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呤呤……”刺耳的电话铃声吵醒了劳累了一天刚入睡的张津,“喂”张津懒洋洋拿起电话,“张警督,老街35号发生谋杀案,请你速去。”总局话务员急促地说。就象猎豹发现猎物一样,刚才还无精打彩的张津马上变得精神起来:“好,我马上去。”
此时是凌晨一点二十分,由于正值满月光线很足,张津开车飞速赶到了现场。老街35号很好认,因为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只有那里才灯火通明,同事们都到了,在现场忙碌着。
“啊!是何先生家!”张津拍拍头,老街35号是著名作家何达的家,他因出版了数部情节逼真、贴近史事的历史小说而出名,也是张津崇拜的作家之一。
“张督,是何达死了,原因不明,是他太太报的案。”一走进何家大门,先于张津早来的同事报告他。“小刘,”张津跟他说,“你带我去现场看看。”
何达死在他的书房里,东侧有一个窗子关的紧紧,南侧一排排书柜放满了书,北侧写字台上还摊放着何达的手稿,台边一杯茶尚存余温,尸体在房间中央,面部朝上,身体呈平躺状,身着的运动服上有大量尘土,腹部有个巨大的伤口,血流了一地,从门缝流到走廊。
“法医,初步鉴定结果如何?”法医谨慎地回答:“初步推测是他杀。死因是受到不明外来物袭击,流血过多而亡。”张津很不满意这个回答:“你说的不明外来物是什么?枪击?或是利器袭击?总要有个大概的说法啊。”法医为难地推了一下眼镜,嗫嗫而言:“我怎么看着象是炮弹的碎片之类的东西啊。”
“炮弹?!”张津疑惑地看着法医:“你没睡醒吧,这里是民居,不是战场,哪来的炮弹碎片?”法医委屈地回答:“看起来就象是金属碎片嘛,并且你看尸体上的大量泥土,很象是炮弹爆炸溅起的,是你要大概的说法,我才这样说的,如果这尸体是在战场上见到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炸死的,可现在我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算了算了,现场照片拍好了,把尸体运走,你回去好好进行解剖吧,还炮弹碎片呢。”张津指挥部下把现场清理了。
“去找他太太谈谈吧。”张津直觉中感到这案子的古怪。他快步走到大厅,何达的太太宋文坐在沙发上抽搐着。
“何太太,你能不能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一遍?”张津有耐性地等宋文回答。经过最初的歇斯底里,宋文逐渐平静了些,声音哽咽着说:“阿达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写作时,从不允许我们去打扰他,平时他在书房里也很安静的写他的小说,可是今天,十二点时我起床去卫生间,经过书房门口时,感觉脚下湿湿的,我以为是漏水,打开走廊的灯一看,红红的象血,从书房的门缝下流了出来,我害怕极了,使劲敲门,里面一点声音也没有,于是我就打电话报警,他们来了后,把门撞开了,才发现阿达倒在地上,他……”宋文说着说着又激动了,大哭起来。
“你先别哭,我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如实回答我,这有助于我们警方早日破案。”宋文点点头。
“这里就住着你们夫妻二人?”宋文回答:“还有我儿子,他去年到国外读书了,所以现在就只有我们两个人。”
“你先生今天晚上有什么异常举动吗?”“很正常啊!啊,对了!”宋文想了想后叫道:“平时晚上写小说时,他在书房里从不锁门,我有时候还进去看看他,可是每个月到了月圆的时候,他就把书房门锁上,说那是最好的写作时间,不许我们任何人进去打扰。”
“你今天晚上有没有听到任何异常的声音?例如呼啸声?”张津突然问了一句。宋文摇摇头:“阿达每次在书房关门写文章时都静静的,就好象没有人在一样。”张津暗骂自己发傻:炮弹?如果真有炮弹,那书房早被炸得稀巴烂,怎么会是现在这样子。
