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爱德华·斯诺登预言过的事儿终于都在中国应验啦
网友【chuang】 2019-12-11 18:50:19 分享在【美国信息交流】版块    1    12

从一脸懵懂,到窃窃私语,再到公开讨伐,人脸识别引发的数据隐私问题,随着这项技术几年来的大规模下沉,最终到达了一个需要法律深度介入的十字路口。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发生在杭州的“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不再停留在理论整理层面,而是有人真的付诸了法律行动。

前不久,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收到了来自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一条短信,提示他的动物园年卡如果不进行人脸识别将无法正常使用。

郭兵不同意接受人脸识别,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于10月28日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引发舆论的巨大关注。

事到如今,所有人都必须承认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就需要大量数据,而要想获得这些数据,必然会牺牲一部分隐私。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多年来,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起步发展,这个矛盾尚处于蠢蠢欲动阶段,而在技术逐渐被大规模推广和使用过程中,如今矛盾已经在大众隐私意识觉醒的过程中被逐渐激化。

那么,我们是放弃发展这些技术而保护隐私?还是让出隐私来发展技术?

早在2013年,就曾发生“棱镜门”这一震惊世界的大范围监控事件。事件主人公前美国技术监控特工斯诺登,就是担忧技术大规模侵犯普通民众个人隐私,而最终决定将秘密公之于众。

在其2019年出版的回忆录《永久记录》中,他早已经警告过一切。

对陌生人开放住宅还是手机

你愿意让一个陌生人待在你家一个小时,还是愿意让他看你已经解锁的手机,就算只是十分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生活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向数字化攀升。

我们大部分的照片、视频、对话、浏览记录等一系列人生数据都被各式各样的数码电子产品所承载,以由0和1组成字符串形式储存分布于全世界的个人电脑或数据中心里。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可穿戴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在未来,我们的社交还会进一步数字化,我们也可能完全成为数字化的个体。

云端、计算机、手机储存了我们大量的私人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比我们的家藏着更多的隐私,更加私密。

据IDC发布《数据时代2025》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175ZB。

换句话说,如果把这些数据都储存在DVD光盘(容量4.7G)中,可绕地球12万圈。以25Mb/秒的网速下载,还要下载18亿年。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不必惊讶于这些庞大的统计数字。网络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应当的结果,其实都是数字设备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运用我们的数据信息在“暗中”操作。

在智能手机还未出现的时代,手表是大多数人获取时间信息的重要“可穿戴设备”。

或因电池电力不足,或因表内机械零件故障,那时的人们,总是要隔三差五人工校准手表上的显示时间。

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进化,人们只要点亮手机屏幕,即可获取时间信息。即使手机断电关机,重启后所显示的时间依旧准确无误,再也不需要我们人工校准。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我们早已习惯这种科技带来的便利,却很少想过其中原理。

《永久记录》:

“如果你深入手机的设定目录,你会看到手机时间是“自动设定”。每隔一阵子,你的手机便悄悄地、无声地询问你的服务供应商网络:“嘿,现在几点了?”

那个网络便会去问更大的网络,后者又去问更大的网络,经过许多连串的基站与电线之后,终于抵达真正的时间主宰之一——网络时间服务器。

它是根据保存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瑞士联邦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等地的原子钟而运作的。

这趟弹指间便完成的漫长而隐形的旅程,让你不会在每次充电后打开手机时看到屏幕闪烁着。”

人生没有容易二字,如果你觉得容易,一定是有人帮你承担了那份不容易。而我们的智能电子设备,就是这个承担者。

它“背着”我们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一种,比如,上传你的元数据。

元数据,即“数据制造出的数据”,也可以理解为“活动数据”,举例来说,手机元数据可能包括:来电日期与时间、通话长短、来电与本机号码以及通话位置。

而电子邮件元数据可能包括:发信者使用的计算机类型、位置与时间,计算机拥有者、寄件人与收信人是谁,何时何地收发信息,以及其他读取此信的人、时、地等。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你通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制造出了什么样的内容,像是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或是在邮件里写了什么。

但你对自己制造出的元数据几乎没有任何掌控权,因为它是自动产生的。元数据是由机器收集、存储、分析与制造出来的,不需要经过你的参与以及核准。你的设备无时无刻不在为你沟通,不论你喜欢与否。

爱德华·斯诺登在其个人回忆录《永久记录》中这样写道:

“人类依照自我意志进行沟通,但你的设备不一样,它们不会隐藏私人信息,也不会为了保密而使用密码。它们只知道将手机信号连上最近的基站。”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日常沟通会产生如此多的数据,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容易在不经意间泄露我们的隐私。

