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如何走下神坛的?
网友【观影追剧】 2020-07-14 07:37:44 分享在【精美灌水版块】版块    1    5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始终觉得,香港电影不止是电影,而是一个时代。

多年以后,当人们想起香港电影,回忆里尽是这八个字: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那些最奇诡的想象、最洒脱的演绎、最出格的走向、最辛辣的讽刺,最终都成了零落的诗行:

他在灿烂中死去

像一个失语者说出的黑色春天

而我们却怀着身体里理想的毒素

在下一个春天里活着

【01】

香港一开始,是被遗忘的地方。1842年,英国人提出割让时,清政府甚至不知道香港在哪。

到1927年,鲁迅去香港演讲时,很多人抱怨香港是一片“文化沙漠”,鲁迅觉得颓唐,于是回敬这些人:沙漠也是可以改变的。

香港的改变,是从战争开始的。

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局势不稳,大批精英南下,陆续逃到香港避难。

这其中,就有25岁的邵逸夫和他大哥邵醉翁,兄弟两人带着在上海“天一影业”的全部家当,坐了七天七夜的船逃到香港后,拍出中国第一部卖座的有声电影《白金龙》,轰动一时。

1936年的一场大火,将邵氏兄弟在香港经营了四年的电影公司“天一港厂”化为灰烬,邵逸夫又坐船去了新加坡,投奔三哥邵仁枚。

1945年,内战爆发,移民涌入,香港很快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在野政客及富有商人在亚洲的最佳庇护所。”

到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回港时,香港人口已接近300万,比20年前邵逸夫离开时,翻了整整3倍。香港《光明报》大胆预言:“今后中国的文化中心,至少将有一个时期要属于香港。”

邵逸夫回香港时,香港最大的电影公司是“电懋”,电懋的董事长陆运涛出身豪门,父亲是马来西亚的“锡业大王”,电懋的编剧队伍里有张爱玲、宋淇,他们合力捧出了当时香港最红的女星林黛。

林黛同样是出身名门,父亲是李宗仁的亲信秘书长程思远。“云南王”龙云的第五子龙绳勋是她的追求者,张大千也曾被林黛美貌打动,去香港时,专门画了一幅“林黛小姐造像”,亲手送与林黛。

1958年,邵逸夫开出了“电懋”两倍的片酬,把林黛挖到邵氏。林黛也没有让邵逸夫失望,一部《千娇百媚》,歌舞齐飞,港人为之疯狂。

随后几年,林黛拍《貂蝉》、《倾国倾城》,接连四次拿下亚洲影后,记录至今都无人打破,引得西方媒体交口称赞:

“林黛太迷人了,简直是玛丽莲·梦露和伊丽莎白·泰勒合体的东方性感皇后”。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林黛(右)

然而,红颜薄命,1964年夏天,不到30岁的林黛,因婚姻变故,留下一纸薄薄的遗书后,吞安眠药在家中自杀。

57岁的邵逸夫忍不住老泪纵横,叹着气连说三次“太可惜了”。

林黛被葬在皇后大道东不远处的墓园,下葬当天,香港万人空巷,交通瘫痪了5小时,为了维持秩序,警局出动了400多名警察。

林黛去世这一年,电懋董事长陆运涛也因飞机失事遇难,公司随之倒闭。不久之后,大陆爆发“文革”,香港又一批电影公司在政治风暴中消失。

香港电影的大梁,从此由邵氏挑起。

邵逸夫回香港前,去过一趟好莱坞,他被好莱坞电影的工业体系震撼。一到香港,邵逸夫就买下了九龙清水湾的一大片荒地,决心建一座亚洲最大的影城。这座“邵氏影城”,建了整整7年后,终于在1965年竣工。

影城占地10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14个足球场大小,有250多套单元房,1500多员工,还有一个专门为拍电影准备的小型颐和园。影城内,摄影、录音、道具、服装,所有与电影相关的部门,一应俱全。

亚洲最大的“东方好莱坞”从此诞生。一个个故事,香艳的、传奇的、喧闹的、遗憾的,从这里不断涌向银幕,成为一代代人的回忆。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邵逸夫(中)

