一个叫凯撒,一个叫基督。
基督(Christ)这个词实际上就是希腊语里面“救赎”的翻译,救赎在希伯来文的发音叫弥赛亚(Messiah)。耶稣的门徒要在希腊和罗马传播他的福音,就不能用小语种的希伯来语,而要用希腊语、拉丁语等大语种。
基督教最初在罗马帝国传播的时候,主要在无权无势的弱势群体中传播,走的是下层路线,那些受苦受难者在罗马帝国生不如死,又没法改变这种状况,这时基督教告诉你“此生只有苦难和罪名,来世才有幸福和荣耀”,这就给这些人带来了希望。就像二十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讲的“正是因为现实中充满了绝望,我们才有了希望”。
现实中越绝望,你对来世的希望就越强。
后来彼得倒钉十字架,保罗被砍掉脑袋,这些第一代追随耶稣来希腊罗马世界传播基督教的大多数都牺牲了,有他们做榜样,一些无望者当然就死心塌地地追随,所以早期的基督徒信仰非常强烈。对无力改变现状的他们来说,殉道恰恰是灵魂走向另外一个世界的捷径,所以很多人是前仆后继地走向基督教。
而随着罗马帝国后期腐败的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基督教有道德、有信仰,能给心灵带来抚慰,所以基督教逐渐开始为有权有势的人所接受。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图源:pixabay)
公元313年,一个叫君士坦丁的罗马皇帝在米兰颁布了一条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因为他的母亲信仰基督教,军队里也有很多基督徒,他发现这些人守纪律、讲忠诚,比那些信仰希腊、罗马、波斯多神教的人要好得多,于是他认为倒不如借助基督教,把它作为已经岌岌可危的罗马帝国的救命稻草。
到了380年,另外一个信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要求所有罗马人必须信仰基督教,不许再信仰希腊罗马多神教,并砸碎希腊的神像,拆掉神庙。
经过三百多年的艰苦历程,从公元42年彼得开始传教到公元380年被定为国教,基督教彻底扬眉吐气。
从基督教产生开始,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二元格局,这与东方、与中国不一样,中国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一元格局,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形成了中央集团大一统的专制格局之后,就没有一股力量可以和政治权力相对抗了。
但是西方不一样,西方自基督教产生以后就形成了博弈,一个是政治权力,一个是神权,一个叫凯撒,一个叫基督。在他们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基督教最初是弱小的,但是最后反过来战胜了凯撒。
从那以后到后来的中世纪一直到今天,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博弈一直在进行中,只不过两者的关系逐渐走向和谐,走向平衡,不像过去那样你死我活。比如说在美国我们只看到特朗普,看不到特朗普背后基督教的力量。尽管特朗普口无遮拦,但是他绝对不敢得罪基督教,因为美国80%的人信仰基督教。美国总统就职的时候不可能背三字经、四书五经来宣誓,而是按着圣经,这是它的传统。
三、基督教的传播
俄罗斯不仅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标志,也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政治和东正教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谁也不让谁,公元395年他们以亚得里亚海为界把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边的叫东罗马帝国,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首都是君士坦丁堡;西边的是西罗马帝国,以拉丁语为官方语言,首都在罗马。
而基督教合法化以后,也逐渐形成了两大派教,一派是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的东部教会,另一派是以拉丁语为官方语言的西部教会。他们都认为自己代表正统,所以前者自称正统教会,因为在东边,简称东正教会;后者自称大公教会,也就是普世天下的教会。
明朝末年大公教会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为了便于中国人理解,就说我们的上帝就是你们中国人说的天主,所以大公教在中国被称为天主教。
利玛窦(图源:wekipedia)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罗马帝国虽然一度完成政治上的统一,但是从来没有完成过文化上的统一。在文化上罗马学习希腊,但是希腊始终瞧不起罗马:你信仰的神都是我们希腊的神,你的文学、艺术、戏剧、哲学都是从我们希腊学过去的,只不过我们打不过你。
在罗马人征服希腊之前,希腊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国王叫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曾经征服了小亚细亚、西亚、埃及,所以这些地方在罗马征服之前早就被希腊化了,官方语言都是希腊语。希腊文化的品味档次确实高,我们现在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是希腊人创造的。所以希腊文化圈长期以来拒绝拉丁文化。而希腊和罗马文化圈当时大体上就是以亚得里亚海为界的。