宋文又哽咽起来:“都说这老房子不干净,阿达非要住在这里,现在人也死了,还死的莫名其妙。”张津来了兴趣:“这房子怎么不干净了?”宋文瞅了他一眼,犹豫了半天才说:“这里多年前是一片荒旷空地,是阿达的一个远亲叫何先的在这盖了这房子,结果房子盖成后不到一年,他发了疯,到处说自己在这见到了秦始皇和希特勒,最后给送到精神病医院了,他在医院里住了好多年才死了。根据他的遗嘱,这房子留给了阿达他爸爸,他老人家在乡下老房住的很好,所以一直没搬来,三年前,我和阿达因为工作调动到城市这一侧,所以才住了进来,我本来就很忌讳这事,没想到现在竟然……”
看看又痛哭起来的宋文,张津感觉也问不出什么了,于是安慰了她几句,就离开了何家。
凌晨四点半,天开始蒙蒙亮了,张津直接回到警局,为自己冲了一杯酽茶,他坐在办公室仔细阅读着属下整理好的档案。
既然是他杀,就应该有凶手的存在,可是何家的门窗关的紧紧,凶手从哪里进来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凶器又是什么?何达身着运动衣,他既然在家写小说又不出外,为什么会身着这种外出服?疑点一个接一个而来。
上午十点,尸检报告出来了,可是张津捧着报告单,越看越头疼,这个糊涂法医,还在坚持他的观点,报告上说:尸体内嵌有黄铜碎片,损及内脏器官,失血过多。
这真是一桩典型的密室谋杀案,没有凶手,没有动机,没有凶器。张津烦躁着,这无头公案该如何下手。
一个星期后,案情仍然没有丝毫进展,已经排除了仇杀、杀、情杀、劫杀等多种可能,反而让张津陷入了更深的疑惑中。从外部找不到原因,那就试着从内部寻找原因吧。抱着这想法,张津再次来到老街35号,何达的家。
开门的是个年青人,二十岁左右很斯文的样子,是何达的儿子何明,得知父亲的死讯从国外赶回来。在何明的陪同下,张津没有惊动宋文,再次来到何达的书房。
书房还是保持着案发当日的原样,张津仔细查看了半天,找不出任何异常现象。他下意识地走到写字台前,翻看着桌头上摊着的手稿,那是一部描写二战期间欧洲战场情况的历史小说,何达正写到:“史蒂文静静趴在战壕里,等待着那关键的时刻,到时间了,照明弹在上空中爆发,照亮了整个天空,迫击炮开始排轰敌方的阵营……”
手稿写到这就中断了,又是炮,张津心里一动,真可惜这炮打不到何达的家里,否则倒是可以解释他的死因了。张津摇着头:最近工作糊涂了,为什么总围绕着炮打转转。
张津转向何明:“就你知道的而言,你父亲平时有什么异常的行为或言论吗?”
何明脱口而出:“他的异常多了呢。”“哦?!”张津来了兴趣,看来何明比他母亲更了解他父亲。
“你知道吗?我爸原来只是个商人,虽然比较爱好文学,但却从来没写过什么文章,自从三年前搬到这座老房子后,他突然放弃了商业活动,改写起历史小说,还写的蛮好的,我曾问过他弃商从文的原因,他就是不告诉我。不过在去年他过生日时,也就是我出国前夕,那天晚上他喝多了,我扶他回房间时,他说过一句话‘我那书房真是个宝地啊,叔叔没说错。’”
“叔叔?”张津疑惑地打断何明的话。“哦,叔叔就是指原来老房的主人,我那个住进精神病医院的远房亲戚何先。”何明解释道。
“咦,你母亲不是说何先在好多年前就死了吗?这事怎么会跟何先扯上关系?”“是的,可是我爸他还是见过叔爷,不对,也不算他见过叔爷,唉,这件事怎么说呢?”何明没办法,把事情经过从头详细讲出来。
何达在刚搬进这老房后不久,有一个晚上,突然从书房冲了出来,神色怪异,那是一种兴奋与恐惧混合在一起的神情,正在大厅看电视的宋文、何明母子两个被他吓了一跳,何达嘴里嘟囔着:“天啊,天啊,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一直翻来覆去念叨着这句话,却不肯回答家人的追问。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冲出家门,打了辆的士扬长而去,只是宋文在送他出门时,听到他对的士司机说去**医院,那是何先生前所住的医院。当他中午回来时,手里握着一封信,满脸喜色,却什么也不告诉家人,只是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异常表现了。不久,他开始写书出书,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