【02】

让“邵氏”纵横香港影坛的,除了无法撼动的工业体系,还有才华横溢的四大导演——李翰祥、张彻、胡金铨和楚原。

李翰祥是东北人,曾在徐悲鸿任校长的北平艺专学画画,初到香港时以画电影海报为生,加入邵氏后,李翰祥一步步成为导演,让林黛蝉联“亚洲影后”的《貂蝉》《江山美人》,都是出自他之手。

张彻的经历颇为传奇,早年从上海去台湾时,张彻跟蒋经国成了好友,23岁军阶至上校,25岁就拍出了《阿里山风云》,他写的插曲《高山青》,被邓丽君唱到了大江南北。

张彻与李翰祥是一对冤家。1962年,38岁的张彻刚加入邵氏时,邵氏最倚重的导演是李翰祥,张彻很不服气,在报纸上写影评,骂李翰祥的电影里全是算计。

李翰祥因此记恨,到晚年写回忆录,还借妻子之口暗讽“难怪张彻要在报上写你不会穿衣服了,我宁愿你穿得跟他一样的老阿飞似的”。

1966年,因不满邵氏片酬,李翰祥离开香港去了台湾。被李翰祥一同带走的邵氏导演,还有他的结拜兄弟胡金铨。脱离邵氏后,胡金铨拍了《侠女》,送到戛纳电影节后引起轰动,拿下了技术大奖,还被提名金棕榈。

邵逸夫将此视为一场背叛,并开始重用李翰祥的死对头张彻。

1967年,张彻拍武侠片《独臂刀》,上映仅一周,票房就破了百万,成为香港第一部票房破百万的电影,张彻因此被称为“张百万”。

《独臂刀》的编剧是倪匡,倪匡这个人有意思,年轻时在内地做公安,到内蒙垦荒时,被派去运煤,遇到大雪,倪匡把路边一座木桥拆下来当柴烧了,结果被当成“反革命”隔离调查,逃到香港后,倪匡到处做杂工,后来自学成才,受到金庸的鼓励写起了武侠小说。

选择拍武侠,也是邵氏的无奈之举。这时候的邵氏,每年要出品三四十部电影,主打的歌舞片已经拍无可拍,邵逸夫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武侠。

《独臂刀》大获成功后,武侠开始成为香港电影主流,张彻一部接一部拍,王羽、狄龙、姜大卫这些武打明星便迅速走红。王羽上过体院,狄龙学过咏春,姜大卫是黄飞鸿的徒孙,都是练家子。

拍电影的同时,张彻也带出了一众徒弟,其中有刘家良、吴宇森、午马、李修贤,吴宇森后来成就了周润发,李修贤后来发掘了周星驰,对香港电影贡献巨大。

张彻拍电影极其喜欢暴力,有次在油麻地一个村子取景,由于场面太过血腥,触及当地忌讳,竟然被村民扛着锄头赶了出去。

张彻之后,邵氏又有楚原。楚原主攻古龙,一年内票房累计过千万,于是邵氏又有了“楚千万”。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狄龙(左)和张彻(右)

【03】

六十年代香港影坛,“邵氏”一家独大,在每部电影结尾,邵氏都会自信地打出字幕“邵氏出品,必属精品”。进入七十年代后,新生的“嘉禾”开始以挑战者的身份崛起。

“嘉禾”老板邹文怀,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跟张爱玲是校友,本是邵氏二当家,全力负责邵氏电影海内外的宣发。但邵氏是家族企业,埋头苦干半辈子都还是个外人,邹文怀觉得心寒,于是退出邵氏自立门户。

1970年,在美国生活了11年的李小龙,开武馆、拍电影都不顺利,打算回香港发展。

消息传到香港,一众电影公司开始疯抢,李小龙开出条件:每部片酬一万美元,拍摄时间不能超过60天;只拍自己满意的剧本,否则不干。

一些财力薄弱的小公司纷纷被吓退,最后只剩下邵氏跟嘉禾竞争。

这时候的邵氏,已经在香港和东南亚拥有几百家电影院,财力雄厚,平均每年制作几十部电影,不但在香港卖座,也远销欧美和东南亚,而嘉禾只是一个注册资金只有40万港币、成立不到一年的小公司。

李小龙自然选择了邵氏,但邵逸夫却觉得李小龙开的条件过于苛刻,不肯点头,李小龙只好做出让步,让邵氏寄来剧本,片酬还可以商量。邵逸夫却派头十足,让李小龙到香港再说。遭到轻视的李小龙气愤难当,决定不再跟邵氏合作。

