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有一句俗语:He was Shanghaied 意思是他莫名其妙的就失踪了。在英语中,Shanghai除了是上海,还有被胁迫、诱拐的意思。
这里面有个典故,晚清时候美国人修铁路和在旧金山挖金矿需要大量劳工,有很多华工就卖身到北美去修铁路或挖矿了。这被外国人蔑称为“卖猪仔”。
上海有些无良中介连卖身钱都不想给,干脆找流氓干起了掳人的勾当。他们专挑穷人,用沾满哥罗仿(三氯甲烷)的手帕捂住被害人口鼻,直接迷晕了,然后装进一个麻袋上,扔上货船,运去旧金山。
随着华工越来越多,必然导致的文化冲突,华工对美国工人工作机会的挤压,以及美国白人天生的骄傲感,对有色人种的歧视。种种复杂因素叠加在一起后,美国渐渐出现了排斥华人/华工的倾向。
最初排斥表现最为积极的是美国工会,也就是那些美国劳动力阶层,而不是万恶的资本家。
其实这很好理解,美国资本家喜欢华工,华工工资便宜,任劳任怨,可以长时间加班。关键还不闹事,不像那些美国工人动不动就搞抗议。
美国工会排华最积极就更好理解了——我们都在追求855工作制和高工资,你一来就坦然接受996工作制和低工资,这不是砸我场子么!
1882年,美国通过了一个《排华法案》,其重要内容就是暂停华人入境10年,本已在美国的华人则不得给予美国公民身份。10年时间到期后,又延长了10年。1905年,美国政府更是宣布无限期延长《排华法案》。
中国社会终于沸腾了,你美国凭什么不让华人去美国?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上海有个商人叫朱葆三,他从前做过英资洋行买办,是上海总商会会长,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他同样认为美国搞的《排华法案》是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于是振臂一呼,在上海号召大家抵制美国货。
朱葆三的抵制美货运动很快得到上海商会的支持。他们向美国领事馆强烈声讨,要求收回《排华法案》,纠正错误,不然就发动更大的抵制美货运动,号召全国抵制美货。
此时一个叫做冯夏威的广东年轻人,感染到中国大地风起云涌的抵制美货运动,顿时热血澎湃了。他来到上海,眺望着黄埔江上的美帝军舰,心中的仇恨更加浓烈了。
光心中仇恨不够,还得有实际行动啊。冯夏威来到上海美国领事馆大门外,愤而服毒自杀,以自己的死来表达对美帝的抗议,i抗议美国人华人的歧视。
冯夏威随身还带着一份遗书,主要是呼吁上海各界人士将抵制美货运动进行到底!
冯夏威之死迅速传播中华大地,这场运动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冯夏威的遗体被运回广州时,有五万多民众赶来送行,祭奠这位英雄,并化悲痛为力量,要跟美国人斗到底!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詹姆斯·罗杰斯感觉事态闹大了,他紧急召见上海商会各代表,向他们解释道:暂停华人入境是为了保护美国工人利益,保护本国人利益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与种族歧视无关。
上海商会代表对此解释当然是不予理睬,要求总领事詹姆斯·罗杰斯三个月内收回《排华法案》,纠正错误。
詹姆斯·罗杰斯又向他们表示:法案由国会决定通过,身为外交官无权干预国会的法案。
总之,这次召见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共识,双方都是鸡同鸭讲。
轰轰烈烈的抵制美货运动正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上海滩七大行业巨头纷纷签名,不订美国货,涉及行业包括五金、钢铁、洋布、面粉、机械、木材、航运等等。其他各界也积极响应,凡看到美货商标,坚决不买。
抵制美货运动的消息传到美国,美国人十分愤怒,美国媒体纷纷指责中国,并扬言中美必有一战。当时美国也的确派出了近4万士兵驻扎菲律宾,海军3艘主力舰随时准备驶向中国,试图通过武力威胁取消这场运动。
这些年来清廷被打怕了,看到美国人在军事上有所动作,赶紧强力介入其中,斥责社会各界不要破坏美中贸易关系。在政府的压制下,这场抵制美货运动持续了一年多终于得以平息。
在这场抵制美货运动中,美国对中国贸易出口减少了4成,但客观上许多中国民族工业在没有美货的竞争下也迅速崛起了。
有趣的是,对这场抵制美货运动,美国人认为日本是幕后总策划,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国人会有这样的民族觉醒。所以美国社会反日的情绪又愈演愈烈了……
出处:见配图水印