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北京青年李琪琪3月份刚拿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大数据管理专业的入学通知。他原本满心期待今年秋季入学,然而美国冠病疫情仍未现清晰拐点,再加上对秋冬季疫情卷土重来的担心,在父母的劝说下,他决定延迟赴美。
李琪琪对《联合早报》说,如果疫情再次暴发,与其让家里花三四十万(人民币,下同,约6至8万新元)到美国去上网课,倒不如先在国内找工作。
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4届国际教育展吸引400所大学参展,许多学生与家长前往了解出国留学的信息(法新社)
美国原本是中国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留学国家,但因为冠病病例居高不下,加上近月频频曝出华人遭遇歧视甚至暴袭的新闻,一些本打算赴美或已在美读书的中国学生因而延迟或取消留学。
北京私人定制留学机构西学东渐的创办人王东受访时说,他对200多名客户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约一成的学生动摇了在美国深造的心意:在美就读的114名中国学生中,有12人因疫情考虑转回国就读,有意赴美留学的150名学生中,有18人因疫情不再做此考虑。
环境不友善导致却步赴美
私人订制留学机构在中国属于高端服务,为客户办理赴美的服务收费为人均四五十万元,这并包括学生必须向大学缴付的学费、留学住宿费等。对于这些“不差钱”的富人而言,费用不是首要考虑,但安全等其他因素让他们对赴美留学却步。
还在中学阶段的朱浩(15岁)原准备今年去波士顿一所寄宿学校读书。不过,自从美国成为全球疫情中心,从地方到中央政府开始向中国追责索赔,以及美国议员公开敌视中国留学生后,朱浩的妈妈犹豫再三,决定把儿子送到“疫情防控比较让人放心”的加拿大。
她告诉本报,在很多国家开始对中国人排斥,歧视的现实下,她其实并不想把儿子送出国。无奈儿子一直在国际学校接受教育,不可能参加国内高考,只能接着出国读书。
对朱妈妈说,好消息是加拿大公立高中一年学费约1万5000元(加拿大元,约1万5000新元),只是北京国际学校学费的一半,这点让她略感轻松,她受访时强调:“加拿大不会有哪个议员跳出来说,只允许中国留学生读莎士比亚,不允许读理工科吧?”
一位年轻人4月24日在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准备值机飞中国。乘客中的大多数为中国留学生。(新华社)
美国阿肯色州共和党参议员科顿(Tom Cotton)两周前提出禁止中国留学生修读高科技学科,只允许学莎士比亚和《联邦人文集》,在中国社会引发哗然。此番言论与2018年中,美国收紧修读敏感学科中国研究生的签证政策叠加,进一步降低中国民众对美的好感度。
对于科顿的言论,李琪琪受访时说,“自由,包容,民主”是他对美国的印象,虽然他并不认为美国真实社会“会像那个议员所说”,然而“如果真出现像那个议员所说局面,那这个国家也太狭隘了,去不去两可。”
美国阿肯色州共和党参议员科顿两周期的言论引起中国与西方网友的批评。(推特截图)
吸引力下降 去年中国留美学生增长率为10年最低
事实上,自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明显转差。美国政治分析咨询机构欧亚集团基金会(EGF)4月上旬发布年度全球民调报告显示,28%的中国受访者对美国持负面态度,高于一年前的17%;对美国持正面态度的受访者比例也从58%降至39%。
由于担心在美“人身安全”“感觉不受欢迎”以及学费高昂等原因,中国赴美留学生增速正明显放缓。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NAFSA)发布的《2019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18-2019学年,虽然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达37万,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增长率为10年来最低。
该协会今年3月再次发布报告警告,2019年国际学生对美国经济贡献了近410亿美元(579亿新元),国际教育是美国第五大服务行业,每七名留学生就为美国创造三个就业机会,然而,反移民舆论与国际学生与学者对自身安全的关注,已经导致留学生人数连续三年下降。2018年至2019年,国际学生在美国大专学府的入学人数下降了0.9%,还只是疫情前的趋势。
这份报道担忧,美国正失去人才竞争优势。
北欧澳洲移民政策较开放 低廉学习成本吸引国际生
一名不愿具名的美国移民咨询顾问也告诉本报,疫情在全球暴发后,不少客户对美国抗疫很失望,犹豫是否要让孩子留学与移民,其中有个客户虽已获批但准备放弃,认为美国只为经济而不顾国民的生命。这名咨询顾问坦言,经历这次疫情,她本人也不认为出去就一定更好。
在中国家庭为赴美举棋不定的同时,北欧、澳洲等国家则以开放的移民政策,或较低廉的学习成本吸引国际生。
北欧、澳洲等国正在努力吸引国际学生。图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法新社)
美国一家华人留学中介一位自称Cathy的咨询顾问透露,她所在的机构近两年大力拓展与北欧高校合作,开始为赴美中国留学生源减少的趋势做准备。她预见中国家长对留学美国的态度会越来越谨慎,而北欧社会相对安全稳定,也有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会被中国家庭接受。
对于不少中国青年来说,美国的吸引力已大不如二三十年前,“学而不留”是当下大多数留学生的选择。
25岁的赵紫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疫情前她收到纽约一家金融咨询公司的聘书,但她对本报坦言:“六年前,刚来美国时确实想拿绿卡,现在觉得回国也蛮好”。摆在她眼前的是并不复杂的现实衡量:有美国名校学历与在美工作经验,回上海找一份年薪40万元(人民币)的职位并不太难,“这与美国公司给出的薪金差别并不太大。”
作者:《早报网》孟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