“那封信还在吗?”张津很想知道那封信的下落,他感到这封信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了,我妈说,得到信的第二天早上,她收拾书房时,发现垃圾桶里有焚烧后留下的灰烬,她看了看,还能依稀认出没烧尽的一点纸头,是我爸从医院带回来的信。”
张津带着疑问来到何家,又带着更多的疑问离开何家,三年前何达突然的弃商从文,从医院得到的信,何达的异常和何先这个死人突然出现在案情中,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那就从何先生前的医院入手,张津直觉地认为何先的信是案件的突破口。
找到那家何先住过的医院,张津问院长何先的病情,那位五六十岁的老院长竟然还清晰地记得何先:“你说那个何先啊,这人很有意思,除了总坚持他见到了一些古代人,平时的反应都很正常,也不疯也不闹,再加上他有钱,所以请了个男特护专门照顾他,具体的事情,你就去问那个男特护吧。”张津拿出何达的照片问老院长:“这个人是否来过医院?”老院长想了想:“是有这人,我让他去找王蒙了,就是何先的男特护。”按照老院长给的地址,张津又找到了已退休的老护士王蒙家。当张津提起了何先,王蒙情绪有些激动:“那是个好人啊,他绝对不是个疯子,他对我很好,知道我家里困难,还经常补贴我一些钱。”张津不动声色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他绝对不疯?那为什么别人都说他是个疯子,总说自己看到了一些古代人。”王蒙有些颓废下来:“他就这点不好,总是坚持说自己见到了秦始皇和希特勒这些稀奇古怪的人。我怀疑他有点妄想症,不过除此之外他很正常的。真的。”
张津先放过这个问题,“你见过这个人吗?”他把何达的照片递给王蒙。“是啊是啊,他说是何先生的亲戚,所以我就把那封信交给了他。”
“信?!”终于谈到了重点,张津也不免变了脸色。“是啊,何先生生前曾交待过,如果他死后有人来找他,关于老房子的事,就把那封信交给他。所以这个自称是何先生亲戚的何达来找我,我就把信交给了他。”
“何先就留下这一封信吗?”张津没抱希望的问了一句。“是的,何先生就留下这一封信,不过……”王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张津又萌生一丝希望:“难道你有底稿?”“哦,不是的,几年前我家有老鼠,我怕信被老鼠咬了,所以把信拿到复印社去复印了一份,何达来时,我把原信给他了,复印件一直忘了毁掉。”
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张津欣喜若狂,拿着复印件,他马上赶回局里。纸张由于保存不好,有些发黄发皱。张津坐在椅子上仔细阅读着。
一个星期后,案情仍然没有丝毫进展,已经排除了仇杀、杀、情杀、劫杀等多种可能,反而让张津陷入了更深的疑惑中。从外部找不到原因,那就试着从内部寻找原因吧。抱着这想法,张津再次来到老街35号,何达的家。
开门的是个年青人,二十岁左右很斯文的样子,是何达的儿子何明,得知父亲的死讯从国外赶回来。在何明的陪同下,张津没有惊动宋文,再次来到何达的书房。
书房还是保持着案发当日的原样,张津仔细查看了半天,找不出任何异常现象。他下意识地走到写字台前,翻看着桌头上摊着的手稿,那是一部描写二战期间欧洲战场情况的历史小说,何达正写到:“史蒂文静静趴在战壕里,等待着那关键的时刻,到时间了,照明弹在上空中爆发,照亮了整个天空,迫击炮开始排轰敌方的阵营……”
手稿写到这就中断了,又是炮,张津心里一动,真可惜这炮打不到何达的家里,否则倒是可以解释他的死因了。张津摇着头:最近工作糊涂了,为什么总围绕着炮打转转。
张津转向何明:“就你知道的而言,你父亲平时有什么异常的行为或言论吗?”
