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据说销售量非常大的Motorola V500“特价机”,在一网站的“批发价”为1080元。而在一个零售市场里外型一模一样的Motorola V500标价1698元,产地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个“外”。实际上这款正品机的售价是2000多元。巨大的价差令“黑”手机从以前偷偷摸摸地交易,变成如今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销售成行成市,颇具规模。各种各样的“黑”手机堂而皇之摆上柜台,公开地和正规品牌“竞争”。这些“黑”手机有的标榜着“入网证”和“3C证”,如假包换;有如“野马”、“东方星”的手机牌子,闻所未闻……记者深入暗访所接触到的事实触目惊心。
6月15日,国内外各大手机厂商和经销商相聚羊城,召开了“规范手机市场秩序,促进手机行业发展”主题峰会。如何打击日益猖獗的“黑”手机,维护国内手机市场的正常秩序,是业界乃至社会的一个沉重话题。
泛“黑”成灾,厂家商家无可奈何
来自潮州的曹先生介绍,目前市场上的“黑”手机分为三种:走私水货手机、杂牌假冒手机和翻新拼装手机三大类。走私水货手机是指通过非法渠道,从国外逃避关税运到国内的整机;杂牌假冒手机是指一些非法生产厂家生产的假冒知名品牌手机,或近似知名品牌的杂牌手机,迷惑消费者;翻新拼装手机是指从国外走私进来的零件进行组装,或者将收购回来的旧机型进行内部清洗,然后换上新的机壳,再贴上假冒入网标志当新机出售。另外,贴牌原本是一种正常的合作经营生产方式,但现在一些中国生产的手机厂家自己不生产、不提供售后服务,而通过将手机牌照出租给无牌照手机企业经营,质量和售后服务都得不到保障。
在深圳通天地电子城的一个档口,记者看到一小女孩坐在柜台后,手里拿着工具和一些小配件,熟练地拼装着手机。小女孩告诉记者,手机配件在这个电子城里都能买得到,而拼装的活儿一点都不难,看多了就会了。深圳一家数码城内的近300个档口都是“黑”手机的集散地;而有的商家无可奈何坦白地告诉正规商家,卖一台正品手机,利润还不到水货机、贴牌机的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黑”手机兵临城下,手机业寒冬来了
据市场调查人员的保守估算,“黑”手机一年的销量在1500万部以上。这个数目逼近全国每年手机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与会的手机厂家老总无不大吐苦水:受近年来“黑”手机日益泛滥的影响,正当的手机厂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冬局面,各大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又以中国生产的品牌影响最大。去年初中国生产的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一度突破了整个市场的50%,今年一季度迅速下降到39%。
据了解,偷税漏税带来的巨额暴利是“黑”手机泛滥的主要原因。而根据行业内的非正式估计,当前“黑”手机每年的销售总金额在300亿—500亿元,据此计算“黑”手机每年偷逃的税收将有可能达到100亿元之巨。单这一点,就足以构成“黑”手机的超额暴利,可这一暴利的获取,完全建立在国家和政府的损失之上。而正规的手机厂商与经销商,每年为国家上缴了可观的税收收入,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加大打“黑”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在“黑”手机诱人的价差之下,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黑洞。没有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完善的质量检测系统,更不用提有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手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更谈不上售后服务,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买了这些手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投诉、维修无门,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极大危害。
面对“黑”手机的日益猖獗,与会的厂商、经销商代表纷纷表示,“黑”手机现象牵涉面广,单靠某一个部门进行治理难度较大。因此呼吁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黑”手机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把打击“黑”手机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加大监管力度,设立跨部门的专门执法机构,组合海关、税务、质监、工商、信息产业部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进一步加大打击“黑”手机的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障正规厂商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