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电影《父辈的旗帜》本周末在北美上映。该片虽然幕前阵容平平,但由于题材夺目和幕后强大的阵容,从拍摄阶段就被外界认为是今年奥斯卡的热门作品。前年凭《百万美元宝贝》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港译:奇廉伊士活),搭上去年的最佳导演保罗·哈吉斯(Paul Haggis)当编剧,幕后还有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当监制,这个“铁三角”真够吓人的。
而这次把太平洋硫磺岛战役搬上银幕,改编的是其中一个幸存战士的儿子的小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说,他不想拍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而是要人看了之后会反思战争的电影。片中除了展现战场的硝烟之外,还花大篇幅再现战争之后的生活,看看战争如何给他们造成难以抚平的创伤。
旗帜之过往影响力
在美国华盛顿广场上,竖立着一座雕塑——在枪林弹雨中,六个美国士兵将一面美国国旗插上了硫磺岛最高点。那是美国二战历史中最标志性的一刻。这座青铜塑像高达78英尺,是几百名艺术家花费八年时间完成的。这不过是由摄影师乔·罗森塔拍回的硫磺岛上六位勇士的照片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之一。当时的罗斯福总统还将照片里幸存的三位请来出席国库债券的宣传活动,结果美国政府从民众手里借到了一大笔资金。
旗帜之畅销纪实小说
把硫磺岛战役搬上银幕,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之前还有一部《硫磺岛浴血战》(Sands of Iwo Jima,1949)。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想拍一部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于是他选择改编由其中一名幸存战士的儿子詹姆士·布拉德利撰写的小说。小布拉德利就这场战役做了详细的调查,他发现与他父亲老约翰同一个连的幸存士兵们现在都不愿回想那段炼狱般的战争。经过大约300次与这些英雄的交谈,以及到硫磺岛考察之后,他对事件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除了还原战争之外,还描写了英雄们在战争结束后的生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改编保留了小说的这一点重要思想。
旗帜之改编电影
据说《父辈的旗帜》小说改编版权早在2000年就被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买了下来,找改编过《锅盖头》的小威廉·布洛尔斯来写剧本。但改了3稿还未能满意,最终在2003年暂时搁下了这个计划。就在2004年的奥斯卡颁奖礼的官方晚宴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把这本小说的改编和拍摄任务交给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故事经保罗·哈吉斯改编之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要拍成两部作品,一部是正要上映的《父辈的旗帜》,另一部是《硫磺岛来信》。后者会从日本的角度来写这场战争,以一个日本将士给家里爱人写信为主线,会用上本来给《父辈的旗帜》准备的战争镜头,由渡边谦主演,上映日期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