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用的手机是波导的,除非他换电池的时候,看到了MADE IN CHINA和BIRD。”12月7日,宁波波导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戴茂余低调地对本报记者说。
实际上,即将过去的2004年,将是波导手机国内与海外市场的双料“冠军”年。来自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波导以1000万台的销量、10%的市场占有率,再次超过了诸如Motorola 、Samsung 、索爱等国际巨头,继续稳居中国生产的品牌手机第一,全年销量预计也将超过1300万台。
与此同时,波导前三季度的出口量达220万台,超过其他所有中国生产的品牌手机出口量总和,同比增长6倍多,创下历史新高,预计今年销量将突破300万大关,稳居出口第一。
明年目标:出口要翻一番
对媒体公开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需要相当的勇气。戴茂余坦言,当初制定这一计划时也颇感压力。不过,现在的波导似乎底气十足。
波导的底气来自于两年来对于国际市场的摸索,以及今年以来与Siemens等数家国际一流通讯企业的全面合作。
据悉,波导目前已经接到全球近40个国家与地区的定单,其中,对于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的欧洲地区是波导海外市场最大的客户。“现在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或许只有1千台的出口,只是个样机;而有的地方已经十几万台的量了。”戴茂余告诉记者,开拓海外市场最初的人才缺乏、语言障碍等,现在已不是困绕波导的主要问题。去年以来,波导在Hong Kong成立了销售公司,在俄罗斯设立办事处,而明年,波导将在海外建立更多的销售网点。
“现在最大短板是,我们产品技术的扩张能力不足。”大学教授出身的戴茂余坦言:“订单是有的,只是担心自己现有的能力满足不了”。戴告诉记者:40个不同的国家也许就有40个不同的制式要求,此外还有不同的语言支持等等。很多情况下,一个订单就需要一个技术支持小组去完成,尽管目前波导已经拥有了1000多人的研发队伍。
“不是研发的深度不够,而是研发和市场技术支持的力量、规模不够的广度不够,这是两个概念。”戴茂余强调说。
国际品牌之路还很长
“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品牌的劣势最头疼。”对于有消息称波导已位于全球十大手机制造商第八位的说法,戴茂余表示出了十分冷静的态度。
“这个第八名与排名第一的产量相差10倍!”戴茂余坦言,由于海外市场刚刚开始开拓,许多方面的做法还不成熟,因此波导还没有在海外大规模投放广告。目前,海外市场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在销售渠道的建立上。
对于不同国家,波导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比如,印度市场的状况与3~5年前的中国类似,因此在印度主要采取踏踏实实做销售网络的方式;而在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由于有些地区比较动荡,销售上主要还是依靠当地的代理商。
戴茂余同时透露,对于像巴西等整机进口关税很高的南美国家,波导并不排除在当地建立组装生产线的可能。
对于已经进入的手机微利时代,戴茂余认为,手机市场即将重新洗牌的说法并不成立,“关键看未来三、五年的发展。所以波导现已经在积极参与到未来新标准的研讨与制定中去。” 戴茂余相信,在2008年前,波导可以真正竞技于全球手机巨头的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