我们享受互联网覆盖下的多彩生活,网络社交、网络购物、云端存储的同时,也在逐步将我们的生活数字化,以永久保存的格式记录下来。

而当初美国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全球网民的隐私都收集到其庞大的监控系统之下。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斯诺登在《永久记录》中爆料,自“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启动了“棱镜计划”“上游监视计划”“XKEYSCORE计划”等多个全球网络监视项目,并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大量收集并监视全球民众电子邮件、电话和互联网活动中的信息。

那些曾被数字化的生活,被窃取到美国情报机构的数据库中,随时可以被查阅。

《永久记录》:

“棱镜计划让国安局可以定期让微软、雅虎、谷歌、脸书、Paltalk、YouTube、Skype、AOL及苹果收集资料,包括电子邮件、照片、视频聊天、网络浏览记录、搜索引擎搜寻记录,以及所有存储在他们云端的其他数据,将这些公司变成了知情的共犯。”

而“上游收集计划”更具侵入性。它可以固定从民营的网络基础设施上——比如全球网络流量的转换器与路由器,经由太空卫星和高容量海底光纤电缆,直接抓取资料。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想象一下,你坐在计算机前,想浏览一个网站,你打开一个浏览器,输入一个网址,然后敲回车键。

网址其实是一项请求,这项请求会去找它的目的服务器。在旅程途中,你的请求抵达服务器之前,会经过美国国安局的层层筛查。

《永久记录》:

“先是由一个名为“混乱”的工具进行复制并检查你的元数据,假如“混乱”觉得你的流量可疑,就会通知另一个名为“涡轮”的工具,后者便会将你的请求转到国安局的服务器。

在那里,算法会决定要用该机构的哪个恶意程序来监控你。这个选择会依据你浏览的网站种类和你的计算机软件与网络联结。

选定的恶意程序回传到“涡轮”,再由后者注入流量频道,连同你请求的网站一同传送给你。

最终结果是:你得到你想要的内容,连同你不想要的监视,而这一切发生在不到六八六毫秒的时间内。你完全不知情。

等恶意程序进入你的计算机,国安局不但可以读取你的元数据,还有你的个人资料。你的整个数字人生现在都属于他们了。”

而XKEYSCORE就像一个搜索引擎,当你输入某个人的名字后,显示的搜索结果不是公共网络的页面,而是其私生活明细——在网络上拥有、生产、销售、购买的所有东西的记录。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尽管在“棱镜门”事件曝光后,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不再允许国安局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包含数百万美国人电子邮件和通话记录的庞大数据库展开搜索,关闭了大规模监控项目的后门。

但我们依然没有办法完全摆脱数字科技的裹挟,尤其当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后。

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必备APP时,手机会跳出弹窗提醒:

“是否允许该应用使用您的储存空间?是/否”

“是否允许读取的的通讯录及地理位置?是/否”

“是否开启相机及录音权限?是/否”

如果我们顾及到个人隐私安全,选择“否”,那么可能导致该应用的部分功能不可使用,甚至安装失败。

如果说这是我们面对科技时代洪流的迫不得已,那么在日常的网络社交中,我们还存在许多的疏忽大意和心甘情愿。

还记得2018年支付宝年终账单事件吗?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作为移动支付的巨头之一,每在新年伊始,支付宝都利用大数据生成的个人年度账单回顾都备受关注。

然而在2018年初的账单回顾活动中,支付宝在年度账单H5的首页左下方利用小字体、接近背景色,默认勾选了“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相当多的用户没有仔细留意,便掉进了这个“陷阱”。

签署这份《芝麻服务协议》,意味着芝麻信用可以向第三方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

芝麻信用还可以对用户的全部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推送给合作机构。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就在不久前,以“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为口号的AI换脸应用“ZAO”刷屏朋友圈。

通过该APP,用户仅需上传一张照片,就能将影视剧中演员的脸替换成自己的脸,满足了不少戏精的心愿。

该应用上线第二天,就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排行中蹿升至前列。可火了不到3天时间,其研发公司就被工信部约谈,要求下架整改。主要原因在于用户隐私安全问题。

这种换脸技术的兴起及便利的使用,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电信诈骗的工具。面目特征信息的上传与泄露,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个人财产在支付中的风险。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不仅如此,ZAO在用户协议中甚至还规定,用户默认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

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正印证了斯诺登在《永久记录》中的那句话:“很少有人在当下即明白,我们所分享的一切都将不再属于我们。……我们的资料云游四海,无休无止。”

他还在书中预测,未来“智慧家庭”的普及,我们的私生活数据会被进一步曝光,最大的危险仍在前方。

《永久记录》:

“‘智慧家庭’的变革可能还有五年才会到来,届时亚马逊Echo与Google Home等“虚拟助理”可望正大光明地入住卧室,这些放在床头柜的装置将近距离记录并传送你的一切活动,牢记你所有的习惯与偏好(包含怪癖),之后再通过广告运算法变现。

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数据(或者说允许生活被监控而产生的数据)能让企业赚到大笔钱,却让我们的隐私全面暴露。

如果说政府运用国家力量实施监控,将人民变成调查目标,那企业监控就是让消费者变成商品,让他们把消费者数据转卖给其他企业、数据中介商或广告从业者。”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自工业革命以来,学术界、企业界、军方与政府的科技人才做出许多决定,这些决定往往基于“我们能够做什么”,而非“我们应该做什么”。推动科技进步的人,不太会限制它的应用与使用。

在这个网络如同空气一样不可缺少的时代,我们虽不能够逃离,但可以学会如何更好的呼吸。

尤其是对于网络原住民,00后一代,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将成为我们这代人重要的研究课题。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网络时代暗藏危机的原因及数字世界运行的方式。如果有故障,便修理。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就要做出调整,以改善其作用。这是我们对科技应有的基本责任。

而《永久记录》一书,便承担了这个责任。

在书中,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详述了“棱镜门”事件始末,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揭露美国政府所掌握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监控系统,并如何利用它们窃取全球全民隐私。

就像他在书中所写:

“助纣为虐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每天使用却不了解机器的所有人。

……拒绝让自己了解你所依赖的设备运作与维修,即是被动接受暴政及其条件:当你的设备正常运作时,你也正常运作,但是当你的设备出故障时,你也会出故障。你拥有的物品反过来拥有了你。”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我已经有美国绿卡了,只差美果绿卡啦!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2   2019-12-11 18:50:19  回复

回复/评论:爱德华·斯诺登预言过的事儿终于都在中国应验啦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川普政府打算发放两千美元的关税补贴
  2.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巨额军费预算,马斯克警示财政风险!
  3. 美国签证新规:申请人须回母国面谈
  4. 佛罗里达的一名中学生在AI提问,然后被捕了!
  5. 联合国大会“史上最尴尬”一幕:他上台后,观众纷纷撤离!
  6. 华人购房遭遇国籍歧视,法院裁决后依然隐忧犹存!
  7. 川普总统签署了备忘录,贩毒集团成为“国家之敌”!
  8. TikTok美国业务的“合规运营”方案细节披露
  9. 中美两国在马德里谈判,聚焦TikTok和关税问题!
  10. 川普总统宣布加沙战争结束,峰会聚焦“中东和平”!
  11. 联邦法院驳回了川普政府的“出生公民权”行政令
  12. Zillow和Redfin“摊上大事儿”!五大州的总检察长起诉了房产平台合谋做局
  13. 美股市值突破“全球GDP半数”大关
  14. 中国AI芯片产业迎来了技术突破和生态崛起
  15. 马斯克的净资产创纪录,突破5000亿美元!
  16. 最高法院裁定:支持川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政策
  17. 中美航班“绕行俄罗斯领空”政策引关注
  18. 马斯克的模块化生产技术在革新汽车行业
  19.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技术”获全球关注
  20. 马斯克成为全球首位身家5000亿美元的富豪
  21. 美国“风行者”超大运输机计划曝光
  22. 川普政策变动,竟然催生了智利的生育旅游热潮?
  23. 美国司法部起诉了柬埔寨“电信诈骗集团”的头目
  24. 在美国买房半年后,总结了两个扎心感受!
  25. 我的人生有三个账户!伊隆·马斯克在斯坦福大学的最新演讲
  26. 美国的七大都会区“房市调头”,买方作主了!
  27. 毅力号火星车揭示了杰泽罗陨石坑的水活动历史
  28. 中美贸易的争端升级,中国实施“长臂管辖”颁布3项针对性措施!
  29. 谷歌的科学家已经连续两年摘得了诺贝尔奖
  30. 中美元首长“电话粥”,聚焦经贸和TikTok合作!
  31. 川普总统在联合国演讲,声称中国不愿用风力发电?
  32. 骨胶水的研发获突破,临床试验显示了安全有效!
  33. 川普政府“双失利”?
  34. 中美因为“稀土管制”引发的贸易摩擦升级了
  35. 母亲给大一女儿恋爱八项要求
  36. 大学排名更新:顶尖学府稳固,新兴学校快速上升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27, 2025-10-22 20:58:37

Processed in 0.091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2)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