嘉禾趁机而出,赶紧派人到美国,许以丰厚报酬,将李小龙拉入旗下。

李小龙到嘉禾后,邹文怀请来倪匡,为李小龙量身写了《唐山大兄》,电影上映不到三周,就以380万港币打破了香港票房记录。

李小龙在银幕上踢出的“李三脚”,被美国影评人盛赞:“这是人类出现在胶卷上最卓越的一次。”

拒绝了李小龙的邵氏,等于把下一个电影时代拱手送给了嘉禾。

在美国时,李小龙曾自信地写下:

“我的明确目标是,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5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一次见邹文怀时,李小龙又说,他会成为全世界最伟大是中国明星,当时两个人都笑了。

1972年,《精武门》上映四个月后,打破了亚洲票房记录,李小龙一家也般进九龙塘金巴伦道41号的私人别墅,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但仅仅一年后,李小龙就在女友家中离奇去世,年仅32岁,让人扼腕。在美国下葬时,李小龙生前最爱的那首《当我死去时》响彻葬礼:去他妈的这破体制,我才是那个改变法律,改变规则的人……

关于李小龙去世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可靠的一种,应该是李小龙摘除汗腺、与电流搏斗的极端训练方式,导致了这场始料未及的死亡。

1973年7月,李小龙去世5天后,《龙争虎斗》上映,全球票房2.3亿美元,轰动世界影坛,可惜斯人已逝,无法目睹传奇。

这一年的香港,同样也遭遇了重创,急速升温的香港股市突然崩盘,恒生指数从高位1700多点一夜之间狂跌过千点,很多人倾家荡产,跳楼自杀。有人从铜锣湾一路敲门至西环,连一份送外卖的工作也找不到,愁云惨雾笼罩着香江。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李小龙和邹文怀

【04】

失去了李小龙后,“邵氏”又错过了许冠文。

许冠文本是电视主持人,拍电影后成为香港“头号谐星”,他拿着自己写的剧本找到邵逸夫,想跟他合作,条件是五五分成。结果邵逸夫看不上剧本,一口回绝了。

消息灵通的邹文怀,又趁机将许冠文拉入嘉禾,还扶植他创办了许氏兄弟公司,从此两家合作,票房一起分红。

1974年,许冠文自导自演《鬼马双星》,以625万港币刷新了香港票房纪录,邵逸夫懊悔不已——这部让嘉禾赚得盆满钵满的电影,正是那个让邵逸夫拒绝的剧本。

邵逸夫之所以拒绝李小龙和许冠文,与邵氏电影制度不无关系。邵氏是制片厂模式,流水线作业,无论导演、编剧、演员,都是员工,只有工资,没有分红。这种制度在过去十多年间,给邵逸夫带来巨大成功,几乎垄断了整个香港电影业。

但时代终究会往前走,一套制度不可能适应所有时代,而邹文怀恰好是走在时代前面的那个。

1976年,一个曾给李小龙做过替身、名叫陈港生的年轻演员,为了成为下一个李小龙,给自己改名叫成龙。

成龙拍电影以玩命著称,去南斯拉夫拍《龙兄虎弟》,一个跳树的镜头拍了两遍,他不满意,又跳一次,结果踩断了树枝,头砸在石头上,血直接从耳朵喷出来。送到医院后,做了7天手术,成龙才活了过来。

1979年2月,年仅25岁的成龙自导自演功夫喜剧《笑拳怪招》,拿下了当年的票房冠军,一跃成为百万富翁。

拿到分红后,年少轻狂的成龙用袋子装了50万现金,带着20个小弟,大摇大摆到杨受成的“英皇”表铺,买了7块最贵的表,一个星期每天一块换着戴。

两个月后,成龙加入嘉禾,邹文怀帮他创立了“威禾”电影公司。

在世界电影中,“武术指导”这一工种为香港首创,后来为《黑客帝国》设计武打的袁和平,也在成龙之后被嘉禾收编。

70年代香港这场电影角逐中,嘉禾围追堵截,步步紧逼,邵氏只能拍小成本电影,靠数量维持票房,但最终,邵氏还是败给了时代——人才不断流失、票房一路走低,嘉禾反而后来居上,逐渐取代“邵氏兄弟”。