何明脱口而出:“他的异常多了呢。”“哦?!”张津来了兴趣,看来何明比他母亲更了解他父亲。
“你知道吗?我爸原来只是个商人,虽然比较爱好文学,但却从来没写过什么文章,自从三年前搬到这座老房子后,他突然放弃了商业活动,改写起历史小说,还写的蛮好的,我曾问过他弃商从文的原因,他就是不告诉我。不过在去年他过生日时,也就是我出国前夕,那天晚上他喝多了,我扶他回房间时,他说过一句话‘我那书房真是个宝地啊,叔叔没说错。’”
“叔叔?”张津疑惑地打断何明的话。“哦,叔叔就是指原来老房的主人,我那个住进精神病医院的远房亲戚何先。”何明解释道。
“咦,你母亲不是说何先在好多年前就死了吗?这事怎么会跟何先扯上关系?”“是的,可是我爸他还是见过叔爷,不对,也不算他见过叔爷,唉,这件事怎么说呢?”何明没办法,把事情经过从头详细讲出来。
何达在刚搬进这老房后不久,有一个晚上,突然从书房冲了出来,神色怪异,那是一种兴奋与恐惧混合在一起的神情,正在大厅看电视的宋文、何明母子两个被他吓了一跳,何达嘴里嘟囔着:“天啊,天啊,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一直翻来覆去念叨着这句话,却不肯回答家人的追问。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冲出家门,打了辆的士扬长而去,只是宋文在送他出门时,听到他对的士司机说去**医院,那是何先生前所住的医院。当他中午回来时,手里握着一封信,满脸喜色,却什么也不告诉家人,只是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异常表现了。不久,他开始写书出书,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
“那封信还在吗?”张津很想知道那封信的下落,他感到这封信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了,我妈说,得到信的第二天早上,她收拾书房时,发现垃圾桶里有焚烧后留下的灰烬,她看了看,还能依稀认出没烧尽的一点纸头,是我爸从医院带回来的信。”
张津带着疑问来到何家,又带着更多的疑问离开何家,三年前何达突然的弃商从文,从医院得到的信,何达的异常和何先这个死人突然出现在案情中,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那就从何先生前的医院入手,张津直觉地认为何先的信是案件的突破口。
找到那家何先住过的医院,张津问院长何先的病情,那位五六十岁的老院长竟然还清晰地记得何先:“你说那个何先啊,这人很有意思,除了总坚持他见到了一些古代人,平时的反应都很正常,也不疯也不闹,再加上他有钱,所以请了个男特护专门照顾他,具体的事情,你就去问那个男特护吧。”张津拿出何达的照片问老院长:“这个人是否来过医院?”老院长想了想:“是有这人,我让他去找王蒙了,就是何先的男特护。”按照老院长给的地址,张津又找到了已退休的老护士王蒙家。当张津提起了何先,王蒙情绪有些激动:“那是个好人啊,他绝对不是个疯子,他对我很好,知道我家里困难,还经常补贴我一些钱。”张津不动声色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他绝对不疯?那为什么别人都说他是个疯子,总说自己看到了一些古代人。”王蒙有些颓废下来:“他就这点不好,总是坚持说自己见到了秦始皇和希特勒这些稀奇古怪的人。我怀疑他有点妄想症,不过除此之外他很正常的。真的。”
张津先放过这个问题,“你见过这个人吗?”他把何达的照片递给王蒙。“是啊是啊,他说是何先生的亲戚,所以我就把那封信交给了他。”
“信?!”终于谈到了重点,张津也不免变了脸色。“是啊,何先生生前曾交待过,如果他死后有人来找他,关于老房子的事,就把那封信交给他。所以这个自称是何先生亲戚的何达来找我,我就把信交给了他。”
“何先就留下这一封信吗?”张津没抱希望的问了一句。“是的,何先生就留下这一封信,不过……”王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张津又萌生一丝希望:“难道你有底稿?”“哦,不是的,几年前我家有老鼠,我怕信被老鼠咬了,所以把信拿到复印社去复印了一份,何达来时,我把原信给他了,复印件一直忘了毁掉。”
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张津欣喜若狂,拿着复印件,他马上赶回局里。纸张由于保存不好,有些发黄发皱。张津坐在椅子上仔细阅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