公元5世纪,日耳曼蛮族大举入侵罗马帝国,把西罗马帝国大卸八块。到了公元7世纪末,所有入侵西罗马帝国的蛮族全部都归依了大公教。再往后,它又顺势往北,传到了前罗马帝国之外的地方,包括今天的德国、荷兰、丹麦、挪威、芬兰、瑞典等。
而东罗马帝国当时还很强大,没被蛮族入侵,它趁着西罗马帝国一团乱麻的情况,把希腊的正教往北传给那里的斯拉夫民族,于是斯拉夫民族不仅在宗教上接触了东正教,甚至连文字都是从希腊文明来的。这样一来,整个欧洲就被东正教和天主教一刀劈成两半。
后来伊斯兰教兴起,基督教就成为欧洲的宗教,和周边的非洲、亚洲基本不相干了,因为那些地方基本上都皈依了伊斯兰教。
到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紧接着把整个东欧全部占了。这样一来,不仅东罗马帝国完了,东正教也没有了根基。
这时刚好北边斯拉夫民族的莫斯科公国兴起,莫斯科公国有一个伊凡三世,他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公主。索菲娅是佩戴着东罗马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俄罗斯的。东罗马帝国一度很强大,所以始终怀着要光复西罗马帝国的梦想,它声称我有两个头,一个头在君士坦丁堡,一个头在罗马,因此以双头鹰作为国徽。俄罗斯不仅继承了这个标志,也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政治和东正教,它是打着东正教的旗帜发展起来的国家,所以东正教是它的立国之本。今天俄罗斯有70%的人信奉东正教,东正教大牧首的地位相当于天主教教皇。
俄罗斯的国徽(图源:wikipedia)
但东正教到今天内部还是有分歧的,为什么呢?希腊人不承认。希腊认为我的历史更悠久,虽然我被土耳其人统治了三百年,但独立后还信东正教,而你俄罗斯东正教不过是占了便宜。所以一直到今天,希腊东正教的中心还在君士坦丁堡。这导致今天东正教有两大牧首,一个在莫斯科,一个在君士坦丁堡。
再说西边。日耳曼人虽然早早就皈依了罗马天主教,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拉丁民族,罗马人看他们的态度就像希腊人看罗马人一样:你把我征服了,但是我瞧不起你。到了中世纪,由于国家分崩离析,教会却一枝独大,越来越多蛮族归依于教会。在欧洲就盛行两个国,一个是凯撒国,这个国土崩瓦解、分崩离析,大大小小的王国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谁也管不了谁,跟我们的皇帝一言九鼎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是基督王国,也就是教会,教会像蜘蛛网一样遍布于整个欧洲,无论是再小的王国也有教会,而且组织严密,下级服从上级,一层一层到罗马教皇。这两个王国中当然是基督国要强大多了,而当时中世纪由于蛮族入侵、战争、饥荒、贫穷等等原因,大家普遍觉得这个世界没什么希望,来世才有希望,而你要想走向来世,就要通过教会,它说你上天堂你就上天堂,它说你下地狱你就下地狱。这样一来,基督王国的权力就远远比凯撒王国高。
而那些王国为了巴结教会,从公元751年查理曼大帝开始,就盛行皇帝和国王必须要到罗马去,由罗马教皇给你戴上一个皇冠、给你一个金球、给你一个权杖,你有这三个东西,你的权力才是合法的,因为你得到了上帝的指示,这叫君权神授。这个中国没有,中国是黄袍加身。这样一来,教会就可以把君主的废立玩弄于股掌之间,他说你立你就立,他说你非法,开除你的教籍,你就完了。这是中世纪时候的格局。
梵蒂冈(图源:pixabay)
四、宗教改革的意义
宗教改革促进了民主国家观念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然,这一格局本身酝酿着危机。因为教会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主教全部都是拉丁民族的意大利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北方的日耳曼人听不懂,也不会写,拿到圣经也不能读,就这样他们糊里糊涂信了一千年。渐渐的,日耳曼人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有意见了,搞了一场宗教改革把矛头指向罗马天主教会。
首先是1517年一个叫马丁·路德的人在德国首先发难,紧接着瑞士、英国、北欧、荷兰等也进行仿效,最终基本上以法国为界北部都搞了一场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图源:wikipedia)
宗教改革有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一个是建立民族教会,教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罗马天主教是大公教会,就是普世的意思,而宗教改革恰恰就是要建立本民族的教会,我搞有德国文化特点、荷兰文化特点、瑞士文化特点的教会。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基督教,也就是基督新教。相对于天主教的大一统,基督教强调民族主义,德国人有德国人的宗教、英国人有英国人的宗教,每个教会都是独立的,各自搞自己的,不存在谁领导谁。
第二个特点就是把圣经翻译为民族语言。过去圣经用拉丁语写,北欧、德国、英国人都看不懂,所以路德把圣经翻译为德文,紧随其后,不同民族语言的文本也出现了,这极大地加强了基督教的民族化。
这种宗教内部自立门户的做法,无意中也导致了一个没有想到的结果,也就是民族国家的兴起,各国利用宗教去凝聚人民,极大地加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意识。事实上在16世纪之前,欧洲人是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的,他们只知道我的领主是谁,至于我的领主的领主是谁跟我没关系,我也不知道我生活在哪个国家的土地上,我只知道我向谁交税。