到80年代初,嘉禾周围已经有许冠文的“许氏”,成龙的“威禾”,洪金宝的“宝禾”,袁和平的“和平影业”等许多家子公司,一个个如同卫星环绕,共同组建出一个庞大的香港电影宇宙。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洪金宝、成龙、邹文怀

【05】

在嘉禾不断壮大队伍、接连刷新票房记录的时候,香港有一拨年轻电影人走上了另一条路。

1983年,刚成立不久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请来日本导演大岛渚做嘉宾,由日语极好的蔡澜担任翻译。

到香港第二天,年过半百的大岛渚忍不住赞叹:你看香港的电影人多年轻,我很嫉妒。

这时候的香港电影,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新浪潮”,掀起浪潮的这帮年轻人里,许鞍华拍《疯劫》时不过31岁,徐克拍《蝶变》时才28岁。

这帮“新浪潮”导演,许鞍华是港大毕业的文学硕士,后又到英国最好的伦敦电影学院深造,徐克曾环游美国,又在美国专门学习电影,与早期香港大多数半路出家的导演们,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

但香港电影从来都是商业为王,另辟蹊径的“新浪潮”电影以文艺和悬疑居多,口碑很好却没有票房,很快就被市场淘汰。

嘉禾之后,一个叫“新艺城”的电影公司又悄然崛起。

新艺城有七个主创,号称“新艺城七怪”。这“七怪”中,有曾留学纽约电影学院的麦嘉,有擅长编剧的黄百鸣,有熟悉香港底层的曾志伟,还有在合作中渐生情愫,后来成为夫妻的徐克和施南生。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新艺城“七怪”

新艺城人才济济,几乎与嘉禾平分秋色,80年代香港最卖座的电影,两家基本各占一半。但由于分账不公,“新艺城七怪”很快解体。

1984年,徐克跟施南生退出新艺城,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一年后的一次聚会上,徐克遇见了失落的吴宇森。

吴宇森起初在邵氏做张彻的副导演,为人仗义,手里没什么钱,却经常带剧组兄弟一起喝大酒。后来流落到嘉禾、新艺城,吴宇森拍一部失败一部,被嘲讽为“票房毒药”,有人说他“可以退休了”。尽管如此,徐克还是决定跟吴宇森合作。

1986年秋天,由徐克监制,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在香港上映,以“田园诗般的暴力”,打败成龙的《警察故事》,拿下票房冠军,后来又在金马奖上斩获四项大奖,一时风头无两。

这次票房胜利,让吴宇森对徐克充满感激,他说:“在我最需要肯定、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徐克大力支持我拍《英雄本色》,让我在电影中找回了尊严。”

1987年,勉力维持的邵氏电影彻底停产。邵逸夫卖掉了他在香港、台湾的所有院线,开始将精力投注到电视上,他开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源源不断为香港电影输送人才。《英雄本色》走红的“小马哥”周润发,即将喷薄而出的周星驰,还有后来的杜琪峰,都曾是训练班学员。

不久之后,“新艺城”也宣布解散。香港的电影巨头里,只剩嘉禾一家独自坚挺。

1989年,嘉禾投资拍《黄飞鸿》,徐克是导演,他看中了李连杰做主演,嘉禾高层却不同意,认为李连杰既没名气,形象也不够高大,演不了黄飞鸿。李连杰早年出演的《少林寺》,在内地以1毛钱的票价卖出1.6亿元的惊天票房,被邵氏发掘到香港后,一直默默无闻。

但徐克认准了李连杰,一再坚持,终于为李连杰争取到机会。后来李连杰陷入与嘉禾的官司,嘉禾又提出撤换李连杰时,徐克仍旧说:“黄飞鸿的角色,只有李连杰能演,无人能够取代。”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李连杰《黄飞鸿》剧照

【06】

九十年代初,从欧洲、美国,到亚洲,世界电影井喷式爆发,香港也不例外。

199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组委会把最佳女演员的奖项,颁给了张曼玉,这个曾经只有美貌的“香港小姐”,一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欧洲国际电影节影后。

香港从不缺美人,但大多薄命,像张曼玉一样成为国际影后的并不多见。

自七十年代起,TVB每年都评选“香港小姐”,选出了张曼玉、李嘉欣、袁咏仪等一众美女;到八十年代,香港又开始评选“亚洲小姐”。后来成为李连杰妻子的利智,就曾是“亚洲小姐”冠军,当时担任评委的倪匡非常激动:

“我今年50岁,利智是我50年来见过最美的美女,如果比赛不给她冠军,我就把电视台烧了。”

让张曼玉拿下柏林大奖的电影,叫《阮玲玉》,导演关锦鹏是“新浪潮”导演许鞍华的关门弟子。即便已经被国际电影节承认,《阮玲玉》在香港上映后,票房仍旧惨败,只有冷冷清清的750万。这也是文艺片在香港的一贯命运,一直坚持拍文艺片的许鞍华,年过半百连房子都买不起。

但1992年的香港电影市场,却一点也不冷清,甚至火热的发烫。

这一年,香港电影总票房奇迹般地达到15.5亿港币,成为有史以来最高。在这个几乎相当于大洋洲一个小国全年GDP的数据中,有将近百分之二十都来自同一个人,这个人是周星驰。

周星驰的奇迹始于《赌圣》,从1990年开始,周星驰每年都刷新一次香港票房记录,为了寻找灵感,他经常跟吴孟达假装成情侣,到公园偷听情侣的对话,于是有了电影中的“无厘头”。

1992年仅一年时间,周星驰就主演了7部电影,并且全部进入票房前十。香港影坛直接将这一年命名为“周星驰年”。

但这一年,也是香港黑帮插足电影空前猖獗的一年。

1992年4月,成为李连杰经纪人不久的蔡子明,在公司不远的地方,被两个扮成保安的杀手枪杀。不久后,一帮突然闯入冲印厂的蒙面人,持枪绑了剪接师,抢走了《家有喜事》的毛片。香港影坛人心惶惶,邹文怀担心成龙会遭遇不测,急忙打电话给当时嘉禾的监制蔡澜:“你快带成龙离开香港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香港黑帮由来已久,以内战后逃至香港的国民党败兵为背景的“14K”和“新义安”,为祸香港多年,虽然为香港电影贡献了黑帮题材,却也搅得香港影坛浑浊不堪。

一连串的暴力事件,在香港影坛引起巨大震动,忍无可忍的香港电影人,终于不再沉默,他们走上街头,开始了那场著名的“抗暴反黑大游行”。

接下来的1993年,香港拍出了200多部电影,这个数量,在当时排名世界第三——这座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小岛,产出电影的数量,竟仅次于美国和拥有近十亿人口的印度。

多年后荣获“烂片之王”称号的导演王晶,在这一年总共拍了十二部电影,平均每月一部,速度惊人。

但没人知道,这竟是香港电影落幕前最后的辉煌。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周星驰、王晶

【07】

就在王晶每月拍一部电影,周星驰接连创造票房奇迹的时候,一家叫“泽东电影”的公司在香港北角悄悄成立,开始以两三年一部的速度,慢慢打磨电影。

“泽东电影”的老板王家卫,曾在新艺城做编剧,因为拖稿时间太长被开除,后来拍《阿飞正传》,4000万的投资,最后只收回900万票房,使得投资公司破产倒闭,投资人邓光荣也被气到住院。

1994年,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王晶取笑王家卫:”不但饿死剪辑师,还想饿死老板。”

但王家卫有自己的节奏,拍电影没票房他就去拍广告,用拍广告的钱养活电影。

周星驰的滑铁卢在1995年到来,两部《大话西游》票房接连惨败,他成立不久的电影公司“彩星”随之倒闭,《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也在不久后退出影坛,远走加拿大。

1995年前后,离开的香港电影人不止刘镇伟一个。

先是吴宇森,《英雄本色》后,作为工作室老板的徐克看到商机,要求马上拍续集,吴宇森却不想急功近利,但徐克态度非常强硬,直接找别人来改剧本,两人因此决裂。

跟徐克闹翻后,吴宇森只身去了美国,每天带着英语词典,在好莱坞名流云集的比利弗山上等待机会。

然后是成龙、周润发、李连杰,都开始从头学英语,到好莱坞寻找出路。还有年近70的邵氏导演李翰祥,在去北京筹拍《火烧阿房宫》的会议上,突发心脏病撒手人寰……1995年前后的香港,惶恐与焦虑,围困了每一个电影人。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吴宇森在好莱坞

【08】

就在香港电影人一个个出走、离开时,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东侧,立起了白底红字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历史来到了1997年。

这一年的法国,第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票房上屡屡受挫的王家卫,因为拍《春光乍泄》,拿下了最佳导演,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华人导演。但吊诡的是,这一年的香港电影产量,却锐减至86部,不及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

1997年,整个香港电影经历了一场一边升起,却又一边落幕的魔幻。徐克失落不已:

现在做电影再不是讲赚钱,而是看大家能坚持多久。

香港导演工会会长吴思远忧心忡忡,为了稳定人心,他亲自率代表团进京,拜会相关部门。座谈会上,顾忌内地审查制度的香港电影人们,直截了当地发问:“香港还能不能拍三级片?”

相关领导答道:“不光三级片可以拍,四级片也可以拍嘛!”

领导的幽默让在场的人都笑了,但香港电影落幕的狂澜,终究不是仅靠三级片就可以挽回的。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明报日刊》第11号封面上,赫然出现了“香港电影之死”的血红色标题。导演陈果在《香港制造》里感叹:

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当你还来不及改变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2002年7月,曾写“沧海一声笑”的黄霑,连夜写了一副挽联:“高山传天籁,独臂树雄风。”

挽联是写给张彻的,自从邵氏电影停产后,张彻便慢慢淡出影坛。2002年,已经79岁的张彻,因为肺积水在香港将军澳医院去世。

张彻一生没有子女,葬礼上,他的一众徒弟,吴宇森、狄龙、姜大卫等人纷纷到场。一向“硬汉”的姜大卫,在读悼文时,仰着头泣不成声,随后,年过半百的黄霑和吴宇森也都哭了。

一时之间,整个葬礼哭声一片。这些哭声,是对张彻去世的悲痛,又仿佛是香港电影人们对香港电影辉煌不再的集体哀悼。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张彻晚年(中)

【09】

香港电影类型向来繁杂,但总结起来,无非功夫武侠、搞笑喜剧、黑帮警匪和文艺片几大类。

新世纪后,武侠片基本消亡,喜剧只剩周星驰一人在撑,而且几年才出一部,文艺片虽有许鞍华、王家卫、关锦鹏,但产量惨淡,气若游丝。只有警匪片,还有一丝复苏香港电影的希望。

2002年12月,《无间道》横空出世,上映仅两周,票房就突破3000万港币,最后以5500万港币成为当年香港的票房冠军,随后,美国五家电影公司争相买版权要翻拍这部电影。人们兴奋不已,都以为香港电影又回来了。

但接下来的2003年,非典肆虐,张彻葬礼的哭声未绝,香港又传来张国荣和梅艳芳双双去世的消息。

年仅46岁的张国荣,因为抑郁症,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一跃而下,下葬当天,五万多人不顾“非典”危险,冒雨聚集在殡仪馆周围,占据了几条街道,场面感人。几个月后,身患癌症的梅艳芳也紧随张国荣而去。

这一年,香港经济持续低迷,又加上非典爆发,使得许多电影院空无一人,整个香港的电影制作停顿了整整四个月,香港影坛陷入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年。人们这才反应过来,《无间道》不过是回光返照。

这一年只有周星驰,因为拍《少林足球》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英雄”,登上了杂志封面。《时代周刊》说:

“现在,香港面临着严峻挑战。周星驰的喜剧影片似乎能够让人们暂时摆脱忧虑和痛苦。如果说香港有查理·卓别林的话,那就是周星驰。”

王家卫依旧很慢,筹备了多年的《一代宗师》迟迟未开拍,已经45岁的梁朝伟不停催他:“你再不拍,我就老了,打不动了。”

拍了《甜蜜蜜》的陈可辛也逃离香港,北上内地寻找出路,为了接地气,他紧随张艺谋《英雄》的脚步,筹了3亿投资拍了部“大片”《投名状》,结果输给冯小刚只有800万投资的《集结号》,票房惨败。

2007年,纵横香港影坛近40年的“嘉禾”,因为后继无人,被橙天娱乐收购,邹文怀半个世纪的电影传奇就此终结。

2010年前后,吴宇森从好莱坞返回内地,聚集了港台和大陆最火的演员,拍《赤壁》和《太平轮》,上映之后,票房、口碑,一无所获。而这时候的香港电影,票房总数已不及内地的零头。