宗教改革之后,民族国家的观念才渐渐形成了。
韦伯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图源:wikipedia)
新教的兴起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强调勤奋节俭,讲究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些成为资本主义最早的根系,信仰新教的荷兰、瑞士、苏格兰、英格兰等国家都成为资本主义的沃土。这些地方在宗教改革以前都是贫穷愚昧落后的地方,宗教改革后建立了新的制度,一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先进的。
相反的,意大利、西班牙经济也曾经非常繁荣,但到了18世纪末,他们纷纷败了下来。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法国,法国信天主教,而且一直发展得不错。
15世纪最早进行海外殖民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后来英国、荷兰、法国紧随其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的是拉丁美洲,带去的是天主教;英国、荷兰、法国殖民的是北美洲,带去的是新教。今天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巨大差异。
五、基督教的未来
基督教能成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宗教,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百无禁忌
而随着殖民的过程,基督教开始在全球传播开来。首先是南北美洲、非洲海岸线,然后从18世纪末开始,伴随着拿破仑在叙利亚和埃及登陆,基督教开始渗透到亚洲,最终这个世界基本上都被瓜分了,基督教也成了世界第一大宗教。
一共有多少人?按照爱丁堡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2009年的一个统计,到2010年,全世界人口69亿,基督徒有22.9亿,也就是说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广义的基督徒,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还有各种新兴的。
当然,伊斯兰教也发展得很快。据2009年的统计,到2010年有15亿多人。印度教大概有9亿多。佛教就不好统计。
这就是基督教现在的分布格局,它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宗教,不分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可能都有。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
人类社会从近代以来,特别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市场化、世俗化、平民化、生活化是一个大趋势。今天你要人信仰一个东西是比较难的,因为社会越来越倾向舒适化和轻松。那么哪个宗教能够比较符合这个大趋势?当然是基督教。
基督教相对别的宗教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百无禁忌,吃什么喝什么没有太多的规矩。有的宗教说吃饭以前要洗手,基督教没有这种要求;还有要行割礼,犹太教、伊斯兰教都行割礼,基督教就没有,它认为真正的割礼是心中的割礼,而心中的割礼就是心中有没有改变、有没有一种善良,有没有一种虔诚,这才是最重要的;吃的方面也是这样,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有很多东西不能吃,基督教什么都可以吃。所以基督教能在世界上传播得比较理想,与这个有很大关系。
因此我也认为今天再产生新的影响很大的宗教的可能性已经不太大了,因为这是一个分裂的时代,过去一种说辞比较容易有感召力,信息具有权威性。今天大家都拿个手机,信息没有权威性了,任何观点都可以存在。
在中国,基督教自唐朝传过来之后,并不是太受老百姓的欢迎。到了1949年信仰基督教的人口不过500万人,包括新教、天主教,只占总人口的1%多一点。文革中基督教被禁绝。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学习西方,基督教作为西方的宗教,又是与西方现代化对接的宗教,所以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市场。基督教的信众出现了井喷。
但这个井喷喷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喷了,一方面是有政治上的硬阻力,另一方面也碰到了软阻力,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信基督教的很多人只看到基督教的井喷,没有看到中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的传统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大爆炸。香港也是这样的,基督教的能力很强,但散播不广。我觉得中国大陆将来也会是这样。
作者:赵林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