几年后,91岁的邹文怀撒手离去。临去世前,看着香港电影一年年凋零,年至耄耋的邹文怀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年轻二十岁,我一定能重振香港电影。”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王家卫《一代宗师》

【10】

80年前,张爱玲在她的小说《沉香屑》中说香港:“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

港人建立身份认同,可谓艰难。80年前,上百万人逃到香港避难,只觉得这是一座临时落脚的城,到后来却发现:

“他们哪里都去不了,英国不是随便去的,内地还不是可以去的,他们不能自认英国人,也不愿意被人家认为是内地人,没选择,他们只能叫自己香港人,后来越叫越顺,引以为荣。”

有了“香港人”的香港,电影里都是香港味道,那是东西方两种文明在一座城市相撞的味道,那是自由的味道,是人情的味道。

2018年,内地重拍《英雄本色》,制片方想找狄龙继续出演,狄龙伤感地问道:“你上哪里再去给我找一个张国荣?”

逝去的香港电影,不止是电影,它是一个时代,而随同电影一起落幕的,还有香港这座城市。

刚刚过去的2019年,疫情阻隔下的2020,香港经济出现十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这座城市的命运让人担忧。谁也不知道,这座城市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但多年以后,当人们想起港片,回忆里都会是这八个字: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作者:野七、牛皮明明

出处:头条号 @牛皮明明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5   2020-07-14 07:37:44  回复

回复/评论:香港电影如何走下神坛的?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23岁中国女留学生在南加州的住所内遇害,曾控诉白人男友“性虐待”!
  2. 关于“跨国婚姻”婚姻绿卡,给配偶申请绿卡的各种细节问题!
  3. 美国“H1B签证”新一轮抽签在3月份开启,新变化真不少!
  4. 大S【徐熙媛】病逝,享年48岁!
  5. 盘点美国最繁华的城市 top10
  6. 童工可以合法夜班了?
  7. 李嘉诚在全球的港口“几乎清仓”,套现190亿美元!
  8. 在美国生活,这四证缺一不可!
  9. 滞留美国的华裔非法移民“遭遇流放”,首批119人已起飞!
  10. 北美留学生注意,美国和加拿大即将共享所有移民和签证讯息!
  11. DOGE让1.4万公务员失业?马斯克已经做好最坏心理准备!
  12. 美国留学的政策大变?众多名校陷入财政危机,扩招中国学生?
  13. 滞留太空的NASA宇航员即将返回地球
  14. 在美国买房,看Open House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汇总
  15. 陆地入境美国受阻,“华人偷渡客”已经改用快艇登陆了?
  16. Google决定终止开源Android啦?
  17. SpaceX在13小时内3连发,全力拯救被困宇航员!
  18. 泽连斯基和川普、万斯在白宫当众吵架,饭都没吃着!
  19. 时至2025年3月中旬,地球上最顶尖的五大芯片品牌,均由华人掌舵!
  20. 川普总统竟然帮马斯克“带娃儿加带货”,特斯拉市值保得住了?
  21. 美签面签后的全面复盘:审核原因和拒签因素剖析
  22. 福布斯曝光了Deepseek 梁文锋的净资产
  23. 《纽约时报》刊登的中国父子文章:为何送儿子留学美国
  24. 全面盘点:加州大学的9大分校
  25. 美国房产的保值要点,但却被九成华人买家忽视了!
  26. 遭遇“断粮”的BBC叛变了?
  27. 重庆妹子“盯美国男人不放”,前后嫁给美国医生和美国律师!
  28. 全球研究机构top10盘点:中国9家,美国1家
  29. 王毅定调了中国统一,马英九发出了战争预警!
  30. 华人害华人!涉及1500万美元的芝加哥“大型持枪绑架案”嫌疑人半数落网
  31. 华尔街“教父”空降北京,李嘉诚的“228亿美元交易”突遭截胡
  32. 风向有变?🇨🇳中央召开民企座谈会,寓意深刻!
  33. DeepSeek已经让成人玩具“率先受益”
  34. 谷歌地图和苹果地图已经都修改了美国湾(墨西哥湾)
  35. 成也“马老板”,败也“马部长”?关于伊隆·马斯克的现状
  36. 男性精液质量和预期寿命“真有关系”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3.144.149.217, 2025-04-07 03:11:04

Processed in 1.20295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5)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